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5700)

作品数:8 被引量:160H指数:7
相关作者:赵之伟曹敏房辉李涛肖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菌根
  • 6篇丛枝菌根
  • 5篇孢子
  • 4篇孢子密度
  • 3篇土壤
  • 3篇铅锌矿
  • 3篇锌矿
  • 3篇菌根真菌
  • 3篇丛枝菌根真菌
  • 2篇植物
  • 2篇铅锌矿区
  • 2篇热带次生林
  • 2篇丰富度
  • 2篇AM真菌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多度
  • 1篇新记录种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赵之伟
  • 4篇房辉
  • 4篇曹敏
  • 2篇李涛
  • 2篇肖艳萍
  • 2篇赵丹丹
  • 1篇费洪运
  • 1篇梁昌聪
  • 1篇李凌飞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菌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51
2009年
取样测定了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Pb、Zn、Cd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复垦地和撂荒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标准,复垦地和撂荒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复垦地中Cd、Zn、Pb3种重金属的总含量分别为国家三级标准的35.0、28.0和11.3倍;撂荒地中这3种重金属总含量分别为国家三级标准的40.7、37.6和16.7倍。2)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废弃地污染指数为Cd>Zn>Pb,3种重金属均达到重污染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复垦地已不适宜耕种农作物。废弃矿山及土法冶炼后遗留的矿渣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3)当地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仍然有生长良好的野生植物,并且有些植物种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能力较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中有应用潜力。
房辉曹敏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三个新记录种被引量:10
2006年
赵丹丹李凌飞赵之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新记录种黄绿色孢子
西双版纳四种壳斗科植物丛枝菌根状况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杯丝锥(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红锥(C.hys-trix)、印度锥(C.indica)和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4种壳斗科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状况,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0种丛枝菌根真菌。这4种壳斗科植物根际AMF的孢子密度为14-22个.100g^-1土壤,种的丰富度在4-7,平均频度为60.00%,相对多度为4.41%-22.06%,丛枝菌根真菌的定居水平达46.26%-51.40%。
房辉P. N. Damodaran曹敏
关键词:热带次生林壳斗科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
丛枝菌根真菌-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6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豆科植物-根瘤菌(Rhizobia)三者形成的共生体,是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对这种共生体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AMF和根瘤菌双接种豆科植物的效应以及影响双接种效应的因素;AMF和根瘤菌在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过程中的分子互作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这种共生体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其在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赵丹丹李涛赵之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豆科植物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房辉P. N. Damodaran曹敏
关键词:丛枝菌根孢子密度亚热带森林常绿阔叶林
云南金顶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2种植物的83个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鉴定出5属36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5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球囊霉属Glomus 24种及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4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顶铅锌矿区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沃克球囊霉Glomus walkeri是我国的新记录种。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ium、地球囊霉G.geosporum、摩西球囊霉G.mossaea、膨胀球囊霉G.pansihalos和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是金顶铅锌矿区的优势种;金顶铅锌矿区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495-11175个/100g土,平均3368±291(SE,标准误差)个/100g土,每种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为2-20种,平均11.5种;金顶铅锌矿区植物根际土壤中较高的AMF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说明AMF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抗(耐受)性。
肖艳萍李涛费洪运赵之伟
关键词:孢子密度丰富度相对多度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的丛枝菌根调查被引量:23
2006年
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13个科的26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ongii,AMF)侵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些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C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1种丛枝菌根真菌。该地次生林中AMF的孢子密度为13—29个/100g土壤,平均为19个;种的丰富度在4.9之间(平均为6);平均频度为53.8%;相对多度为3.2%-26.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4和0.93。丛枝菌根的侵染率达到44.8%.57.2%(平均为50.9%);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ttlospora)是热带次生林根围土壤中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房辉P.N.Damodaran曹敏
关键词:热带次生林AM真菌孢子密度资源调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区植物丛枝菌根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废弃铅锌矿区的17科21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71%;2种植物不确定是否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0%;4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9%.用湿筛沉淀法从这些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了4属20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即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分离频率为77%,是样地的优势属.在AMF中,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分离频率最高,在20种植物的根际土中都有发现;此外,聚生球囊霉(G.fasciculatum)的相对多度最大,为56%,具有最强的产孢能力.同时,在13种植物的根中发现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占调查植物的62%,其中,10种植物同时被DSE和AMF感染.本调查研究表明,AMF和DSE能普遍存在于Pb、Zn重金属污染土壤中.
梁昌聪肖艳萍赵之伟
关键词: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根际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