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204)

作品数:15 被引量:298H指数:11
相关作者:黄益宗招礼军高卫国张文强胡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水稻
  • 4篇赤泥
  • 3篇堆肥
  • 3篇盐胁迫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型
  • 3篇污染
  • 3篇胁迫
  • 3篇
  • 2篇营养元素
  • 2篇营养元素含量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可给性
  • 2篇土壤锌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外源
  • 2篇化学形态
  • 2篇根系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作者

  • 15篇黄益宗
  • 7篇招礼军
  • 5篇高卫国
  • 4篇刘云霞
  • 4篇张文强
  • 4篇胡莹
  • 3篇崔岩山
  • 3篇孙晋伟
  • 3篇李小方
  • 3篇石孟春
  • 2篇郝晓伟
  • 2篇曹慧明
  • 1篇雷鸣
  • 1篇杜心
  • 1篇王新军
  • 1篇朱永官
  • 1篇邓欢

传媒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5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个月后,添加5%赤泥促进了土壤中As从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向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的转化;添加5%骨炭促进了土壤中As从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向专性吸附态和非专性吸附态的转化.培养3个月后,土壤中生物可给性As含量随着赤泥和骨炭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赤泥和骨炭用量为5%时,土壤中生物可给性A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25倍和12.31倍.添加赤泥和骨炭增强了土壤中As的移动性,提高了A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郝晓伟黄益宗崔岩山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AS赤泥骨炭生物可给性
添加堆肥和赤泥对土壤生物有效性Cd和Zn的影响被引量:22
2008年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堆肥和赤泥对土壤中Zn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堆肥或赤泥以及赤泥和堆肥一起添加到土壤,均可以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Cd和Zn含量以及生物有效态Zn和Cd含量。与对照相比,培养1-3个月后,单独添加堆肥、单独添加赤泥和同时添加赤泥与堆肥导致土壤交换态Cd含量分别降低14%-18%、33.3%-46.1%和44.2%-57.7%;土壤交换态Zn含量分别降低54.4%-59%、100%和100%;土壤生物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1.8%-14.7%、25.1%-33.7%和32.6%-43.9%;土壤生物有效态Zn含量分别降低14.1%-15.8%、59.7%-72.2%和43.2%-58.4%。
高卫国黄益宗雷鸣
关键词:赤泥堆肥土壤ZNCD交换态
锑对水稻根生长的影响及锑的吸收动力学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不同价态Sb对水稻根生长以及P和Sb交互作用对水稻根系吸收P、Sb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对水稻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溶液中Sb浓度的提高抑制效应越明显.水稻根系对Sb(Ⅲ)和Sb(Ⅴ)的吸收均可以用Freundich模型较好地模拟.水稻根系对不同价态Sb的吸收有明显差异.当溶液中Sb浓度为10μmol.l-1时,水稻根系对Sb(Ⅴ)的吸收比Sb(Ⅲ)减少70.9%,而Sb浓度为100μmol.l-1时,水稻根系对这两个价态的Sb吸收差异不大.P对水稻根系吸收Sb(Ⅲ)或Sb(Ⅴ)均没有影响.Sb(Ⅲ)可影响水稻根系对P的吸收,但是Sb(Ⅴ)对水稻根系吸收P影响不大.
黄益宗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SB水稻根生长P
赤泥和堆肥对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单独添加赤泥或堆肥以及两种添加物一起添加对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赤泥或堆肥均可以降低土壤中交换态-Zn的比例,提高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结合态-Zn的比例。与对照相比,添加5%赤泥,培养1个月后土壤中交换态-Zn在Zn形态中的比重由51%下降到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结合态-Zn的比重由31%和7%分别提高到66%和13%。说明赤泥和堆肥均可以固定土壤中的Zn,降低Zn的植物有效性。试验还表明,赤泥和堆肥一起应用到污染土壤中,其固定土壤Zn的效果比单独添加堆肥时好。
高卫国黄益宗孙晋伟石孟春
关键词:赤泥土壤堆肥
Si对盐胁迫下水稻根系活力、丙二醛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09年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外源硅(Si)对水稻生长的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Si对盐(NaCl)胁迫下野生型水稻和硅突变体水稻(不能正常吸收Si)营养元素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Si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生物量.当NaCl的浓度为100mmol·L-1时,添加1.0mmol·L-1的Si可使野生型水稻茎叶和根系干重提高12.81%和15.25%,硅突变体水稻茎叶干重提高12.31%.2)外源Si可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茎叶和根系中营养元素含量,降低Na的含量.3)外源Si可显著降低盐胁迫下野生型水稻叶片MDA含量,但对突变体水稻叶片MDA含量影响不大.4)外源Si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根系活力.盐胁迫下,与不加Si的对照相比,添加1.0mmol·L-1的Si可分别使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根系活力指数提高60.47%和42.42%.
黄益宗张文强招礼军曹慧明
关键词:盐胁迫野生型营养元素
盐胁迫下外源硅对硅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外源硅(Si)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Si对盐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不能正常吸收Si)种子萌发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0~150mmol·L-1),两种水稻的芽长、发芽势、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的芽长分别为0.33cm和0.55cm,仅为对照的8.0%和11.1%;发芽率仅为对照的29.7%和53.7%;发芽势则分别降低至0%和2%.外源Si可以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发芽指标,且对硅突变体水稻的影响显著大于野生型水稻.2mmol·L-1Si浸种+2mmol·L-1Si处理可使野生型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27.27%、169.23%和55.17%,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0%提高至23.33%;硅突变体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307.27%、285.71%和80.29%,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2%提高至82.22%.
张文强黄益宗招礼军曹慧明
关键词:盐胁迫水稻野生型突变体种子萌发
Cr和As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As和Cr复合污染在有磷(+P)和无磷(?P)条件下对2个水稻基因型品种(Jin23A和CDR22)生长和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s和Cr复合污染可导致水稻茎叶干重下降,但对株高、根长和根干重均影响不大.施P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生物量,缓解水稻的重金属毒害.As和Cr复合污染对水稻植株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不一.加As和加P均导致两个水稻品种茎叶和根中Fe含量下降.As对水稻植株P含量影响不大.P可促进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而降低水稻对Cr的吸收积累.加As导致水稻Cr含量提高,尤其水稻根系Cr含量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0mg/LAs浓度在不加P时分别导致Jin23A和CDR22根系Cr含量提高138.9%和283.6%,加P时则分别为40.2%和154.1%.此外,本文还讨论了Fe,P,As和Cr4种元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迁移情况.
黄益宗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FE水稻
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底泥是河流湖泊等众多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地的水体底泥也被污染。对目前国内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底泥中的As、Cu、Pb、Hg、Cu等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问题与展望。
张文强黄益宗招礼军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水生生态系统
赤泥对污染土壤Pb、Zn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对污染土壤中Pb、Zn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赤泥用量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HOAc提取态Pb、Zn含量。当赤泥用量为5%时,培养1、2和3个月后,HOAc提取态Pb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2.5%、65.3%和73.5%;HOAc提取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56.7%、65.8%和67.4%。培养3个月后,只有1%赤泥用量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生物可给性Pb含量,而不同用量赤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生物可给性Zn含量。研究表明赤泥是一种钝化污染土壤中Pb、Zn的潜力添加剂。
郝晓伟黄益宗崔岩山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PBZN赤泥化学形态生物可给性
堆肥和腐殖酸对土壤锌铅赋存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实验,研究2种有机物质——腐殖酸和堆肥,单独或者复合应用对土壤中铅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经过1~3个月的培养,发现单独添加腐殖酸和堆肥均可以显著改变土壤中Zn、Ph形态转化,使它们从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与对照相比,单独添加10%堆肥和5%腐殖酸并培养1~3个月后,导致土壤交换态Zn比重分别由38%~51%下降到14%~21%和26%~4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比重分别由23%~34%提高到33%-56%和26%~45%;碳酸盐结合态Ph比重分别由12%-25%下降到1%~15%和2%~15%;残渣态Pb比重分别由12%~14%提高到32%~45%和20%~23%。其他结合态的Zn和Pb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堆肥和腐殖酸均可以固定土壤中的Zn和Ph。而当两者一起使用时,可以中和它们各自所引起土壤pH的变化,而对重金属固定效率更明显增强。研究还发现,不管是腐殖酸还是堆肥,对Pb的固定效果均好于对Zn的固定。
高卫国黄益宗
关键词:腐殖酸堆肥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