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GH-171)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兆鑫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政府
  • 2篇民主
  • 2篇公共政策
  • 2篇公共政策制定
  • 1篇大众民主
  • 1篇有求必应
  • 1篇责任性
  • 1篇政府回应
  • 1篇政府回应性
  • 1篇政府建设
  • 1篇协商
  • 1篇协商治理
  • 1篇民主治理
  • 1篇精英民主
  • 1篇回应
  • 1篇回应性
  • 1篇公共责任
  • 1篇好政府
  • 1篇服务型
  • 1篇服务型政府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篇刘兆鑫

传媒

  • 1篇理论导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方福利政策失败之民主批判——兼论我国分配政策的过程逻辑被引量:2
2011年
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看,对于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失败有两种对立的批判逻辑:一是精英主义的逻辑,二是大众主义的逻辑。前者批判大众性的过度民主化导致过度福利化;后者认为精英制政阻碍集体理性的发挥,应纠正民主的非民众性以促成集体理性。推而论之,资本主义国家和民主的合法性限度决定其分配政策难有实质突破,社会主义国家分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注意回避自由主义秩序,完善有利于政策协商的民主程序。中国的分配政策过程应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逻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向功能,警惕理性官僚和信息不对称处境中偏执公民的非理性影响。
刘兆鑫
关键词:福利政策精英民主大众民主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非决策”问题被引量:1
2011年
非决策是有意识地不去解决特定问题的决策,它是通过内化的知觉力量而达到影响政策选择的机制。非决策是政府职能界定的主动形式,是后工业社会达致多元一致性的温和途径,同时其可起到降低制度成本的作用。公共政策制定在实现利益分配与协调之前,有必要利用非决策机制塑造积极的政策观念。
刘兆鑫
协商治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依赖被引量:2
2012年
对治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多元共治的简单表述。在确立了合作治理的基本方向之后,还必须关注如何促进合作和怎么合作的问题。从公共行政的本质出发,民主行政是承载公共利益、行动网络和公共精神的统一框架,因而治理的核心是民主治理;而民主治理的基本规范是协商民主,由此提出协商治理的模式;协商治理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优先性、保障性和提升作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将公共协商的制度建设纳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系当中,发展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
刘兆鑫
关键词:民主治理协商治理服务型政府
好政府不能“有求必应”——对政府回应性逻辑的质疑和超越被引量:8
2012年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求政府加强回应公众服务要求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走向复杂治理的公共行政不能以回应性为运行逻辑,更不能简单地以政府满足公众需求的多寡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实现程度的标准。以回应性引导行政改革是错误的路径,容易误导公共行政走向回应超载的危险境地;从公共权力的权责一致性出发,要用责任性取代回应性。政府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要将责任意识内化为行政人员的首要观念。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注重扩大共同体责任的范围。
刘兆鑫
关键词:回应性责任性公共责任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非决策”问题探折
2011年
非决策是有意识地不去解决特定问题的决策,它是通过内化的知觉力量而达到影响政策选择的机制。非决策是政府职能界定的主动形式,是后工业社会达致多元一致性的温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起到降低制度成本的作用。公共政策制定在实现利益分配与协调之前,有必要利用非决策机制塑造积极的政策观念。
刘兆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