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3)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叶璐吴德沛刘红李彩霞马超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ENKL患者,予单纯放疗3例,单纯化疗9例,其余15例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其中3例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对B组症状、乳酸脱氢酶(LDH)、一般状况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Arbor分期、治疗模式和近期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2(2—42)个月。1、2、3年的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9.5%、71.6%、53.7%。早期(I期+Ⅱ期)及晚期(111期+Ⅳ期)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2.3%(P=0.368),早期患者单纯放疗或化疗4例均获总有效(OR)(CR+PR),化疗联合放疗10例,OR9例。晚期患者单纯化疗8例,OR2例;化疗联合放疗5例,OR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近期疗效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对于ENKL早期患者,放疗或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放化疗联合治疗及auto—HSCT是治疗晚期ENKL的重要方法。年龄及近期疗效可作为判断ENKL预后的参考因素。
- 李楠李彩霞刘红叶璐马超吴德沛
-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预后
- 自体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鉴定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比较3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并评价安全性。结果 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2例;39例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0.7%,疾病控制率为69.2%。接受≥2个疗程免疫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接受1个疗程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Th1细胞、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39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 丁国梁张金超王丹红陈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NK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NK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照WHO分型分为①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②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③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BNKL)。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特点为高度侵袭性,进展快,对于高危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常规化疗疗效不佳,预后差。
- 李楠李彩霞吴德沛刘红叶璐马超
- 关键词:NK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造血干细胞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