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819)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詹冬华赖大仁管春梅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时间视域中的山水诗境——以中古为中心
- 2008年
- 时间与空间不可析离,而作为一种蕴涵审美意味的空间性体验,山水诗境必然与时间意识紧密关联。考察中古时期的诗作可知,不同的山水体验方式取决于人们不同的时间感知方式、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以及人们打量世界的眼光。中古时期的山水诗境中渗透着两种时间意识:一是绵延,一是空观,两者相互缠绕,互相对抗而又缺一不可。正是这种时间性悖论,使得诗人一方面要打破时迁物变的时间宰治,另一方面却免不了流露出昭光不再的感叹。也正是这种悖论,使得山水诗境既显得空灵静谧,同时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 詹冬华
- 关键词:中古绵延空观悖论性
- 虚无与救赎——儒家诗学的时间省思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儒家的文化理念中,时间不仅是生生不息、日新富有的大化绵延,同时也是生命衰朽并导向虚无的直接根由。儒家主要是通过世代血脉的延续、文化精神的传承等方式来超越时间的。世代延续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的体现,它还具有更为深层的存在论意义,其目的就在于对抗时间迁逝的虚无。这种血脉延续已经超出了那种昼夜更替、四时循环的"度日"时间,而成为一种"世代生成"的时间。儒家的立言传统讲求"述而不作",其时间性在于",述"以回忆和重新阐释的方式完成了文化命脉的延续与传递",述而不作"显示了儒家的襟怀与姿态,它要求将个体的生命时间完全的楔入历史时间,与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对抗。
- 詹冬华
- 关键词:儒家虚无
- 禅宗“顿悟”论中的时间意识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南宗禅的"顿悟"追求在瞬间达至永恒,强调不执著于诸法的流变无常,而一任心念的顿然转换。因此,其对过去与未来都不关心,既无所保留,也无所期待,它只在当下的显隐、生灭交替中洞见时间的本相。禅宗的顿悟还表现于对时间的圆融性体验。在这里,时间前后互摄,彼此映现,原有的时间秩序被打破,时间呈现为一种灵动活泼、圆满自足的状态。禅宗的时间体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开放敞亮的襟怀和姿态,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并在对碎片化"、非历史"的时间感的深刻反思中追求永恒的意蕴。
- 詹冬华赖大仁
- 关键词:禅宗顿悟空观
- 生命焦虑与诗性重构——读解阮籍诗文中的时间之思
- 2009年
- 在阮籍的诗作中,对时间的体验和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内容。其对生命的迁逝感并不是源自一般的行乐思想和功业意识,而是表现为对时间流逝本身的焦虑与恐惧。诗人试图以一种诗性的想象超越现实时间之网的缧绁,回到时间发生之前的原始混沌,重建理想的时间秩序,并藉此释解生命的焦虑与困惑。
- 詹冬华
- 关键词:阮籍诗性
- 中国古代复古思潮的时间性考察被引量:3
- 2008年
- 一般说到"复古"就是回到古代,返回到过去时间。这种理解是基于一种现代线性时间观亦即自然进化论而发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屡次出现的复古现象是与古人的时间意识相贯通的。复古观念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倒退,其时间性的依据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们对过去时间的美好建构;二是中国古代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循环时间观。事实上,古人很少是纯粹为了过去而过去,他们每一句言论都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而发的。复古只是一个旗号,是出于正名的需要,其真实的动机是为了"通今"。
- 詹冬华
- 关键词:复古思潮循环时间观
- 迁逝与对抗——汉魏儒家“不朽”论及其文学精神被引量:1
- 2008年
- 汉魏时期,兵燹战乱所造成的"大死亡"进一步激发了儒家士人原本非常敏感的时间意识。时间迁逝的直接效应是生命的迅速衰朽并被无情褫夺,这引发了个体生命时间意识的醒,而这也构成了"人的自觉"的内在动力。在"立功"和"立言"的悖离中,儒家士子最后选择了"立言",通过"文章不朽"来对抗时间的虚无,完成对自身的救赎。
- 詹冬华管春梅
- 关键词:儒家迁逝不朽立言文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