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38) 作品数:12 被引量:144 H指数:8 相关作者: 许长海 周祖翼 常远 焦若鸿 王绪诚 更多>> 相关机构: 同济大学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苏鲁造山带岩浆岩的锆石U-Pb定年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2012年 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苏鲁造山带南缘连云港锦屏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806.0±14.0)Ma,海州群云台组变质火山岩形成于(800.8±7.8)Ma,张八岭隆起的张八岭群西冷组变质火山岩形成于(751.6±7.1)Ma和(767.0±15.0)Ma.这些岩浆岩总体上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右倾型REE(Rare Earth Elements)模式、Nb、Ta、Sr、P和Ti强烈亏损、中等负铕异常、重稀土弱到中等亏损、低Sr、高Yb等特点,与浙闽型岩浆岩反映的区域伸展环境和下地壳部分熔融是一致的.这次构造岩浆活动820~740Ma,是晋宁期主碰撞造山后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岩石圈减薄演化的记录. 姜慧超 王绪诚 周祖翼 阙晓铭关键词:岩浆岩 新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Zircon U-Pb Dating on Granitoids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Geotectonic Relevance 被引量:15 2011年 Zircon U-Pb ages of 163.8-100.4 Ma and 146.6-134.5 Ma are obtained for the granitoid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from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ese new dating data accord well with the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Yanshanian granitoids broadly in the Nanling.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as revealed by a combination of zircon U-Pb data, underwent a key granitoid-dominated magmatism in 165-100 Ma. Its evolution vari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registering under control of the paleo-Pacific slab subduction. The granitoids that occurred in 165-150 Ma broadly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Nanling are preferably related to two settings from volcanic-arc to back-arc extension,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ies of Cretaceous granitoids migrat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Guangdong (148-130 Ma) to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127-112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model of a retreating subduction. The subduction-related granitoid magmatism in South China continued until 108-97 Ma. A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from slab-subduction to extension should occur at -100 Ma. SHI Hesheng XU Changhai ZHOU Zuyi MA Changqian关键词:GRANITOID 基于碎屑锆石裂变径迹记录的下扬子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揭示下扬子南部露头区中、古生界地层的构造热演化特点及其控制环境,本文应用刻画温度与时间关系较好的锆石裂变径迹技术(ZFT),对苏皖下扬子15个中、古生界碎屑岩进行热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古生界碎屑岩表现出214~75Ma的ZFT年龄特点,这些ZFT年龄及其颗粒年龄的变化,主要与后期差异热改造以及不同碎屑锆石的裂变径迹抵制退火的难易程度不同有关.这些碎屑岩ZFT年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中在157~95Ma,这一时限与下扬子乃至中国东部160~100Ma时期广泛的岩浆活动时间是一致的,可见岩浆热改造对于碎屑岩ZFT热年龄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2个南华系碎屑岩(ZFT10和ZFT11)的ZFT测年结果(76~75Ma)与NW-SE向的区域构造带活动或者是断裂活动有关. 王丹萍 许长海 焦若鸿 周祖翼关键词:碎屑岩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被引量:36 2010年 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与区域冷却特性表明,南大巴山弧形带在153~100Ma时期以快速冷却抬升(1.44~1.90℃/Ma)为特征,这一构造期既不同于因秦岭晚造山挤压(J1+2)引发的盆地快速沉降,也不同于100~45Ma时期的缓慢冷却与构造抬升.这种快速冷却抬升与弧形带两侧的黄陵隆起(160~126Ma,冷却速率为2.22~3.17℃/Ma)、汉南-米仓山隆起(南部150~125Ma,冷却速率为4.91℃/Ma;北部150~105Ma,冷却速率为2.11℃/Ma)存在很好的区域一致性.综合弧形带与两侧隆起的差异冷却特性以及与北大巴武当地块冷却曲线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南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于153~100Ma,主要与扬子板块总体上主动向北西的推挤作用同时遭受汉南、黄陵两个基底隆起的阻挡促使秦岭造山带被动向南西低角度弧形逆冲推覆过程有关.南大巴山弧形带及其两侧隆起在约45Ma还经历了一次较为快速的抬升作用,这一构造抬升在时间上与青藏碰撞造山事件是一致的. 许长海 周祖翼 常远 GUILLOT Francois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花岗岩类 被引量:5 2010年 大别造山带存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花岗岩类在成分上与准铝质岩一致,其锆石U-Pb与全岩Rb-Sr年龄为174-161 Ma。这些岩体主要属于造山带中下地壳深部熔融、侵入之产物,具有晚造山挤压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出露面积与剥露深度的区域变化,主要与后期强烈的热窿伸展差异改造作用有关。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的挤压环境,还控制合肥盆地前陆挤压阶段(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以及南北两侧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西太平洋汇聚特性的急剧变化(侏罗纪末),是促成大别山造山根突发性拆沉事件以及区域伸展机制取代晚造山期挤压作用的根本原因,推测这种晚造山期挤压环境大致结束于-160Ma,即造山根突发性拆沉作用发生之时。 王超 赵展 焦若鸿 王绪诚 许长海关键词:花岗岩类 大别造山带 采样地形对年龄-高程法应用的限制 被引量:5 2010年 年龄-高程法是地质热年代学中利用垂向分布的样品高程和年龄关系计算山体剥露速率的技术,其主要优势在于避免了未知古地温梯度的约束,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研究中.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样品采集剖面无法完全满足垂直的要求,会引入封闭温度面受地形起伏影响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本文利用稳态地温场数值模拟,在理论三角函数地形条件下,对不同采样剖面和地温梯度条件下,年龄-高程法的计算准确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据此指出地温梯度不大于30℃/km时,在高差为2 km的采样剖面内,应用磷灰石(U-Th)/He年龄-高程法,样品水平分布2.5 km以内时,计算结果高出实际剥露速率不超过11%,可以近似认为采样剖面垂直、计算结果准确;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高程法,样品水平分布5 km以内时,计算剥露速率高出实际剥露速率在15%以内,可以直接利用. 常远 王玮 周祖翼关键词:热年代学 (U-Th)/He测年技术:α离子射出效应及其校正 被引量:8 2010年 (U-Th)/He测年技术是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应用于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矿物,并且磷灰石(U-Th)/He在目前已知的所用低温热年代学指标中具有最低的封闭温度和较强的热敏感性,此外矿物的(U-Th)/He分析还可用来反演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因此该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U-Th)/He方法研究程度的提高,影响测年结果的各种因素也被相继发现和认识。从(U-Th)/He测年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矿物内α离子的射出效应及其对氦年龄计算的影响与校正,进一步说明了矿物成分环带、晶体形状、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氦年龄校正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已有的针对这些因素的不同校正模型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前缘研究方向。 常远 许长海 周祖翼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0 2011年 裂变径迹技术是解决各种与时间—温度相关的地质问题的一种低温年代学手段。与磷灰石相比,锆石裂变径迹具有较高的封闭温度和退火区间,有其特定的地质意义和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锆石裂变径迹退火的研究,包括退火特性、径迹测量、退火模型,以及来自露头和钻孔样品的退火研究。首先介绍了锆石裂变径迹的分析程序、测量标准、实验退火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手段所得到的封闭温度及部分退火区间;其次概述了锆石裂变径迹的主要应用,包括盆地物源及热历史,造山带冷却剥露过程,以及断裂的热改造作用等方面,指出裂变径迹与(U-Th)/He方法的结合是以后的研究趋势。 焦若鸿 许长海 张向涛 阙晓铭关键词:封闭温度 地质应用 黄陵隆起形成(165—100Ma)的碎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5 2009年 黄陵隆起东部9个碎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2-J3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48—104Ma(径迹长度为12.6313.79μm)代表了沉积物经埋藏加热和径迹完全退火后的抬升冷却年龄;K2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10-81.5Ma(径迹长度为11.22—12.71μm)表明盆地沉降幅度达到但没有超过AFT的部分退火区间(80—120℃);3个样品进行AFT多元组分模拟获得了质量较好的热历史曲线.黄陵隆起AFT的时间-温度演化曲线包括四分段,即-2.0--2.1℃/Ma(425Ma→320Ma),0.2—0.3℃/Ma(320Ma→165Ma),1.9—2.7℃/Ma(165Ma→100Ma)和0.2—0.5℃/Ma(100Ma以来).综合AFT年龄、热历史曲线与地层分布等特点,认为由杂岩核与中、古生界环翼组成的黄陵穹窿形成于165—100Ma,这一快速的冷却抬升事件同时造成了隆起周缘J3/K1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K1-K1 2大套的粗碎屑砾岩堆积. 刘海军 许长海 周祖翼 R.A.Donelick关键词:碎屑岩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多元动力学模拟 2010年 对合肥盆地中部肥西县打子塘地区圆筒山组砂岩(J2y)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其FT年龄为(32.5±2.4)Ma(22个颗粒的平均),明显小于其地层的年龄(176~168 Ma);围限径迹长度为(12.43±0.18)μm(126个径迹长度的平均值),为单峰式分布。模拟热史主要为5段:距今176~152 Ma,冷却速率为-21.4℃/Ma;距今152~85 Ma,冷却速率为-0.1℃/Ma;距今85~32 Ma,冷却速率为1.4℃/Ma;距今32~10 Ma,冷却速率为1.6℃/Ma;10 Ma至今,冷却速率为5.0℃/Ma,这5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沉积物快速沉降加热、盆地趋于构造热稳定、盆地较快速抬升冷却和快速抬升冷却等演化阶段。沉积物快速加热阶段(176~152 Ma)反映了大别造山晚期山根拆沉阶段与盆地挤压、快速沉降和加热作用,构造热稳定阶段(152~85 Ma)反映了大别造山带热隆伸展和岩浆作用,冷却阶段(85~25 Ma)代表了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张作用与区域性断陷伸展(K2—E)取代热隆伸展体制与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最后一阶段(25 Ma以来)则为合肥盆地的挤压抬升、快速剥露阶段。 王绪诚 许长海关键词:合肥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