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445)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洪友赵君景岚闫洁张一名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枯草芽孢杆菌S-16抑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16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好防治效果,本试验对其产生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物质经20℃处理1 h后,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72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抑菌物质的活性在下降,但是经80℃处理1 h的抑菌物质仍有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0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说明该抑菌物质有热稳定性;且经过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等3种蛋白酶对该抑菌物质进行处理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说明该类抑菌物质对蛋白酶稳定;另外,经紫外灯照射30 min的抑菌圈直径为1.57 cm,对照的抑菌圈直径为1.85 cm,虽然抑菌活性下降,但抑菌物质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证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种脂肽类物质。同时,试验提出了最利于菌株S-16产生抑菌物质的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牛肉浸膏为氮源,40 m L(100 m L三角瓶)的装液量,p H为中性条件下,20~40℃培养。
- 王祺张一名赵君景岚周洪友
- 关键词:抑菌物质理化性质
- 向日葵黄萎病生防菌Y1-2剂型的研制
- 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是向日葵主产区。近年来,由于大面积重茬种植,向日葵黄萎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向日葵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向日葵黄萎病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 东保柱王颖赵君景岚周洪友
- 关键词:剂型
- 文献传递
- 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程度与向日葵生长的关系
-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该病害已成为我国向日葵生产上主要病害之-,发生日益严重,极大影响了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发...
- 宁丹妮王颖苏振贺赵君景岚周洪友
- 关键词:发病程度
- 文献传递
- 枯草芽胞杆菌S-16对核盘菌抑菌物质的分析及全基因组解析
-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向日葵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前期筛选出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S-16为材料,对其抑菌...
- 扈景晗王东王祺周洪友
-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核盘菌
- 文献传递
- 萎缩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获得高效的细菌菌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萎缩芽孢杆菌XT1-4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p H值7.0、装液量50 m L/250 m L三角瓶、接种量2%、培养时间24 h。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萎缩芽孢杆菌菌剂提供了基础数据。
- 闫洁宁丹妮梁宇周洪友
- 关键词:发酵生物防治
- 向日葵黄萎病室内接种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黄萎病是我国向日葵上一种严重的土传维管束病害。本研究针对其特点,对向日葵黄萎病病菌大丽轮枝孢菌的几种常用接种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病原菌8种接种方法以接种孢子量为1×107cfu/m L时所产生的发病程度最重。采用蘸根接种法发病率最高,可达到82.7%,病情指数62.1,发病所需时间为14.33 d;叶片针刺涂抹方法发病最快,时间最短为13.67 d,发病率为79.8%,病情指数60.5,且发病均匀。两种方法具有重复性好、试验周期短、鉴定效率高等优点,且操作简便、材料易得。
- 闫洁王颖赵君景岚周洪友
- 关键词:接种量发病率孢子量
- 向日葵黄萎病诱抗剂的筛选
- 2015年
- 为了寻找对向日葵黄萎病有诱导抗性的化学试剂,实验选取了K2HPO4、硅酸钠、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甲壳素、葡聚糖6种试剂进行了离体抑菌试验以及诱抗剂盆栽筛选试验。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K2HPO4、甲壳素、硅酸钠、葡聚糖处理对黄萎病病菌(大丽轮枝菌)无拮抗作用,水杨酸和苯并噻二唑对向日葵黄萎病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诱抗剂盆栽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钠浓度为100 mg/L时对向日葵黄萎病具有较好的诱导抗性。
- 宁丹妮闫洁陈慧马志伟周洪友
- 关键词:向日葵黄萎病诱抗剂
- 挥发性化合物2-甲基苯并噻唑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的抑制效应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明确挥发性化合物2-甲基苯并噻唑(2-methylbenzothiazole,2-MBTH)对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防治潜力,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2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利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分析其对2种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MBTH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MBTH对核盘菌菌丝的EC_(50)为0.87μL/L,对灰葡萄孢菌丝的EC_(50)为4.49μL/L。2-MBTH能够显著降低灰葡萄孢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2-MBTH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MBTH能够使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塌陷;使核盘菌菌丝破损,表面塌陷。另外,随着2-MBTH熏蒸浓度的增大,核盘菌的菌核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减少,且健康菌核在2-MBTH的熏蒸作用下失去了萌发能力。表明2-MBTH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受到抑制,利用其熏蒸作用可以为向日葵菌核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新思路。
- 扈景晗王东东保柱孟焕文赵君周洪友
-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番茄灰霉病
- 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抗列当向日葵品种(系)的鉴定被引量:9
- 2016年
- 向日葵列当是向日葵生产中重要的寄生性杂草。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是国内向日葵列当发生的重灾区。为筛选并为抗列当育种工作提供优质抗性材料,从根本上防治向日葵列当,利用田间自然发生向日葵列当的田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小区试验;通过寄生率、寄生程度2个指标判定对列当的抗感性。于2012年在新疆阿勒泰对56个向日葵品种(系),2013—2014年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分别对22个品种(系)和20个品种(系),进行抗列当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22个油葵品(系)中‘陇葵杂1号’、‘F08-1’、‘辽丰F53’、‘赤CY101’、‘S26’、‘MGS’、‘S31’等16个品种,34个食葵品种(系)中‘JK106’品种,表现为免疫;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2013—2014年24个油葵品种(系)中,‘赤CY102’、‘F08-1’等2个品种表现为免疫,‘MSG’、‘新葵杂5号’、‘赤029×115R’、‘赤128A×116R’等4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抗,而18个食葵品种(系)中,没有免疫品种,只有‘JK103’和‘JK106’表现为抗列当,其余16个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和高度感列当。其中油葵品种‘赤CY102’在新疆和内蒙古抗列当鉴定中均表现免疫。在2个不同地区进行向日葵品种抗列当鉴定,新疆地区表现免疫和高抗的品种较内蒙古地区多,说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列当生理小种级别高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列当生理小种。另外,油葵品种对列当的抗性较食葵高。
- 东保柱陈贵红赵君景岚李剑飞周洪友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抗性鉴定生理小种
- 田普除草剂对燕麦的胁迫及燕麦除草剂胁迫下的修复被引量:6
- 2018年
- 为探索燕麦在不同田普除草剂浓度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和不同燕麦品种对于除草剂胁迫的反应,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田普处理燕麦根尖,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状态;并通过田间播种6个品种燕麦,观测除草剂对于植株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用田普除草剂处理,燕麦分生组织细胞会出现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移动滞后、染色体加倍、出现双核细胞几种不正常分裂现象;当处理浓度高于0.01μg/mL时,不正常分裂细胞的比例会急剧增加。2250 mL/hm^2田普除草剂对‘坝莜6号’、‘坝莜9号’2个品种株高没有影响,对‘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坝燕4号’4个品种的株高有影响,且不同品种的产量变化也不一致;1650、3000 mL/hm^22个处理4种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燕麦在田普除草剂的胁迫下,根尖分生组织会出现不正常分裂现象,不同燕麦品种对于田普除草剂的应答程度不同,在田普除草剂胁迫下,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燕麦通过这些变化来降低田普除草剂胁迫作用对于燕麦自身的损伤。
- 申建芳东保柱曹丽霞赵桂琴张笑宇周洪友
- 关键词:燕麦胁迫除草剂二甲戊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