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22)
- 作品数:19 被引量:241H指数:11
- 相关作者:丁国栋杨婷婷马士龙王翔宇尚润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毛乌素沙地常见灌木单株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选取沙蒿、柠条、杨柴3种灌木单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风速及输沙量进行观测,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这3种植物单株对土壤风蚀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春季植株尚未展叶的时期,相似横截面的3种单株,透风系数小的沙蒿植株比其他植物的防风阻沙作用显著,且防护距离最大;2)不合理的配置格局会导致灌丛之间形成的流场空间产生狭管效应,加重土壤的风蚀,今后的植被建设中,植株要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使其产生更好的防护效果。
- 屈志强张莉丁国栋杨文斌郭建英赵名彦
- 关键词:土壤风蚀毛乌素沙地
- 浑善达克沙地草场资源评价与载畜量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沙地区为例被引量:29
- 2005年
-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其荒漠化发展速度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超过4%的地区之一。不仅造成草场生产力的显著下降,制约牲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本文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浑善达克沙地区为例,通过收集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沙地草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测算各类型草场典型群落的生产能力并进行草场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沙地草场的理论载畜能力,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提出理论依据。
- 丁国栋李素艳蔡京艳赵廷宁王贤凌侠
-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草场资源载畜量
- 风沙物理学中两个焦点问题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思路刍议被引量:15
- 2008年
- 风沙物理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说基本上自成体系。但由于学科的起步较晚,加之现象的复杂性,目前仍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没能彻底解决,至少还未达成共识,成为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从而影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对"沙粒起动机制"和"风成沙纹的形成机理"两个焦点问题在进行研究现状剖析的基础上,浅析未来研究思路。提出沙粒起动主要驱动力是驻点升力的观点,以空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沙粒起动机制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关于沙纹的形成,认为沙粒粒径的不均匀性以及所导致的非平衡运动是前提和基础,风沙流运动过程中类似左右沙丘运动的蚀积转换规律是使沙纹能够维持其稳定形态的必要条件,而沙纹有规律、整齐划一的分布与排列可能与背风面气流小尺度的涡流有关。
- 丁国栋
- 关键词:涡流
-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初期植被与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延庆县为例被引量:13
- 2005年
- 对延庆县龙庆峡荒滩恢复初期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滩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由恢复前的13种增加到60种,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比恢复前显著提高;生活型谱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由恢复前的61.5%降低到35%,植被盖度由恢复前的18%增加到80%。植被的恢复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与恢复前相比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及细砂、极细砂、粉砂、粘粒含量显著增加,pH值和速效磷含量降低。
- 肖辉杰丁国栋贾瑞燕马士龙
- 关键词:荒滩生态恢复植被土壤理化性质
- 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在对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资源状况、特征及植被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度放牧所引起的逆行演替中,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从31种锐减到了2种,盖度从61%降低到8%,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流动沙地的物种丰富度分别是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0.25倍、0.065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64,1.584,0.554,固定沙地最大,为流动沙地的4.45倍。物种均匀度分别为0.497,0.528,0.554。流动沙地最大,是固定沙地的1.11倍。植被高度及生物量亦均呈递减趋势,优势种和建群种发生更迭,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对不同封育年限植被进行研究,得出植被的恢复演替规律为:以沙米为优势种的一年生先锋植物群落以糙隐子草为优势种其他多年生禾草伴生的过渡型植被群落冰草+糙隐子草过渡型植被群落羊草+冷蒿亚稳定型群落,同时,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 朴起亨丁国栋吴斌屈志强万勤琴朴律镇
- 关键词: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群落演替恢复演替
- 乌兰布和沙漠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风速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对乌兰布和沙漠新月形沙丘表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量主要和沙丘坡面形态、迎风坡前来流风速有关,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介于1.02~1.59之间。近地面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丘顶风速和输沙率最大,到背风坡因涡流作用。风速由丘顶至坡脚减小,输沙率锐减,相对于丘顶的风速率变化在0.17~0.49之间。由于输沙率与起沙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而风速在迎风坡上向丘顶增加时.丘顶区域的输沙率(相对于坡脚)将成倍增加。
- 杨婷婷丁国栋郝玉光马士龙尚润阳
- 关键词:新月形沙丘输沙率
- 固定裸沙地粗糙度动力学特性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主要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计算固定裸沙地的粗糙度,对计算出的粗糙度和风速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由此对粗糙度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垫面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即粗糙度具有动力学特性。但是由于两者相关程度并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忽略风速对粗糙度的影响。
- 马士龙丁国栋罗俊宝贾瑞燕张东顾小华
- 关键词:粗糙度动力学特性风速廓线方差分析
-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不同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成果以及国际森林碳汇项目的动态。分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温室气体减排和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中应采取积极立场和应对措施。
- 张维成田佳王冬梅丁国栋孟东霞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谈判森林碳汇生态税
-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灌丛防风阻沙效益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草带内的天然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灌丛沙堆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风沙流在迎风面受阻堆积,在背风面风速下降40.3~42.1%,并形成低速区,引起沙粒堆积;沙蒿灌丛对2m高处风速没有影响,但可引起灌丛背风面近地表0.5m处风速下降20.5%。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小,迎风面2H处输沙量大于1H处,这与各点的风速变化是一致的。对不同盖度沙地的输沙量进行的观测表明,输沙能力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流动沙地输沙量最大,在5.6~9.4m/s风速范围内输沙量为2.25~21.75g,半固定沙地的输沙量次之,为0.32~13.58g,固定沙地最小,为0.06~2.29g。
- 杨婷婷姚国征王满才丁国栋
- 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沙物理性状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进一步探明自然风成沙纹形态的形成、发育过程,该文通过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沙物理性状的关系,并构建了沙纹形态特征与地表沙颗粒机械组成及容重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沙纹波长、迎风坡长、背风坡长和高度相互之间呈线性关系,与地表沙机械组成中粒径为3~1mm、1~0.25mm和0.005~0.00mm的颗粒组成之间呈多元线性函数关系,与地表沙容重之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地表沙的平均粒径越大,其形成的沙纹越高,波长也越长;相反,平均粒径越小,其形成的沙纹越细小,波长也越短;在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塑造过程中,粒径为1-0.25mm的中粗沙扮演着重要角色.
- 唐进年徐先英金红喜张盹明
- 关键词:机械组成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