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A032400003)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孙国萍曾国驱李登兰罗慧东廖小兵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折流板
  • 1篇厌氧折流板反...
  • 1篇有机废水
  • 1篇折流板反应器
  • 1篇制革
  • 1篇制革废水
  • 1篇硫酸盐
  • 1篇硫酸盐还原
  • 1篇硫酸盐还原菌
  • 1篇硫酸盐有机废...
  • 1篇还原菌
  • 1篇含硫酸盐有机...
  • 1篇反应器
  • 1篇反应器处理
  • 1篇废水

机构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作者

  • 1篇廖小兵
  • 1篇罗慧东
  • 1篇李登兰
  • 1篇曾国驱
  • 1篇孙国萍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容积约44 L由11格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处理含有机物(COD 4 g/L)及硫酸盐(5 g/L)的模拟制革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容积负荷为2 kg COD/(m3.d),连续运行78d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30%~40%;硫酸盐的去除率达到60%~70%;各格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逐级变弱,且随运行时间的延长也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硫酸盐还原菌菌数(SRB)则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逐步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硫化物在运行30 d后开始增加,逐渐稳定在150~200 mg/L的范围,但在各格中其浓度并无规律性变化。反应器中的污泥运行40 d以后出现矿化加重现象。
罗慧东曾国驱李登兰廖小兵孙国萍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硫酸盐制革废水硫酸盐还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