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201303046)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卫路智勇牛栓文丁亚军孟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点坝
  • 2篇储层
  • 1篇东辛油田
  • 1篇断块
  • 1篇油田
  • 1篇滩坝
  • 1篇匹配性
  • 1篇曲流河点坝
  • 1篇注采
  • 1篇注采井
  • 1篇注采井网
  • 1篇网格粗化
  • 1篇井网
  • 1篇构型
  • 1篇非均匀
  • 1篇储层构型

机构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篇刘卫
  • 1篇彭光艳
  • 1篇孟立新
  • 1篇丁亚军
  • 1篇罗水亮
  • 1篇牛栓文
  • 1篇路智勇

传媒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点坝内部构型与井网匹配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港东油田构型地质模型,开展了曲流河点坝侧积层与注采井网的匹配性研究,分别研究了直井、水平井及侧钻水平井的井网模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采用排状注采井网的情况下,注采井数比低、井排垂直侧积层的注采井网开发效果好。水平井开发时,水平段与侧积层正交时将会取得最佳的开发效果。采用侧钻水平井挖潜时,水平井段与注水井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本次研究中,注水井和水平井之间相隔3个侧积层且水平井段与侧积层成45度角斜交时剩余油挖潜效果最好。根据研究区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注采井网完善、水平井及侧钻水平挖潜3个方面将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刘卫丁亚军宋智聪罗水亮
关键词:构型点坝注采井网匹配性
基于界面约束法的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Petrel软件和界面约束法,提出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方法,该方法以点坝内部构型模式和构型解剖研究成果为基础,生成以曲面分布的侧积层顶、底界面,再通过多级界面联合约束方法在点坝内部建立起储层结构模型,实现点坝内部构型的精细表征。为便于后期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模型网格非均匀粗化的方法,解决了模型网格数与侧积层精度之间的矛盾。通过大港油区某曲流河点坝对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体现河道、点坝及侧积层等不同级别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同时模型网格数大幅降低,由粗化前1776500个网格数减少至672 896个,减少了62.1%。模型计算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为1.84%,计算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3%和0.03%,能反映油藏实际情况。
刘卫丁亚军彭光艳孟立新
关键词:储层构型点坝
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被引量:10
2015年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刘卫路智勇牛栓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