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058)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青邓倾陈金玲曹省宋宏宁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F-κB核定位基序促进SDF-1α质粒转染的入核效率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核定位基序与目的基因质粒重组后,对目的基因转染入核效率的影响。方法:构建含NF-κB核定位基序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phSDF-1α-NF-κB),用Cy3核酸荧光染料标记后用聚乙烯亚胺(PEI)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不含NF-κB核定位基序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phSDF-1α)作对照,比较二者的入核效率和表达效率,以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对SDF-1α基因入核和转染的影响。结果:phSDF-1α-NF-κB转染组和phSDF-1α转染组胞核和细胞内Cy3荧光强度比分别为(72±15)%和(1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前者SDF-1α蛋白表达量是后者4倍。结论:NF-κB核定位基序能显著促进SDF-1α质粒转染的入核效率,从而提高基因表达水平。
- 陈金玲邓倾郭瑞强周青曹省胡波宋宏宁
- 关键词:SDF基因转染
- 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微泡对心肌梗死受损内皮靶向识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靶向微泡对兔心肌梗死后受损内皮的靶向识别能力。方法:分别制备携抗ICAM-1的阳离子靶向微泡及携抗ICAM-1的Sono Vue靶向微泡,以不带ICAM-1的单纯阳离子微泡和Sono Vue微泡作为对照;显微镜下观察4种微泡与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结合情况;用FITC荧光分别标记各组微泡;制备兔心肌梗死模型,于造模后3d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各组微泡,经胸超声检测4组兔心肌造影情况,之后处死兔获取心脏标本,冰冻切片检测靶组织中荧光情况。结果:显微镜检测显示HUVEC周围可见较多携抗ICAM-1阳离子或Sono Vue微泡聚集黏附,而单纯阳离子微泡和单纯Sono Vue微泡无明显黏附现象;兔心肌造影显示抗ICAM-1阳离子靶向微泡组和携抗ICAM-1的Sono Vue微泡组显影持续时间高于单纯阳离子微泡组和Sono Vue微泡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携抗ICAM-1阳离子微泡组和携抗ICAM-1的Sono Vue微泡组梗死区中受损血管内膜面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而单纯阳离子组和Sono Vue微泡组血管内膜面仅见少量暗淡的绿色荧光。结论: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可特异识别受损的血管内皮,有助于目的基因的靶向释放。
- 周青陈鹏邓倾宋宏宁曹省谢满英尹家保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靶向微泡
- 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微泡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NFκB)。用Cy3核酸染料标记两种质粒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质粒的入胞效率和入核效率,RT-PCR和ELISA检测SDF-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质粒的入核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率。结果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phSDF-1α组和phSDF-1α-NFκB组细胞存活率和质粒入胞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质粒入核率分别为(12.96±4.46)%和(83.25±12.15)%,SDF-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25±10.14)%和(118.25±27.57)%,SD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1±5.74)ng/mg和(65.35±11.12)ng/mg蛋白,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结论 NFκB核定位基序能显著增强质粒入核,提高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 陈金玲邓倾周青曹省胡波宋宏宁郭瑞强
- 关键词:微泡核定位信号NFΚB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控制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讨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的567例常规外科手术患者,对手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567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69例,感染率为12.17%;共分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88.88%,革兰阴性菌3株占5.56%,真菌3株占5.56%;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室级别、参观人数与手术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室级别、参观人数是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应对手术室级别和参观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干预控制,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
- 叶琳姚冰耿傲雷孟丽丽李贝贝
- 关键词:手术感染耐药性病原菌
-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核因子κB结合基序促进SDF-1α质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
- 2013年
- 目的 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和核因子κB(NF-κB)结合基序分别促进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质粒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提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构建含NF-κB结合基序的人SDF-1α质粒(phSDF-1α-NF-κB)和不含NF-κB结合基序的人SDF-1α质粒(phSDF-1α),用核酸染料Cy3标记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入胞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入核情况;RT-PCR、Western印迹和ELISA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DF-1α质粒的表达.比较两种质粒的入胞率、入核率以及表达率以评价UTMD和NF-κB结合基序对转染的作用.结果 UTMD能显著提高质粒的入胞效率(81%±7%),同时保持较高细胞存活率(86%±6%).含NF-κB结合基序组的质粒入核效率和蛋白表达效率均较不含NF-κB结合基序组显著提高[65%±12%比10%±3%,(63±10)比(15±5)μg/g蛋白,均P<0.01].结论 UTMD联合NF-1κB结合基序转染系统通过提高质粒的人胞和入核效率能显著提高SDF-1α质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
- 邓倾陈金玲郭瑞强周青胡波陈鹏曹治寰
- 关键词:超声微泡SDF-1Α基因转染
- 一种载cRGD肽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制备一种载cRGD肽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cRGD-GNR-PFP),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体外评价其相变性能、光声/超声成像效果及靶向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双乳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表面载cRGD肽并包裹金纳米棒(GNR)和全氟戊烷(PFP)的纳米分子探针cRGD-GNR-PFP,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粒径及电位仪对探针进行相关表征,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率,体外研究探针超声和光声成像性能、LIFU辐照下的相变情况,及对新鲜动脉血栓的靶向效果,CCK8法检测其体外生物安全性。结果:制备的载cRGD肽并包裹GNR及PFP相变型双模态纳米分子探针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平均粒径(225.87±1.56) nm,表面电位(9.59±0.22) mV,透射电镜下可见GNR被成功包载,LIFU辐照后探针可发生相变并能增强超声显影效果,纳米探针对光声成像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光声信号也逐渐增强,cRGD肽连接率为92.79%,可介导分子探针靶向新鲜体外动脉血栓。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孵育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成功制备出cRGD肽并包裹GNR及PFP相变型双模态纳米分子探针cRGD-GNR-PFP,具备良好的光声/超声成像能力及体外声致相变性能,靶向性好及生物安全性高,有望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精确识别及血栓精准防治。
- 余才贵曹省周佳姜辛姜楠周青陈金玲
- 关键词:光声超声易损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