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RISF0607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25H指数:8
相关作者:周本智孔维健王小明王刚安艳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次生
  • 4篇水文生态
  • 4篇天然次生林
  • 4篇次生林
  • 3篇亚热带
  • 3篇径流
  • 2篇土壤
  • 2篇中亚热带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林冠截留
  • 2篇毛竹
  • 2篇集水
  • 2篇集水区
  • 2篇保护区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分化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0篇周本智
  • 8篇孔维健
  • 7篇王小明
  • 6篇王刚
  • 5篇安艳飞
  • 2篇格日乐图
  • 2篇李正才
  • 2篇姜景民
  • 2篇邵文豪
  • 1篇谢锦忠
  • 1篇杨校生
  • 1篇汤庚国
  • 1篇候小金
  • 1篇马少杰
  • 1篇岳华峰
  • 1篇格日勒图
  • 1篇井振华
  • 1篇杨前宇
  • 1篇傅懋毅
  • 1篇曹永慧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春江流域人工阔叶幼林涵养水源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选择富春江流域迹地更新的7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分,通过1 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阔叶幼林恢复重建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人工阔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1.45%、22.50%和31.14%;土壤容重明显降低,阔叶幼林对土壤入渗能力有明显改善。(2)阔叶幼林的水文生态效应比较明显。监测期间,地表径流总量为1.87 mm,平均径流系数0.16%,略高于天然次生林同期地表径流总量1.47mm和平均地表径流系数0.10%。在中小降雨强度下,阔叶幼林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和天然次生林较接近;但在暴雨和大暴雨条件下,阔叶幼林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观测期内阔叶幼林泥沙总量为173.74 kg/hm2,是天然次生林泥沙总量(31.99 kg/hm2)的5.43倍。
王小明周本智钟绍柱孔维健王刚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特征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作用。总林冠截留是人工毛竹林的2.40倍,林冠截留率和产生穿透雨与茎流的最小次降雨量都大于人工毛竹林;天然次生林枯枝落叶层具有较高的截持水能力,其最大蓄水潜力是人工毛竹林的1.88倍;天然次生林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好,其中人工毛竹林的地表径流是天然次生林的1.92倍,径流泥沙含量高达3.82倍;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降雨分配情况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显著性水平。
孔维健周本智安艳飞王小明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林冠截留降雨分配
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揭示其林内降雨分配规律及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观测期内(2009年3—10月)林外总降雨量达1220.8mm,乔木层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降雨量的60.2%和6.0%,灌木层穿透雨量为降雨量的53.2%。林冠截留占总降雨量的40.8%,其中乔木层截留33.8%,灌木层截留7.0%。林地凋落物层现存量平均为5.31t/hm2,最大持水率为298%,最大蓄水潜力为1.58mm。观测期内径流场的地表径流1.25mm,占总降雨量的0.1%,泥沙总流失量31.99kg/hm2,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土保持效应较好。
孔维健周本智安艳飞王刚王小明徐升华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以北亚热带受损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封山育林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植被恢复的时间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来看,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平均值增幅分别为56.14%,79.41%,91.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速效磷,速效钾,速效Ca和速效Mg平均值增幅分别为20.00%,31.80%,20.79%,2.65%,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各土壤养分元素,在其土壤剖面上,增加幅度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2)不同封山育林年限下,各养分元素在其剖面层次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随深度增加,其含量减少。(3)土壤养分变化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对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速效Ca与速效Mg两两之间线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速效磷与除速效钾以外的其他土壤养分(速效磷与速效钾显著相关,r=0.71)相关性不显著。(4)土壤肥力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40年的植物群落土壤肥力高于20年的群落。可见,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封育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状况;而土壤质量的改善,又为天然次生林的进展演替奠定了基础。
马少杰李正才周本智格日乐图孔维健安艳飞
关键词: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土壤肥力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从水源涵养林流域试验(系统)研究、水文生态作用过程研究、水源涵养林对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概况,论述了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减少径流泥沙、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孔维健周本智徐升华蔡晓郡李兵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径流泥沙水质
竹林地下系统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对竹林地下系统的结构,植物根系生物力学性质,植物根系与坡面稳定的关系以及今后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重点等方面文献资料的检索,梳理了前人研究竹林地下系统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和参考。
安艳飞周本智
关键词:生物力学
中亚热带钱江流域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溪流与降水水质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对浙江钱江源生态站大气降水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径流水质指标进行逐月取样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年平均值达到8.10 mg·L-1,是大气降水的1.12倍;总氮含量年平均值达7.68 mg·L-1,是大气降水的4.49倍。大气降水的生化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10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31倍;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05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16倍;氨氮含量年平均值达0.97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7.46倍;总磷含量年平均值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2倍。研究区大气降水经过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后,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等水质指标有明显改善,除总氮和pH值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
王小明钟绍柱王刚周本智孔维健
关键词:次生林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78.2%、7.3%和14.5%。随着林外降水量的增加,穿透雨量、茎流量呈线性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先是迅速增加,当林外降水量达10 mm后增速减缓,并趋于稳定(5~6 mm)。(2)人工毛竹林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7 t.hm-2,最大持水率为223%,在1次降水中最大的蓄水潜力为0.975 mm。(3)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为2.41 mm,仅占总降水量的0.20%,径流泥沙量为126.3 kg.hm-2,平均1.034 kg.hm-2.mm-1。表明本试验地人工毛竹林水土流失较少,水土保持效应较好。
孔维健周本智安艳飞王刚王小明徐升华
关键词:毛竹林林冠截留茎流穿透雨地表径流
毛竹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Dynamax液流测量系统监测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毛竹液流的日变化,采用型号为EQ-15的土壤水势仪监测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势,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毛竹液流的日变化过程呈现单峰曲线,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且变幅大;阴雨天气时液流日变化过程呈双峰或多峰曲线,而且日均液流速率和日液流量均低于晴朗天气,变化较平缓;不同径阶毛竹液流速率波动规律相同,但径级较大毛竹的日均液流速率和液流量较大一些。当0~100cm土层土壤水势在-13~-10kPa时,毛竹液流速率与土壤水势相关性不显著,但当土壤水势低于-200kPa左右时,液流速率和土壤水势呈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成为限制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之一;相关性分析表明,边材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水蒸气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液流速率作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
候小金谢锦忠格日勒图杨前宇
关键词:毛竹液流速率土壤水势环境因子
基于蜡叶标本分析的湖北海棠种内变异与地理分化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依据馆藏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蜡叶标本,观测并分析花、叶、果实的26个形态性状,利用聚类分析、散点图、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种内变异,并探讨其地理分化。结果表明,萼齿形状、萼齿长/萼筒长、叶被毛、叶型大小、果实形状等性状在不同地区间变异较大。花萼齿长/萼筒长有从华东地区向西南地区逐渐变大的趋势,萼齿形状也由华东地区常见的卵形、三角卵形变异过渡到卵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此变异趋势应是受控于多个数量性状基因及其相互作用,也是外部环境修饰的结果。叶片是较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性状,其大小在不同地区间变异较为明显,而叶片由华东地区的多数无毛变异过渡到其它地区的被毛增多,应是对地方分布海拔增高的生态适应。西北—中原地区的果实多为近椭圆形或近卵形,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圆球形,表现出边缘地方居群易于分化的特点。
邵文豪汤庚国姜景民
关键词:湖北海棠地理分化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