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72) 作品数:16 被引量:108 H指数:5 相关作者: 章杨松 李晓昭 蒋建平 王益壮 袁亮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理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正断层倾角变化对其下盘隧道围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对在正断层下盘开挖隧道时,断层倾角β对隧道围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β=53°是隧道围岩位移、应力和安全系数等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当β为90°~53°时,断层发生了下盘向下移动的活化,断层由正断层转化为逆断层,当β<53°时,断层两盘都有向下的位移,且上盘的位移要大些;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开挖导致的变形有明显的屏蔽作用,这种屏蔽作用主要发生在断层倾角较陡时的情形;隧道围岩最大位移主要分布在隧道的顶部,且围岩最大位移-断层倾角β关系曲线呈近似的"U"字形;围岩强度按安全系数进行折减后就可得到隧道的失稳或破坏状态,隧道围岩稳定安全系数-断层倾角β关系曲线呈近似屋脊形,当β=53°时安全系数最大.结果表明,β的变化对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蒋建平 章杨松关键词:隧道 断层 倾角 围岩 分布式传感光纤测量SMW工法基坑H型钢变形试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测量SMw工法基坑H型钢受力变形的新方法。通过布设在H型钢表面的分布式传感光纤,可以实时测量H型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特定部位的连续应变分布,再据此计算出H型钢的弯矩和挠度。现场试验表明,... 丁勇 王平 何宁 梁超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H型钢 挠度 文献传递 考虑渐进性破坏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根据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从岩石材料内部包含大量随机分布的微裂隙等缺陷的特点出发,采用修正的Harris函数作为岩石损伤参量的数学模型,并结合Hoek-Brown准则建立能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引入损伤系数J,较好地反映了岩石的渐进破坏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这种准脆性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利用多元函数极值理论,并依据试验曲线的特征参量,确定出损伤本构模型参数,最后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参数对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嘉威 章杨松 李晓昭关键词:渐进性破坏 岩石 本构模型 岩体结构面面密度统计及体密度优化 2022年 为了给岩体稳定性分析和渗透性评价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提出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拟合实测面密度从而优化结构面体密度的三维结构面网络模型建模方法。采用RTK-GPS数字化量测技术,研究了结构面迹线3D数字化模型及数字化测窗建立方法;引入“地形化”的圆形测窗,提出扩展为地形化曲面正方形连续布置测窗,分析了圆形取样窗大小对密度估计的影响,比较了正方形测窗和圆形测窗估算结果。以甘肃北山地面花岗岩结构面量测数据为例,应用该方法。研究表明,优化的体密度能高度拟合各分块实测面密度,由此建立的3D结构面网络模型更符合实际结构面分布规律。 周爱莲 章杨松 李晓昭 石杏喜关键词:面密度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岩体结构面产状获取 被引量:5 2022年 针对传统现场接触式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效率低、工作量大、结果精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本文结合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运动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岩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法。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重建步骤主要为岩体影像资料采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进行图像特征匹配、稀疏点云构建、点云稠密化以及岩体曲面模型重构。结构面识别方法流程主要为:首先平滑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通过改变搜索半径和角度阈值实现模型平面分割;基于区域生长原理进行结构面搜索;最后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拟合结构面得到结构面产状。将该方法应用于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巷道,实现了巷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的重建与结构面产状数据获取,最后将识别到的结构面分组表征在模型表面。与人工实地测量方法以及现有的结构面识别软件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宣程强 章杨松 许文涛关键词:摄影测量 数字表面模型 岩体结构面面密度的数字化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岩体结构面密度是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基本参数,一般是在现场通过测窗法人工记录、统计计算得到,效率较低,易出错。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结构面面密度统计估算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立结构面迹线及露头面三维数字模型(简称迹线三维模型);自动布置数字化矩形及圆形测窗;基于数字化测窗自动计算结构面面密度。将其应用于甘肃北山调查区域,验证了Mauldon估算理论的准确性,发现以双参数负指数分布函数拟合面密度分布一般具有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数字化统计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完成大量结构面面密度的统计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郑健 章杨松 李晓昭 石杏喜喷锚初期支护——围岩稳定性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英文) 被引量:3 2008年 岩石隧道施工阶段具喷锚初期支护的围岩稳定性评价对隧道施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一施工中的岩石隧道IV级围岩地段地质条件为基础,选用ABAQUS程序双曲线型D-P材料模型为岩土体破坏准则,建立了考虑喷射混凝土与岩体之间,锚杆与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3-D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此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技术研究了具锚喷初期支护的围岩稳定性安全系数。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极限状态确定具喷锚支护的围岩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合理的。 章杨松 李晓昭关键词:喷锚支护 强度折减技术 安全系数 基于ABAQUS的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以连云港云台山公路隧道标准断面和围岩对应的支护结构参数为例,基于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采用连续介质模型,深入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典型断面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特征,以及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 刘琴琴 范进 章杨松关键词:隧道工程 支护结构 文献传递 基于BOTDA光纤传感技术的SMW工法桩分布式测量研究 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将普通H型钢改造成为具有自感知能力的桩体,使之能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自动获取H型钢翼缘应变、桩身弯矩、挠度等受力变形数据;通过对H型钢受力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不需要确定中性面位置的桩身弯矩连续计算方法,实现了桩身测量的温度自补偿。该技术在某基坑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现场适应性,可以对基坑安全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具有分布式测量、温度自补偿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围护结构加以推广应用。 丁勇 王平 何宁 赵维炳 王国立关键词:SMW工法桩 BOTDA 弯矩 挠度 考虑应变软化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随着大跨度岩石隧道的大量兴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合理分析显得非常重要。在隧道边墙附近低围压应力下,中等质量的岩体呈现出明显峰后强度损失,并且当应变足够大时,围岩达到残余强度。首先建立了M-C强度准则参数和ABAQUS线性D... 章杨松 李晓昭 阎长虹关键词:岩石隧道 稳定性 有限元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