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75) 作品数:7 被引量:102 H指数:6 相关作者: 林春明 张霞 李艳丽 周健 潘峰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大学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特征 被引量:47 2011年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的类型、赋存状态、形成时间、晶体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绿泥石以铁镁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为主,包括陆源碎屑绿泥石、自生绿泥石和蚀变绿泥石3种,自生绿泥石又包括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绿泥石3种,以孔隙衬里绿泥石为主,形成时间依次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蚀变绿泥石的形成可贯穿于整个成岩阶段。不同类型绿泥石的晶体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各异。陆源碎屑绿泥石是与碎屑颗粒一起搬运沉积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中,其Fe、Mg、Mn和AlⅣ含量最高,Si、Ca和AlⅥ含量最低。蚀变绿泥石具较高含量的Fe、Mg和AlⅣ,较低含量的Si、Ca和AlⅥ,因主要由富铁镁碎屑蚀变而来,分布与其具空间上的耦合性。自生绿泥石的Fe、Mg和AlⅣ含量最低,Si、Ca和AlⅥ含量最高,孔隙衬里绿泥石较孔隙充填绿泥石含较高含量的Fe和K及较低含量的Ca和Mg,且从碎屑颗粒边缘到孔隙中心方向其Fe、Mg、AlⅣ和六次配位阳离子总数逐渐增加,K、Si、AlⅥ含量逐渐减少。颗粒包膜和孔隙衬里绿泥石主要见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中,其所需铁镁物质由同沉积絮凝含铁镁沉积物溶解提供;孔隙充填绿泥石的分布受控于砂岩结构,砂岩粒度越粗、孔喉结构越好越有利于其发育,所需铁镁物质由泥岩压释水提供。 张霞 林春明 陈召佑关键词:绿泥石矿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特 被引量:15 2012年 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的主力油层之一,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型、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孔喉结构发育3种类型,以II型为主。长8砂岩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和油气充注4个因素控制。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且中砂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岩屑的砂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火成岩岩屑、沉积岩岩屑和云母含量高的砂岩。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溶解和孔隙衬里绿泥石胶结作用2种,两者均很发育的层段是油气储集的最有利地带;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期亮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裂缝以白垩纪末-古近纪的构造裂缝为主,其使长8储层渗透率急剧增大,储层非均值性增强。油气充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溶解作用的发生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和保存。 张霞 林春明 陈召佑 潘峰 周健 俞昊关键词: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早白垩世都红木组一段沉积演化及物源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桑合地区是白音查干凹陷的一个重要含油区,其基础地质研究比较薄弱。综合运用岩心和录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都红木组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都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滑塌浊积扇三种沉积相类型。平面上从凹陷边缘至中心、垂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沉积相由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渐变为半深湖-深湖相。利用岩石组分和重矿物成分进行物源分析,认为桑合地区沉积物来自凹陷北部的巴音宝力格隆起,并具有多期次、阵发性、近物源的特点,母岩岩性主要为沉积岩,其次为岩浆岩,见少量变质岩。 李艳丽 林春明 岳信东 张志萍 张霞 徐深谋 漆滨汶关键词:物源分析 钱塘江南岸SE2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钱塘江南岸萧山地区SE2孔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和有孔虫的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结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南岸地区依次接受了河床相、河漫滩相、潮坪相、近岸浅海相和河口湾相5种沉积。河床相沉积物以砂砾为主,粒度参数变化较大,概率分布曲线为3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不对称的双峰式,主要发育块状层理,生物化石稀少。河漫滩相以细砂、粉砂级沉积物为主,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式,富含生物壳体碎屑和植物根茎。潮坪相沉积物表现为粉砂和黏土互层沉积,粒度参数变化频繁,频率分布曲线多为双峰式,韵律层理发育。近岸浅海相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粒度参数稳定,概率分布曲线为2段式,以悬浮组分为主,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式,有孔虫含量丰富。河口湾相沉积物以粉砂和细砂组成的韵律性沉积为主,粒度参数富于变化,概率分布曲线为3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式。 潘峰 林春明 李艳丽 张霞 周健 曲长伟 姚玉来关键词:沉积相 环境演化 粒度分析 晚第四纪 钱塘江河口区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2011年 对钱塘江南岸SE2钻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有孔虫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区晚第四纪以来依次发育河床相、河漫滩相、潮坪相、近岸浅海相和河口湾砂坝相,各沉积相稀土元素分布差异明显。河床相由砂砾、砾质砂和细砂组成,滚动和跳跃组分含量高,缺失有孔虫;稀土元素总量最低,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呈正相关,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重稀土含量、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呈负相关。河漫滩相主要为粘土,缺乏滚动组分,不含有孔虫;稀土元素总量最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呈正相关,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重稀土含量呈正相关、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呈负相关。潮坪相由互层的粉砂和粘土组成,偶见有孔虫;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各稀土元素参数均呈正相关。近岸浅海相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均属悬浮组分,有孔虫丰富;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呈负相关,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呈正相关。河口湾砂坝相由粉砂和细砂组成,跳跃组分为主,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呈负相关,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与稀土元素总量呈正相关。 李艳丽 林春明 张霞 周健 曲长伟 潘峰 姚玉来关键词:古环境演化 稀土元素 晚第四纪 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地质特征及浅层生物气的孔隙水压力封闭机理(英文) 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在浙江省北部钱塘江河口湾地区发现并开发了大量的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末次盛冰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使河流梯度增加,下切作用增强,导致钱塘江下切河谷的形成。下切河谷内的沉积序列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河口湾—浅海相和河口湾砂坝相。所有的商业浅气田和气藏都分布于太湖下切河谷和钱塘江下切河谷及其支谷的河漫滩—河口湾相砂体中。钱塘江下切河谷的河漫滩—河口湾砂体埋深30~80,m,厚3~7,m,被非渗透的黏土包围,可能代表了下切河谷内分布的潮流沙脊。快速堆积的河口湾—浅海相沉积物为生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源岩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河漫滩—河口湾相的黏土层为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的直接盖层,主要分布在下切河谷内,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和孔隙度范围分别为30~80m、10~30,m和42.2%~62.6%。河口湾—浅海相的淤泥层为间接盖层,覆盖了整个下切河谷,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和孔隙度范围分别为5~35m、10~20,m和50.6%~53.9%。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远大于下伏砂体的孔隙水压力,其差值可达0.48MPa。在储集层和盖层分界面即浅气藏的顶部,孔隙水压力值达到最大。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可以超过砂质储集层中气体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黏土和淤泥盖层的高孔隙水压力可能是浅层生物气被完全封闭住的最重要因素。直接盖层的封闭能力比间接盖层要好。黏土层和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很长,有时候很难达到稳定状态,这表明黏土层和淤泥层的渗透性差、封闭性好。随着埋深的增加,其压实程度和封闭性能增加。与黏土层和淤泥层相比,砂层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很容易达到稳定状态,而且消散时间与埋深无关,表明砂层渗透性好、封闭性差。气体一 林春明 李艳丽 卓弘春 张志萍 George W.Shurr Jennie L.Ridgley关键词:生物气 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序列和分布模式 被引量:10 2013年 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下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Ⅰ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 a 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细—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细—粗—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细—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张霞 林春明 高抒 Robert W.Dalrymple 曲长伟 殷勇 李艳丽 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