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145)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廉夫齐进周琦王晋申钱念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低氧对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小鼠成骨细胞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CCN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氧浓度和去铁敏诱导的低氧环境下培养小鼠成骨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于不同时间点检测成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yr61/CC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别敲除小鼠成骨细胞中HIF-1α和VHL基因,检测细胞Cyr61/CCN1的表达。结果两种低氧环境下,小鼠成骨细胞HIF-1α通路被激活,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HIF-1α基因敲除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VHL基因敲除成骨细胞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低氧环境通过激活HIF-1α通路来上调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的表达。
- 崔论王君齐进朱雅萍许福平魏立张凤华邓廉夫
- 关键词:低氧低氧诱导因子-1Α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激活成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通路促进骨形成及参与调节骨改建过程被引量:3
- 2021年
- 骨发生发育及其骨形成依懒于软骨内化骨、膜内化骨,以及贯穿其中的骨形状适应性变化的骨塑建过程。骨生长发育趋于终结后的骨组织,新骨的形成量及其形状不再发生明显的塑建性变化,而是以骨改建的方式,使骨形成和骨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这既可维持新旧骨组织的更替和正常骨构筑的完整性,又有助于保证体内矿物质的水平及其生理性功能。一、骨形成与骨改建过程调节机制的研究重点在向低氧微环境聚焦在骨塑建/骨改建过程中,先由破骨细胞“移除”陈旧骨组织,成骨细胞则随之在“骨吸收陷窝”处形成新骨。周期性发生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不是随机沿骨表面进行的,而是分别由精确协调下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和遵循着严格顺序的生物学事件。
- 邓廉夫邱明龙
- 关键词:骨改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骨吸收
-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VHL对小鼠软骨内成骨过程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on Hippel-Lindau(VHL)在成骨细胞水平对小鼠软骨内成骨过程的调控机制。方法以HIF-1α或VHL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于4、8、12周龄时,采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显微CT扫描、骨小梁面积测量、钙元素含量检测、四环素荧光双标记观察、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和比较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对照组)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对照小鼠比较,HIF-1α基因敲除组小鼠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减少,新骨形成速度减慢,钙元素含量和骨小梁面积减少(P<0.05);而VHL基因敲除组小鼠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VEGF表达增加,新骨形成速度加快,钙元素含量和骨小梁面积增加(P<0.001)。结论在小鼠软骨内化骨过程中,VHL/HIF-1α信号通路对VEGF表达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节血管形成,最终影响骨量形成。
- 邵进邓廉夫齐进周琦王君魏立王晋申钱念东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HIPPEL-LINDAU软骨内成骨
- 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物对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以锻烧成分颗粒骨为载体,构建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材料,评价其修复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的优势性能。[方法]建立兔桡骨中段15 mm临界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锻烧骨组:骨缺损处植入锻烧骨;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植入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物。术后8周,应用影像学、组织学和Micro-CT等方法检测桡骨缺损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无明显的新骨形成;煅烧骨组骨缺损处有少量的新骨形成;SE2/煅烧骨复合物组骨缺损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在放射学上及生物力学上均较好的修复了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结论]局部应用趋骨性雌二醇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 赵强齐进李国松王晋申钱念东周琦魏义勇邓廉夫
- 关键词:生物材料
- 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骨折后1、3、7、14、21、28d取材,应用X线摄片、Micro-CT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观测骨痂组织的演变和新骨形成状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痂组织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骨性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与骨折愈合进程的关系。结果在早期骨痂组织中,募集于骨折处的细胞以及由此演化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均表达HIF-1α。骨折后第7天,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达到峰值,持续高表达7d后逐渐下降,骨折后第28天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细胞VEGF表达特征的变化与HIF-1α的表现相似;早期骨痂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活跃,骨痂体积较大,至骨折后14d达到峰值后随骨改建的发生而逐步减小,骨痂矿化沉积主要发生于骨折愈合的中晚期(14—28d)。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属低氧感应细胞并表达HIF-1α;HIF-1α可调节细胞自身的状态,通过调控早期骨痂细胞的功能和刺激血管新生而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
- 罗涛齐进周琦王君王晋申魏立刘晓东邓廉夫
-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痂低氧诱导因子-1Α
- 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的建立与评估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建立小鼠标准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的右侧股骨髓腔插入0.45 mm直径的钢针,然后通过自行设计的骨折造模支架造成股骨中段闭合骨折。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方法观测骨折愈合进程。[结果]术后通过X线证实横型骨折55例,建模成功率为91.67%。X线、Micro-CT和组织学检查表明骨折愈合过程为典型的Ⅱ期愈合过程。[结论]通过自制骨折模型支架制作的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操作简便、重复性高,其愈合为典型Ⅱ期愈合过程,可用于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
- 张连方齐进王晋申钱念东周琦杨军邓廉夫
- 关键词:小鼠
-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在骨形成与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与细胞外基质相关的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CCN1)是CCN家族成员之一,可调节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并在胚胎形成和肿瘤发生与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被认为是成血管因子,可促进血管形成。CYR61/CCN1在骨形成和骨折愈合过程中均有表达,抑制其在骨折中的作用可明显抑制骨折愈合。在研究CYR61/CCN1的成血管等作用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在骨形成与骨修复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有助于促进对骨形成与骨折愈合机制的新认识。对CYR61/CCN1在骨生物学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可为骨形成和骨折愈合方面的研究带来新发现和新方向。
- 崔论邓廉夫
- 关键词:骨形成软骨形成血管形成骨修复
- VHL/HIF信号转导通路在骨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被引量:5
- 2009年
- 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条件下调控细胞内环境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常氧条件下,HIFα亚基极不稳定,可通过VHL蛋白介导的HIF泛素化而降解;低氧或缺氧条件下,HIF稳定存在,可激活HIF敏感的靶基因,进而引起组织细胞的耐氧适应性反应。在骨发育及相关疾病(骨代谢、骨折愈合和肿瘤等)发展过程中,骨组织细胞常处于局部低氧状态,VHL/HIF信号转导通路将发挥调节作用。了解VHL/HIF信号转导通路对骨发生发育、骨形成、骨改建和骨重建过程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提出骨与关节疾病防治、监控和预测的新措施。
- 邵进邓廉夫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信号转导通路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