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06)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国娟张中文王典仁沈红王彦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肾小管
  • 2篇小管
  • 2篇小鼠
  • 2篇马兜铃
  • 2篇马兜铃酸
  • 1篇毒性试验
  • 1篇原代培养
  • 1篇肾纤维化
  • 1篇肾小管上皮
  • 1篇肾小管上皮细...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表达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化学
  • 1篇小管上皮细胞
  • 1篇马兜铃酸A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细胞
  • 1篇免疫细胞化学

机构

  • 5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5篇张中文
  • 5篇吴国娟
  • 4篇沈红
  • 4篇王典仁
  • 3篇王彦英
  • 2篇陆彦
  • 2篇杨明
  • 1篇刘凤华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培养法与3种消化培养法(胰蛋白酶、胰蛋白酶+EDTA、胶原酶Ⅰ)进行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锥虫蓝染色后镜下观察消化后细胞成活率、细胞形态和数量。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结果贴块法和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均能成功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两者相比,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更快。结论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是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
吴国娟杨明王典仁王彦英沈红张中文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小鼠
TGF-β1和Smad4及Smad7基因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情况的检测
2007年
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种类,并用RT-PCR检测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这为探讨上述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彦英王典仁沈红张中文吴国娟
关键词:TGF-Β1基因SMAD4基因SMAD7基因体外表达
苍术挥发油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5
2008年
以等比浓度灌胃法测定苍术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苍术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测得LD50为2 245.87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 958.3 mg/kg^2 575.7 mg/kg,表明苍术挥发油有一定毒性,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杨明张中文李景如刘凤华吴国娟
关键词:苍术挥发油LD50小鼠
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08年
醇提中药关木通粉末,经旋转蒸发、真空干燥后得到粗提药物浸膏;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浸膏,静置分层后调节pH至3得到马兜铃总酸粗品;经硅胶G柱层析,洗脱液为氯仿∶乙酸乙酯∶苯(2∶1∶1),重结晶洗脱液得到黄色结晶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并测定结晶体中马兜铃酸A含量。结果显示黄色结晶体为马兜铃酸A单体,结晶体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达99.2%,表明该提取方法可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马兜铃酸A。
王典仁王彦英陆彦沈红张中文吴国娟
关键词:关木通马兜铃酸A
马兜铃酸肾纤维化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马兜铃酸类中药导致肾纤维化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其所致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慢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转归为不可逆性。通过对肾纤维化及其修复过程的综述,为肾毒性的临床治疗和以马兜铃酸类中药为基础的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王典仁张中文陆彦沈红吴国娟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纤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