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511)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时磊梁涛肖丽蓉林英英马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耳猬
  • 3篇对刺
  • 3篇种子
  • 3篇种子吸水
  • 3篇吸水
  • 3篇消化道
  • 3篇萌发
  • 3篇化道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学
  • 2篇散放
  • 2篇沙蜥
  • 2篇吐鲁番沙虎
  • 2篇两性异形
  • 2篇基质
  • 2篇教学
  • 2篇旱地
  • 2篇不同基质
  • 1篇地理种群
  • 1篇动物学教学

机构

  • 14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时磊
  • 7篇梁涛
  • 4篇肖丽蓉
  • 3篇林英英
  • 1篇周鹿
  • 1篇汪洋
  • 1篇马晓燕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四川动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 1篇Asian ...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消化道对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吸水及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动植物相互作用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食果动物促进植物种子萌发的一个主要机制是过消化道提高种子对水和气体的渗透性。本文通过试验分析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消化道是否影响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的吸水及萌发,探究大耳猬对刺山柑种子的扩散机制。结果表明:过大耳猬消化道增加了刺山柑种子的吸水量(0~12 h),提高了吸水速度(0~12 h),增加了吸水率(0~2 h、10 h)与分段吸水率(0~2 h);过大耳猬消化道的刺山柑种子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过大耳猬消化道的刺山柑种子再经GA3溶液浸泡后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GA3处理组,并延长了萌发天数;TTC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组刺山柑种子的生活力均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大耳猬消化道的作用是提高刺山柑种子对水的渗透性并破坏种子的机械阻碍,有助于种子萌发,同时对活力没有影响。大耳猬对刺山柑的种子扩散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肖丽蓉林英英梁涛时磊
关键词:大耳猬消化道刺山柑吸水萌发
吐鲁番沙虎消化道对刺山柑种子吸水和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取过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消化道和直接从果实分离的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种子为供试材料,4℃预冷处理60d后转入25℃恒温培养箱进行为期30d的萌发试验,研究过吐鲁番沙虎消化道对刺山柑种子吸水能力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吐鲁番沙虎消化道对种子的前期吸水能力和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消化作用增强了种子的快速吸水能力,同时提高了萌发率,但对种子的萌发速度和生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
林英英肖丽蓉马晓燕时磊
关键词:吐鲁番沙虎吸水萌发
动物学教学引入综合生物学的观点——以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动物学的重点已经从形态和现象的描述转变到对因果关系和机制讨论。动物学教学需要引入综合生物学的观念,即关注动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本文强调了将综合生物学的观点引入动物学教学的必要性,以概念为基础,基于比较的原则,从胚胎发育、形态、功能、适应、进化和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组织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教学。
时磊
关键词:动物学教学后口动物
Amphibian and reptilian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Euro-Siberian and Central Asia Subrealms被引量:1
2015年
There exist some controversies over the larger zoogeographic divisions of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who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complex fauna origins and unique patterns of animal distribu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whose various physiographical regions were divided into 17 Operative Geographical Units (OGU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52 amphibian and reptile genera in the 17 OGUs, and by making use of the Czekanowski Similarity Index, the Baroni-Urbani and Buser's Similarity Index, and the strong and weak boundary test, we studied the biotic boundaries within these contested region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dendrogram was divided into two main branches. One branch is composed of the northern OGUs of the Altai Mountains which are a part of the Euro-Siberian Subrealm. The other branch includes all of the OGUs south of the Altai Mountains, which belong to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weak biotic boundary (DW〉0, GW〉GS, P〈0.01) between the Euro-Siberian Subrealm and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that corre- sponded to the transitional zon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subrealms runs along the Altai Mountains, the Sayan Mountains, the Hangai Mountains and the Mongolian Dagurr Mountain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main branches in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are weak, reflecting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transitional zones in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ould be elevated to form its own separate region, "the Middle Asian Mountain Region", which, due to its special fauna and environment, would be classified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Mongolia-Xinjiang Region. With the approach of creating a cluster analysis dendogram based upon the genera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higher level zoogeographical divisions was successful
ZHOU LuSHI Lei
旱地沙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投入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旱地沙蜥的两性异形和繁殖投入,于2013年5月和2014年5月在新疆北屯捕捉了166号活体进行9项形态学指标测量,受孕雌性室内暂养用于收集繁殖数据。t检验结果表明:旱地沙蜥亚成体的两性异形体现在雄性头体长显著大于雌性(P<0.05);成体中,雌性的头体长显著大于雄性(P<0.05)。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成体雄性的头长(P<0.01)、头高(P<0.01)、尾长(P<0.01)、后肢长(P<0.01)极显著大于雌性。旱地沙蜥的局部形态指标量度与头体长呈正相关,且雄性个体的尾长(P<0.05)、后肢长(P<0.05)和头高(P<0.05)的增长速率显著较雌性快。雌性繁殖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与雌性头体长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拒绝繁殖力优势假说而支持性选择假说是旱地沙蜥两性异形形成的内在机制。
梁涛吕士鹏武开乐时磊
关键词:两性异形繁殖投入
不同基质上快步麻蜥的运动表现及其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采自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2只(12雌,10雄)成体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测量其11项外部形态特征及体重,并在最适温度下进行运动性能测试,探讨不同基质上快步麻蜥的运动表现及其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快步麻蜥雄性个体的头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在泥土基质上,雄性个体的最大冲刺速度显著大于雌性个体,而雌性个体的耐力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雄性个体的头体长与泥土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重均与沙子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基质类型影响雄性个体的最大冲刺速度,表现为其在泥土基质上的最大冲刺速度和加速度均显著大于沙子基质。而雌性个体的耐力受基质类型影响,表现为在沙子基质的耐力显著小于其余基质。这样,快步麻蜥的最大冲刺速度与耐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权衡,且形态特征和基质类型对不同性别快步麻蜥运动表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王莉郑鹏时磊
基于GPS追踪的大耳猬背包设计
2020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追踪技术也得到改进,基于GPS的动物追踪器功能强大且定位精准。但对体型较小、形态及行为特殊的夜行性刺猬,如何解决设备背负及个体标记至关重要。本研究设计了一款用于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的GPS背包,该背包由1个GPS追踪器和人工缝制的布袋组成,用万能胶水将布袋固定到大耳猬背部,便于安放和更换GPS追踪器。2019年4月28日-5月3日追踪大耳猬17只、重捕15只,共获得有效GPS数据位点3226个,追踪期间没有发现背包对大耳猬的正常活动、进出洞穴和体质量变化等有不利影响。此外还改进了个体标记方法。该背包设计及个体标记方法是一种简便且经济的短期监测大耳猬方法。
安静梁涛周彤郑鹏时磊
关键词:大耳猬体质量
新疆快步麻蜥的鳞片变异与亚种分化被引量:5
2014年
对采自新疆境内的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盆地的快步麻蜥5个地理种群共287号标本进行观测,分析其鳞片变异式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亚种分化。根据变异率将鳞片分为三类:1)没有变异,如腹部横列鳞数;2)变异率在30%以下,包括上下唇鳞、颔片数等;3)变异率均超过30%,包括股孔数、股孔间鳞数、腹面横列鳞行数和颔片到领围鳞数等。对8个形态学量度指标及7个鳞片数量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的各指标均未达到亚种分化的差异显著性标准,暗示研究区域内的快步麻蜥在形态上没有亚种分化。结果表明快步麻蜥东方亚种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汪洋周鹿时磊
关键词:亚种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自由散放马鹿(Cervus elaphus)的逃跑起始距离被引量:1
2017年
逃跑起始距离指的是动物由于捕食者的接近而开始逃跑的距离。逃跑起始距离常用于野生动物管理,量化人为干扰并定义缓冲区。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对自由散放马鹿的逃跑起始距离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步行靠近动物,用激光测距仪记录逃跑起始距离,在调查过程中记录马鹿数量和性别;记录当时的风向和接近动物的方向等。结果表明和野外种群不同,上述的多数因素不影响马鹿的逃跑起始距离。在野生动物园散放条件下马鹿的反捕食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经习惯于游客的接近。未来在园区改进旅游观光线路时应注意根据马鹿的逃跑起始距离确定缓冲区的大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
丛少波梁涛肖丽蓉时磊
关键词:有蹄类习惯化野生动物管理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动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在动物学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相关探索和实践包括项目的产生、项目库的建立、项目组织和实施、代表性的实践成果和管理及配套措施等。实践证明,在动物学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助于满足目前动物学向综合生物学方向的发展趋势对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或工作奠定基础。
时磊
关键词:动物学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