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18)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袁玉欣杨官品王颖侯西成杜克久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毛白杨
  • 2篇根癌
  • 2篇白杨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序列标签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英文
  • 1篇原甲藻
  • 1篇生物量
  • 1篇鼠尾藻
  • 1篇土壤杆菌
  • 1篇农杆菌
  • 1篇拮抗
  • 1篇拮抗链霉菌
  • 1篇拮抗作用
  • 1篇瘿瘤
  • 1篇微卫星

机构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河间市第一中...
  • 1篇沧州市第一中...

作者

  • 3篇袁玉欣
  • 2篇王召元
  • 2篇杜克久
  • 2篇杨官品
  • 2篇侯西成
  • 2篇王颖
  • 1篇黄大庄
  • 1篇刘萍
  • 1篇梁静
  • 1篇张秀芳
  • 1篇廖梅杰
  • 1篇潘金华
  • 1篇朱明远
  • 1篇王志芳
  • 1篇汪登强
  • 1篇邹桂伟
  • 1篇李瑞香
  • 1篇张全胜
  • 1篇危起伟
  • 1篇刘永建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杨树根癌病原菌拮抗链霉菌的筛选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杨树根癌病发病根系土样及健康根系土样链霉菌进行分离,得到63株链霉菌。并且使用纸片法测定了链霉菌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菌能力,得到有拮抗效果的链霉菌17株,其中5株链霉菌平板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cm。但这5株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拮抗能力下降,甚至不表现抑菌活性。
梁静崔建洲袁玉欣黄大庄
关键词:根癌土壤杆菌链霉菌拮抗作用
毛白杨与瘿瘤解剖特性和化学组成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对1年生毛白杨人工接种后,毛白杨与瘿瘤木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宽、腔径、长宽比、壁厚与化学组成变异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各解剖参数(壁厚除外)在处理组接种处明显下降,上方木质部和接种处导管变小,下方受其影响较小。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木质部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极显著;对照组木质部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无明显变化;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的长、宽均差异显著,说明瘿瘤细胞分裂异常;与木质部相比,瘿瘤中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明显减小;毛白杨木质部和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化学组成变异极显著,对照组毛白杨各接种部位和瘿瘤之间化学组成均变化平稳。瘿瘤木质部中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比提高了2.6~4.3,1.5~2.6,1.1~1.8倍,而纤维素含量下降了51%~99%,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木质素含量是瘿瘤的2.7倍,和其他接种部位相比,瘿瘤木质素含量略高。
侯西成袁玉欣杜克久王颖王召元刘萍
关键词:毛白杨化学组成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Is a Species Complex as Was Evidenced by the Variations of rbcL Gene and SSU rDNA
2007年
The genus Cylindrotheca consists of a small group of marine diatoms with a few species described. Eleven isolates of diatoms identified as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morphologically were obtained from Jiaozhou Bay with their nuclear-encoded 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 rDNA) and chloroplast-encoded rbcL gene sequence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Interestingly, very high sequence divergences of SSU rDNA and rbcL gene were found among these isolates, and numerous nucleotide variation of rbcL gene caused relatively few variation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SSU rDNA and rbcL gene, respectively, grouped the isolates into 6 clades. Phylogenetic tree of SSU rDNA placed all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together, separating them into two lineages clearly. LineageⅠ was composed of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another C. closterium isolate, but some clades were not well supported. LineageⅠwas contained two C. closterium isolates and one C. fusiformis isolat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rbcL gene also separated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into two well-defined lineages.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formed a lineage and all clades were supported strongly.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of SSU rDNA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distance within lineageⅠ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icroalgae species (P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existence of cryptic species within C. closterium.
LI Haitao YANG Guanpin SUN Ying WU Suihan ZHANG Xiufang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对毛白杨五种防御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用野生根癌农杆菌接种毛白杨后,定期测定叶片内5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旨在揭示毛白杨对根癌农杆菌侵染后的生理响应,阐明杨树根癌病的病害生理。毛白杨接种病原菌后,SOD、POD、PPO前期活性高于对照,有1个酶活高峰,后期下降接近对照;CAT出现2个酶活高峰,25 d虽有下降,但一直高于对照;PAL活性变化幅度比较小,基本保持在对照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SOD和CAT对根癌农杆菌最敏感,POD和PPO次之,PAL敏感性最差。
王召元袁玉欣杜克久王颖侯西成王艳芬
关键词:毛白杨根癌农杆菌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是中国沿海频繁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的原因种之一,大规模分离鉴定东海原甲藻功能基因是理解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基础。取对数生长期藻体,经微量总RNA抽提、cDNA合成、cDNA扩增和克隆等步骤,构建了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并进行了尝试性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从含有约5000个转化子的文库中随机取150个测序,获得126条EST序列。经网上BlastN及BlastX分析,共发现11个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的标签。这些基因与东海原甲藻生长发育、物质转换和能量代谢相关。
张秀芳杨官品刘永建李瑞香朱明远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CDNA表达序列标签
鲢微卫星标记研制及其在鲢和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4
2006年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ys nobilis)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中2个重要成员,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水系。传统人工养殖依靠天然鱼苗。但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使其天然产卵和孵化场消失或遭到破坏。人工育苗技术虽然解决了鱼苗供应问题,但由于遗传资源管理和使用方法的不完善,使两种鱼的生长表现、抗病抗逆性和遗传多样性等都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因洪水导致的养殖个体逃逸也使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受到干扰。近年来,比较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放流实践也加剧了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扰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一套适用的分子标记。为评价鲢和鳙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它们的遗传分化和地理分化、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开发利用遗传资源,本研究构建了富集GT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短片段文库。随机选择并测序的97个克隆中有87个含有微卫星序列。根据其中的21条序列,设计了22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并用来分析了在长江荆州段捕获的32尾野生鲢和7尾野生鳙的遗传多样性。所有标记引物在两种鱼中通用。在全部样品中共发现129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10个,平均5.9个。不同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3~2.00,平均1.22。由于使用的鱼个体数少,如鳙,只有7个个体,样品也只来源于长江荆州江段。本研究无法基于两种鱼的天然分布,对两种鱼的遗传分化、地理种群多样性比较、养殖群体和天然群体差异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是,这组标记的研制将有助于这2个中国特有经济鱼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资源的管理及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本研究中,微卫星DNA标记的研制使用了固定有微卫星核心序列的磁珠。这样的磁珠与两端接有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能富集出含有微卫�
廖梅杰杨官品邹桂伟危起伟汪登强
关键词:微卫星DNA标记
烟台芦洋湾鼠尾藻种群生物量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8
2008年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cm的中潮带和低潮带之间;(2)生物量消长和平均藻体长度消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曲线(7月份和12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最低值);(3)生活周期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休止期、生长期、繁殖期和衰退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有性生殖期;(4)营养生殖贯穿全年,并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5)快速生长期内(5-7月),其大小级层次明显,近似正态分布;(6)水温为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浪冲击度和人为干扰,干露对鼠尾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总之,本调查区域的鼠尾藻种群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与其他海区种群差异显著,生长地区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
王志芳张全胜潘金华
关键词:鼠尾藻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