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BA019076)

作品数:3 被引量:7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先琨王斌黄甫昭丁涛向悟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群丛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胸径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分类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面积关系
  • 1篇均匀度
  • 1篇喀斯特森林
  • 1篇海拔
  • 1篇分布区
  • 1篇丰富度

机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向悟生
  • 3篇丁涛
  • 3篇黄甫昭
  • 3篇王斌
  • 3篇李先琨
  • 2篇文淑均
  • 2篇周爱萍
  • 1篇郭屹立
  • 1篇李冬兴
  • 1篇陆树华
  • 1篇何运林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向悟生陆树华文淑均丁涛王斌周爱萍黄甫昭李先琨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群丛数量分类及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8
2014年
以弄岗15 ha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各样方的相对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和物种重要值数据为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将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同时,按乔木层、亚乔木层优势种为主,灌木层指示种为辅的方法分别把8类群丛命名为:(A)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都较大的谷底边缘;(B)对叶榕(Ficus hispida)–苹婆–董棕(Caryota obtusa)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伴有季节性水淹、土壤和空气湿度都很大的谷底;(C)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广西牡荆–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较长、水分条件中等偏旱的中下坡阳坡地带;(D)垂茉莉(Clerodendrum wallichii)–苹婆–广西棋子豆(Cychidendron guangxiensis)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太阳直射时间稍短、水分条件适中的中下坡阴坡地带;(E)米仔兰(Aglaia odorata)–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的中上坡半阴坡地带;(F)割舌树(Walsura robusta)–闭花木–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湿度中等偏旱、比较陡峭的半阳坡地带;(G)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广西牡荆-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坡度缓和、太阳直射的时间较短、水分条件适中的垭口部位;(H)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ius)–蚬木群丛,该群丛类型主要分布于受到太阳直射时间最长、岩石裸露度最大、气温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山顶及其周围。群丛划分说明该区域植被差异主要源于相对海拔和坡向变化,各群丛物种组成并不存在明显界限,而是随环境梯度逐渐变化,反映了植被分布具有连续性,间断只是相对的。
黄甫昭王斌丁涛向悟生李先琨周爱萍
关键词:地形因子植被分类
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群丛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被引量:35
2016年
为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群丛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相对海拔变化,在对广西弄岗15 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样地进行群丛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处于不同相对海拔高度群丛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群丛乔木层、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各群丛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枝花流苏树-广西牡荆-蚬木群丛>齿叶黄皮-黄梨木-蚬木群丛>山石榴-广西牡荆-蚬木群丛>南方紫金牛-苹婆-中国无忧花群丛>垂茉莉-苹婆-广西棋子豆群丛>割舌树-闭花木-蚬木群丛>米仔兰-闭花木-蚬木群丛>对叶榕-苹婆-董棕群丛;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中坡以下(弄岗样地相对海拔76.3 m以下)随相对海拔变化规律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即处于该地段中部群丛的多样性高,相对海拔较低和较高的群丛的多样性低;而中坡以上(弄岗样地相对海拔76.3 m以上)多样性随相对海拔增高而增大;群丛各层次多样性与热带山地雨林一致,与亚热带喀斯特常绿阔叶林截然相反,呈现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这些结果表明地形空间异质性导致的水热差异影响着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物种多样性,相对海拔低、水热条件较好的中、下坡乔木多样性高,相对海拔较高、条件恶劣的中、上坡亚乔木、灌木多样性较高,所以在对喀斯特地区水热条件恶劣的中、上坡地带进行植被恢复时,应更多选择亚乔木、灌木。
黄甫昭丁涛李先琨郭屹立王斌向悟生文淑均李冬兴何运林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