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104)
- 作品数:6 被引量:100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志昂方霞周春喜章丽琼卢一思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货币冲销能力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
- 2013年
- 本文基于费雪方程式,建立冲销能力与经济规模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冲销能力越强。在东亚区域中,中国具有明显的大国效应,冲销能力强于东亚小国,这种冲销能力的不同能够保证人民币升值带动东亚货币集体升值。结合人民币货币锚理论,人民币可以成为区域货币的"隐性锚"。
- 陈志昂卢一思
-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货币锚
- 从边际吸收倾向看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形成原因
- 2008年
- 通过检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政府边际支出倾向与经常账户的关系,得到消费和投资是经常账户差额的解释变量,而边际吸收倾向出现"拐点"主要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通过观察边际吸收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认为中国特有的储蓄偏好、体制改革导致不确定性增加等观点均无法解释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边际消费水平下降的长期和结构性因素。
- 陈志昂叶夏芸
- 关键词:经常账户
- 劳动力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变化——来自亚洲新兴国家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0年
- 本文从劳动力全球化视角,根据相对劳动成本平价模型,以美国为比较基准,选择东亚4国和印度为比较对象,对1991—2008年的6国相对劳动平价、实际汇率变动和相对劳动成本变动做了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就全时期而言,中国的实际汇率与基期相比已处于升值状态,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贬值程度扩大;分时期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中国具有相对劳动成本优势。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劳动成本优势持续下降。本次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力继续恶化。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人民币不具升值空间,保持汇率稳定是当前的最优策略。
- 陈志昂章丽琼
-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 东亚货币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被引量:39
- 2008年
-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取决于东亚货币的集体竞争性均衡。东亚货币的集体升值,有助于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提高东亚经济的福利水平。东亚区域已经存在通过人民币的升值带动东亚区域整体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导致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却能起到提高区域福利水平,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
- 陈志昂
- 关键词:货币锚最优货币区
- 基于G-PPP模型的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被引量:53
- 2009年
- 当前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求新的汇率制度安排。本文运用G-PPP模型,分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间段,论证东亚区域寻求稳定的"货币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比较东亚货币与人民币、美元和日元的购买力平价趋同程度的差异,揭示人民币是否在事实上具有隐形"货币锚"功能。实证结果表明:危机前东亚各经济体货币呈现低频锚定美元,而危机后呈现锚定人民币的现象。这一实证结果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东亚货币合作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 方霞陈志昂
- 关键词:货币锚最优货币区购买力平价
- 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以浙江为例被引量:17
- 2010年
- 本文以浙江为例,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模型,基于浙江省22县(市)的县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比较了各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县域金融发展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检验效果不显著;实际利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在执行利率政策时,不能采用金融发展理论中提高利率、解除金融抑制的政策手段。
- 周春喜
- 关键词:县域金融产业集聚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