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400)

作品数:29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刘红林赠华陆伟刘海燕张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6篇贫血
  • 10篇小鼠
  • 9篇再生障碍性贫...
  • 9篇障碍性贫血
  • 9篇重型
  • 9篇重型再生障碍...
  • 8篇障碍性
  • 7篇骨髓
  • 6篇凋亡
  • 6篇细胞凋亡
  • 5篇免疫
  • 4篇蛋白
  • 4篇贫血模型
  • 4篇介导
  • 4篇环孢素
  • 4篇干扰素
  • 4篇T细胞
  • 3篇血清
  • 3篇再生汤

机构

  • 30篇南通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作者

  • 28篇刘红
  • 20篇林赠华
  • 9篇陆伟
  • 7篇刘海燕
  • 7篇张亚平
  • 5篇周鹭
  • 5篇钱娟
  • 4篇王晗
  • 4篇姜胜华
  • 3篇王旭丽
  • 3篇杨熙
  • 3篇杨力
  • 2篇尤学芬
  • 2篇陈秀芳
  • 2篇孙峰
  • 2篇徐瑞容
  • 2篇秦燕
  • 2篇宋国齐
  • 2篇施文瑜
  • 2篇黄玉芳

传媒

  • 14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广东医学
  • 3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有t(5;12)(q31;p13)的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遗传学研究
2014年
目的 :研究罕见的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 CML)患者的遗传学和血液学特征。方法 :采用R显带法、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 CG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该患者具有47,xx,+8/47,xx,idem,t(5;12)(q31;p13)染色体异常,且具有P53基因突变。入院后给予羟基脲治疗,随访半个月后病故。结论: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遗传学研究可确诊。
钱娟刘红
关键词:P53抑癌基因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鹿龙再生汤对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teff细胞T-bet和GATA-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鹿龙再生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CD4+CD25-细胞(teff细胞)中T-bet、GAT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IFN-γ腹腔注射加白消安灌胃的方法建造40只再障小鼠模型,分别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一般浓度、5倍浓度和10倍浓度的鹿龙再生汤进行灌胃治疗,分别归为再障组、再障小剂量组、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n=10);另取40只正常小鼠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归为正常组、正常小剂量组、正常中剂量组和正常大剂量组(n=10)。通过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观察用药后各组小鼠的骨髓造血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各组小鼠脾teff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再障组相比,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骨髓造血有所恢复,尤其是再障大剂量组。(2)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基因mRNA的表达、T-bet/GATA-3的比值较再障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大剂量鹿龙再生汤可改善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是通过调节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teff细胞的T-bet、GATA-3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钱宇姜胜华林赠华刘红王旭丽刘海燕孙峰
关键词:T-BETGATA-3
pErk1/2在干扰素-γ对干扰素调节因子-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运用siRNA沉默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基因,观察干扰素-γ(IFN-γ)对IRF-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IFN-γ由抑制造血逆转为促进造血的机制。方法 :培养表达野生型Akt与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并分别转染,针对IRF-1-siRNA质粒以沉默IRF-1基因,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沉默效果,Western-blotting检测IRF-1蛋白表达以验证沉默效果。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两株细胞分成3大组:siRNA干扰组、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共孵育,用MTS法检测两株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Erk1/2表达。结果:(1)加IFN-γ24h后,IRF-1沉默组在IFN-γ低浓度时促进增殖,抑制凋亡。高浓度的IFN-γ仍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在48h以后IRF-1沉默组各浓度的IFN-γ都促进增殖,抑制凋亡(P<0.05)。(2)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增殖比例都大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细胞。且凋亡率都小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各组细胞,两者在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表达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加入IFN-γ后各组均上调了pErk1/2的表达(P<0.05)。但IRF-1沉默前后,各组pErk1/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IRF-1沉默后各浓度IFN-γ均下调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1)IRF-1在IFN-γ的促凋亡作用中起重要作用。(2)有活性Akt的表达可抑制Erk信号通路,其活性状态决定了IRF-1封闭后IFN-γ对pErk1/2表达的作用,pErk1/2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但并不决定IFN-γ作用的逆转。(3)Akt信号通路在IFN-γ逆转机制中起作用。
林莺刘红林赠华姜胜华陆伟周鹭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干扰素-ΓPERK1/2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BLOT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
达托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患者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被引量:5
2013年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前后常伴有粒细胞缺乏(粒缺),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严重的感染常可导致死亡。近年来我国革兰阳性(G+)菌感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王晗刘红周鹭林赠华徐瑞容尤学芬
关键词:革兰阳性菌粒细胞缺乏血流感染达托霉素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发生率
独立生长因子1对小鼠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中独立生长因子1(Gfi—I)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间的关系,观察Gfi-1及其突变型对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不同效应,进一步研究Gfi-1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机制。方法用质粒转导技术使正常小鼠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32D细胞)高表达Gfi-1基因及其突变型(N382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Gfi-1、凋亡途径信号分子Bax、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3(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48、96、144h时Gfi-1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1.8%、7.0%-4-1.6%和10.O%±2.4%,明显低于对照组(6.0%±1.0%、11.0%±1.5%、23.0%±1.5%,均P〈0.05);N382S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4-1.3%、12.0%-4-2.1%、21.0%±2.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96、144h时Gfi-1组的细胞数量分别为0.96×10^6、2.03×10^6、3.47×10^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10^6、3.26010^6、6.12×10^6,均P〈0.05);N382S组细胞数量分别为1.51×10^6、3.36×10^6、6.54×10^6,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i-1组Bax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载体对照组(1.090-4-0.062比1.707±0.025),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723-4-0.168比1.203±0.168)(均P〈0.05);N382S组Bax蛋白表达水平(1.7104±0.0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1.7974-0.29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fi-1不仅抑制细胞凋亡,也抑制细胞增殖;它可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而抑制32D细胞的凋亡;Gfi-1同时会影响STAT3的表达但其锌指结构对于STAT3表达影响意义不大,提示Gfi-1在造血干细胞方面有着独特而复杂的作用。
叶应金王晗刘红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BAX
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病理性T细胞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加全身辐照(TBI)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C.B10-H2b/LilMcd (C.B10)小鼠模型, 分析C.B10 AA小鼠模型中病理性T细胞在不同器官的动态归巢过程及特征。方法通过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加TBI建立AA小鼠模型, 以TBI组为对照, 分析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验证造模效果。在造模的第3、6、9、12天, 处死小鼠并收集骨髓、脾脏、淋巴结和胸腺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DsRed+ 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效应记忆T细胞(TEM)、中央记忆T细胞(TCM)、初始T细胞(na?ve T)和效应T细胞(TEFF)的比例。PCR Array分析AA小鼠不同组织内DsRed+病理性T细胞活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结果与TBI组相比, AA组小鼠在造模第9、12天出现严重骨髓衰竭, 第12天时骨髓有核细胞数、外周血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AA组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DsRed+ T细胞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骨髓中的DsRed+ T细胞比例在第3、6天低于脾脏与淋巴结, 但在第12天时高于脾脏与淋巴结(P值均<0.05)。整个骨髓衰竭形成过程中, 胸腺中DsRed+T细胞比例均最低。在第12天时, AA小鼠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单个核细胞中, DsRed+CD3+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91.38±2.10)%、(39.78±6.98)%、(67.87±12.77)%, 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sRed+CD3+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98.21±1.49)%、(94.06±4.20)%、(96.29±1.2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9、12天, AA组小鼠骨髓中几乎所有的DsRed+CD4+ T或DsRed+CD8+ T细胞均为TEM, 而淋巴结中包括TEM、TCM以及na?ve T。PCR Array结果显示:骨髓中DsRed+CD4+或DsRed+CD8+ T细胞中CD38、IFN-γ、LAG3、CSF1、SPP1及TNFSF13B表达增高, 但DsRed+CD4+ T细胞中FOXP3、CTLA4表达降低。结论 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可导致C.B10小鼠发生骨髓衰竭, 并可以在该AA模型小鼠中追踪DsRed+病理性T细胞。在C.B10 AA模型小鼠体�
贾惠林赠华李玟张志鹏刘红
关键词:小鼠模型归巢
干扰素-γ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建立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的建立。方法随机选取30只清洁级BALB/c雌性小鼠,采用腹腔注射IFN-γ联合胃饲白消安的方法制作重型再障模型,以单纯白消安组(单M组)(n=30)和对照组(n=30)为对照,比较3组小鼠间一般情况、患病率、死亡率、血常规、胫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tibial nucleated cell count,TNCC)、脾脏指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果IFN-γ与白消安联合组(联合用药组):至给药结束后第10天,重型再障患病率达100%,死亡率为20%;联合用药组WBC、Hb、PL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TNCC分别为(0.8±0.3)×10^9/L、(45±20)g/L、(10±8)×10^9/L、(15.2±10.2)×10^9/L、(12±7)×10^6/根胫骨,与单M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给药结束后第20天,WBC、Hb、PLT及TNCC与单M组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联合用药组骨髓增生极度低下,脂肪化明显,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骨髓抑制严重且不可逆;单M组外周血常规、TNCC及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均可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易见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旺盛及病态造血现象。结论IFN-γ与白消安合用可在较短时间内诱导建立小鼠重型再障动物模型,方法简便,诱导成功率高,更接近于人类再障。
宁方颖林赠华刘红陈秀芳孙峰王晗刘海燕
关键词:贫血干扰素-Γ白消安
雷帕霉素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模型小鼠CD4+CD25+ Treg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以近交系雌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IFN-γ腹腔注射联合白消安灌胃的方法建立SAA小鼠模型(SAA组),并使用RAPA腹腔注射5 d治疗SAA小鼠(RAPA组)。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小鼠的骨髓造血组织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出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Akt、磷酸化(p)-Akt、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A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且造血细胞被大量的脂肪组织所代替,RAPA组造血细胞亦明显减少,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对照组、SAA组、RAPA组小鼠胫骨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分别为(94.25±4.20)%、(7.00±2.00)%、(9.7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lch F=1 441.822,P〈0.001);RAPA组略高于SAA组[Δx=2.15%(95%CI 0.15%~5.35%),P=0.037]。对照组、SAA组、RAPA组脾脏Treg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84±1.39)%、(29.85±2.72)%、(22.39±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38,P〈0.001);RAPA组Treg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SAA组。RAPA组脾脏Treg细胞中Akt、Stat3的表达水平高于SAA组,而p-Akt和p-Stat3表达水平低于SAA组(P值均〈0.05)。SAA组、RAPA组的脾脏CD4+CD25+Foxp3+/CD4+CD25+、CD4+CD25+Foxp3+/CD4+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且RAPA组明显高于SAA组(P值均〈0.017)。 结论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的SAA模型小鼠脾脏Treg细胞存在过度凋亡现象,而RAPA可能通过抑制Treg细胞内Akt及Stat3的磷酸化上调Foxp3的表达,从而抑制Treg细胞的凋亡。
林赠华林赠华刘红朱丽杨熙张亚平钱娟
关键词:雷帕霉素细胞凋亡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脾脏CD4+CD25+T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吖)联合白消安诱导建立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IFN-γ腹腔注射联合白消安灌胃诱导建立BALB/c重型AA模型小鼠(联合组),以正常组、IFN—γ组和白消安组(各16只)为对照。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分选纯度及凋亡率,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联合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凋亡率为(33.21±0.65)%,较正常组[(27.38±1.89)%]、IFN—γ组[(17.62±1.05)%]和白消安组[(21.58±0.6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kt、TGF—D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0.30±0.05和0.17±0.05,较其他3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的重型AA模型小鼠的脾脏Treg细胞存在过度凋亡现象,这可能是AA患者Treg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而Akt和TGF.B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在其过度凋亡中起一定作用,相关实验结果可能为AA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陆雯萍林赠华刘红陆伟刘海燕王旭丽
关键词:细胞凋亡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鹿龙再生汤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内Fox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AA)由活化或功能亢进的T淋巴细胞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导致造血细胞凋亡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下调Foxp3基因,小鼠体内Treg细胞数量下降,调节功能缺陷。相关研究也表明Akt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与Foxp3蛋白的表达存在密切联系。鹿龙再生汤是我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治疗AA的经验方且效果良好,但未见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本研究我们通过分析中药鹿龙再生汤对SAA小鼠模型CD4^+CD25^+Treg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及Akt、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鹿龙再生汤治疗AA可能的作用机制。
王旭丽林赠华刘红陆伟刘海燕陆雯萍钱宇
关键词:CD4^+CD25^+TREG细胞贫血小鼠再生汤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