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MZ014)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宗俊赖俊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疆域
  • 4篇唐代
  • 3篇隋唐
  • 3篇隋唐时期
  • 2篇地图
  • 2篇敦煌文书
  • 2篇唐代中后期
  • 2篇唐王朝
  • 2篇历史地图
  • 2篇陇右
  • 2篇疆域变迁
  • 2篇P
  • 1篇义军
  • 1篇元年
  • 1篇赞普
  • 1篇张议潮
  • 1篇政治才能
  • 1篇中国疆域
  • 1篇入朝
  • 1篇身世

机构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李宗俊
  • 1篇赖俊

传媒

  • 2篇民族研究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敦煌研究
  • 2篇唐史论丛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中后期唐蕃河陇之争与疆域变迁被引量:9
2012年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西域、河西、陇右精兵劲卒东调平叛,人靖国难,留守边疆者多为老弱病残,且寡不敌众,守备空虚,给吐蕃东扩以可乘之机。而此时,吐蕃新主即立,国势日振。唐天宝十四年登基的赞普乞黎苏猎赞,上台伊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在很快平息杀害先赞普的末氏、朗氏叛乱,稳定内部统治,树立起自己的政治权威以后,随即开始采用和平与战争交替使用的策略对唐疆进行蚕食鲸吞。汉籍记载:"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或为掳掠伤杀。
李宗俊
关键词:赞普陇右唐王朝政治才能
隋唐时期陇右地区疆域的开拓变迁
<正>唐对陇右地区的经营,其实是继承了隋对该地区的经营。在这个过程中,隋唐王朝先后与吐谷浑、吐蕃两大政权之间斗争,双方在该地区所实际控制的地域随双方军事势力的消长而收缩进退。因之在各个时间段内,彼此实际控制的疆域,比至今...
李宗俊
文献传递
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被引量:2
2014年
敦博58号文书为敦煌文献中最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文书之一。它反映的正是天宝元年户部计帐的基本信息。诸典籍关于唐代各州县数系年与户数系年问题,是学界多年来颇有争议的难题。依此,《通典·州郡门》所记州县建置的年代标准,并非"天宝初年"或"天宝元年",而应该是天宝七载或八载为基准;《旧唐书·地理志》是以唐末的行政区划为基准,甚至下延到了唐景福年间及其以后的州县,而其所谓的"天宝领县"也并非是天宝元年的县数,而应该是王鸣盛等前贤前后倡导的系天宝十一载地理或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县数与县名也是唐中后期者;《通典·州郡门》所载户数并非开元二十九年数,应该也为天宝七载或八载数。《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与天宝领县数的系年也是一致的,为天宝十一载及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州郡领户数与人口的系年除个别因传抄致误外,就是抄自《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数。
李宗俊
唐代石堡城、赤岭位置及唐蕃古道再考被引量:21
2011年
《新唐书.地理志》、《通鉴》胡注等,对于唐代石堡城、赤岭地理方位的记载是错误的。依此二书记载,学界曾误将唐石堡城的位置确定、标绘在今青海省日月山附近,而对于赤岭即今青海日月山,及其为唐蕃古道必经地之说更是先后相袭,以讹传讹。其实,唐蕃古道在陇右本有南北二道,石堡城、赤岭皆在唐洮州境内,分布在河州、洮州至河源通吐蕃的南道上,该道为唐蕃往来时常取的一大道,而且自唐至明清,一直对该道及其副线沿袭使用,未曾中断。《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应该是掺和了几条唐蕃道的内容,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对其出处和所记内容出现混乱或语焉不详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所涉各地名方位亟待考定。
李宗俊
关键词:唐代唐蕃古道
隋唐时期北部疆域的开拓变迁被引量:2
2011年
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等民族在斗争交往中,领土分疆与彼此实际控制的范围,先后有数十次的变动。隋初曾与突厥约定"以碛为界",北疆曾紧抵漠南。但突厥从沙钵略可汗起就以隋藩属政权的名义"寄居白道川",开始向漠南发展,逐步控制了大漠南北。至大业年间始毕可汗公开反隋之际,隋突分疆始以河套地区东西向黄河—长城一线为界。隋末唐初,突厥或扶植反隋势力,或趁机南下武装占领,实际控制关中以北大部分郡县达十余年之久。东突厥灭亡以后,唐朝北部疆域在太宗、高宗之际达到极盛,武后时期一度大退缩,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基本定型在阴山一带。
李宗俊
关键词:突厥中国疆域历史地图
《王锡上吐蕃赞普书》(P.3201)的写作时间及相关史事考
2015年
法藏敦煌文书P.3201《王锡上吐蕃赞普书》,是反映河陇诸州落蕃前后唐蕃关系的重要文献。文书的撰写者王锡曾任河西观察判官,应该是在大历十一年瓜州陷落之际或随后的大历十二年周鼎被杀、沙州被围之时落蕃的,落蕃后王锡可能出任过"舍人"的蕃职;其上书的对象为圣神赞普,通过文书信息与汉藏文史料的对比分析,圣神赞普应为赤松德赞赞普;基于王锡和圣神赞普生活的年代,再由王锡上书中反映的吐蕃赞普对唐蕃关系调整的微妙变化来看,这与唐德宗建中初年的唐蕃关系极度吻合,文书应该真实反映了唐蕃清水会盟前吐蕃君臣和战两派之争的一些内幕,因两封上书相隔一年,这两份文书当写于建中二年和三年前后。
赖俊李宗俊
关键词:唐蕃关系写作时间
晚唐张议潮入朝事暨归义军与嗢末的凉州之争再探——以新出李行素墓志及敦煌文书张议潮奏表为中心被引量:8
2017年
沙州归义军政权曾长期致力于控制凉州,由李行素墓志可知,咸通八年,在朝廷的斡旋之下,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凉州被嗢末部族所控制。李行素这次单车西使,说服张议潮奉笏入朝,实现了唐中央对归义军的羁縻控制,并通过分割凉州而实际削弱了归义军,进而利用嗢末势力实现了掣肘和压制归义军的目的。也许正是因为嗢末具有与吐蕃民族近似的西羌文化特征,以及曾为吐蕃奴部、庶民的身份地位,所以李行素墓志才称其为"羌",其主要成员构成应与党项、苏毗等民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直至晚唐五代,嗢末始终控制着凉州,强烈影响着河西走廊各部族政权的局势。
李宗俊
关键词:张议潮
法藏敦煌文书P.2942相关问题再考被引量:6
2014年
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唐代吐蕃占领河陇之际的官方文书,其中的"尚书","使主","副帅","元帅"为同一人,但并非杨志烈或杨休明,而是崔汉衡墓志所记"俄属艰难,春官卿尚衡总戎河右"之句中的礼部尚书尚衡。周逸勾结回纥杀害尚衡,乃周逸与当时的唐朝叛臣仆固怀恩彼此串通合谋的结果。建中元年十二月尚衡能增列忠义表绝非偶然,这进一步说明他的事迹在没有得到西域消息时,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为唐朝廷所知或认可的。文书应该为尚衡与杨休明先后以河西节度使的身份主持河西军政时的判文,后经判官、录事、掌书记一类的文职人员抄写誊清后作为政府备案的档案幸存下来,其命名应该为《河西节度观察使判牒集》;文书反映的史事应该是在大历元年(766)六月至八、九月间。
李宗俊
隋唐时期陇右地区疆域的开拓变迁被引量:1
2012年
唐对陇右地区的经营[1],其实是继承了隋对该地区的经营。在这个过程中,隋唐王朝先后与吐谷浑、吐蕃两大政权之间斗争,双方在该地区所实际控制的地域随双方军事势力的消长而收缩进退。因之在各个时间段内,彼此实际控制的疆域,比至今颁布的各种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双方疆域要复杂得多。只有将这些因素分不同时段综合梳理,才能够理清中原王朝在该地区疆域的收缩变迁过程。为此。
李宗俊
关键词:陇右唐王朝中原王朝历史地图
道格尔古碑即唐蕃赤岭划界碑考辨被引量:9
2013年
道格尔古碑位于甘肃碌曲县拉仁关乡,为一线对应的东西两块石碑,西边藏文碑碑身已不复存在,但碑座犹存;东边汉文碑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严重,碑身倾斜,碑正面已无文字。结合当地藏族同胞的传说,从其竖立的地点和方位,以及该碑周围的环境和古碑现状,无不雄辩地证明,该碑就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唐蕃赤岭军事划界碑,而南北纵贯碌曲等县境内的额尔琼山(红砂石山)、道格尔桑尺郭山等组成的赤红色山脉即为唐蕃划界立碑的赤岭。
李宗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