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486)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9
相关作者:魏臻武耿小丽杨占花武自念雷艳芳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苜蓿
  • 5篇蒺藜苜蓿
  • 3篇性状
  • 3篇种质
  • 3篇花药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花药培养
  • 2篇花药愈伤组织
  • 2篇基因
  • 2篇SSR
  • 1篇冬闲
  • 1篇冬闲田
  • 1篇多基因
  • 1篇多基因遗传
  • 1篇性状分离

机构

  • 12篇扬州大学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17篇魏臻武
  • 5篇耿小丽
  • 4篇杨占花
  • 4篇武自念
  • 3篇雷艳芳
  • 3篇盖钧镒
  • 2篇姚喜红
  • 2篇程鹏舞
  • 2篇张丽芳
  • 2篇赵艳
  • 2篇张栋
  • 1篇吕林有
  • 1篇王仪明
  • 1篇胡自治
  • 1篇李伟民
  • 1篇符昕
  • 1篇曹致中
  • 1篇刘欢
  • 1篇邱伟伟
  • 1篇刘高军

传媒

  • 5篇草地学报
  • 4篇草业科学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草业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及其形态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以22份一年生苜蓿为材料,对生育期和外部形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一年生苜蓿的茎为直立或匍匐,茎高在7.0~30.7cm,3出羽状复叶,种子为黄色、肾形。生育期在95—140d,从生育天数可分为早熟型和晚熟型;(2)一年生苜蓿种内变异很大,其中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3.0%和42.9%。其次是叶长和叶宽,变异系数分别为33.3%和30.0%。而第2主茎长度变异系数是27.6%,伸展长度变异系数22.1%;(3)对一年生苜蓿在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的生长状况的比较发现,一年生苜蓿更适应于干旱地区的生长;(4)一年生苜蓿的主茎长度越长,第2主茎长度越长,自然高度越高,伸展长度越长,叶长和叶宽也越长;(5)通过形态类型的聚类分析,可将一年生苜蓿分为3个类型,直立型,匍匐型和低矮型。
程鹏舞黎明魏臻武王梅花杨占花雷艳芳
关键词: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吕林有魏臻武赵艳耿小丽刘高军武自念
关键词: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
扬州地区多叶苜蓿秋季末次刈割时间对其再生情况的影响
2020年
为探索扬州地区合理的苜蓿刈割制度,明确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间,试验选取多叶苜蓿和三叶苜蓿各2种,在秋季设置6个不同的末次刈割时间点,并对其刈割后25 d内的株高、再生速率,以及次年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干重、鲜干比、茎叶比、分枝数5项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计算,并对刈割后25 d再生株高与次年初花期的5项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叶苜蓿在秋季10月31日、11月5日、11月10日末次刈割后25 d内再生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之后刈割的再生株高显著下降(P<0.05);而三叶苜蓿则在11月10日刈割时就出现再生株高显著下降(P<0.05)。多叶苜蓿再生速率在温度下降到8℃时开始下降,三叶苜蓿则在10℃时开始下降;在11月15日后刈割的苜蓿次年初花期的单株干重和株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4种苜蓿品种的25 d再生株高与其初花期株高和单株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扬州地区苜蓿宜在11月10日前气温高于15℃时进行末次刈割较为合适。
唐晨阳魏臻武张琦吴嘉龙闫天芳
关键词:刈割时间温度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被引量:37
2008年
由于蒺藜苜蓿具有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生长期短、染色体组为2×8、基因组小、自花授粉、固氮等特点,使它成为豆科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本研究描述了蒺藜苜蓿的形态特征,介绍了苜蓿属植物的系统关系及蒺藜苜蓿的分类学地位,概述了蒺藜苜蓿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
魏臻武盖钧镒
关键词:蒺藜苜蓿基因组
蒺藜苜蓿EST-SSRs分布特征及标记的开发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EST数据库开发新的EST-SSRs标记,分析EST-SSRs的分布特征。利用SSRIT软件对NCBI上公布的285 285条蒺藜苜蓿EST序列进行SSR序列的检测,共检测出6 688个SSR序列,分布于6 512个EST中,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28%。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EST-SSRs的34.4%(2 301条),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占29.6%(1 982条),4~6核苷酸重复基元所占比例均较小。利用Pri mer Premier 5.0随机设计100对EST-SSRs引物,PCR扩增结果表明,85对引物在蒺藜苜蓿RIL群体亲本A17和A20上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占合成引物总数的85%,在RIL-8群体中检测到29个EST-SSRs引物有多态性,占可扩增引物的34.1%。本研究开发了85个蒺藜苜蓿EST-SSRs新标记。
屠德鹏魏臻武武自念雷艳芳张栋邱伟伟
关键词:蒺藜苜蓿EST-SSRS引物设计
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7个基因型的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愈伤组织生长率、培养温度、培养基碳源等因素对苜蓿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率、胚状体诱导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的相关系数r=-0.326 1(P<0.01),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低温处理可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4℃低温预处理48 h的效果最好;碳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较大影响,其中,蔗糖效果好于其他碳源。
耿小丽魏臻武姚喜红
关键词:苜蓿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
江淮地区冬闲田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被引量:9
2021年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周雅欣乐祥鹏魏臻武江舟闫天芳
关键词:牧草种植生态经济效益
紫花苜蓿多叶性状自交一代(S1)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选择多叶性状稳定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人工自交后,利用8对SSR引物对其80份S单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扩增出有多态性的66条谱带,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变异为4-16个,平均为8.25个...
武自念魏臻武赵艳刘高军雷艳芳
关键词:紫花苜蓿SSR
文献传递
行比对不同豆禾间作模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豆禾间作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江淮地区草地面积不足的情况。本研究在2017—2018年,通过对五个播种比例下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燕麦(Avena sativa L.)间作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燕麦间作进行比较;通过其产量及营养价值等数据评价其优劣。结果表明,箭筈豌豆与燕麦比例3.3∶8的间作具有最高总干草产量,为1595.72 g·m-2。金花菜与燕麦比例6.6∶4的间作具有最高的土地当量比和土地利用率,分别为1.36和132.58%,且总干草产量第二。竞争力指数表明金花菜的种群竞争力要高于箭筈豌豆。在营养价值方面,金花菜+燕麦间作更具优势;燕麦与金花菜间作后的粗蛋白含量达到13.88%~14.09%,高于箭筈豌豆间作中的13.19%~13.44%。综合来看,两种间作模式各有优劣,以燕麦产量为导向时,箭筈豌豆+燕麦比例为6.6∶4和3.3∶8的间作模式更优;而若是只考虑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则金花菜+燕麦比例为6.6∶4的间作模式更优。
唐晨阳魏臻武江舟闫天芳张琦吴嘉龙
关键词:间作金花菜土地当量比生产力指数
蒺藜苜蓿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在一年生苜蓿种质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正交设计和完全随机试验优化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合于一年生苜蓿(Medicago L.)遗传分析的SSR技术体系为:1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为1U,dNTP浓度为0.20mmol/L,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浓度为1.5umol/L,模板DNA用量为20ng/uL;利用该反应体系将2个蒺藜苜蓿亲本和杂交种有效鉴别;利用SSR标记对19个一年生苜蓿种质进行SSR-PCR扩增,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种质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通过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可以明确区分19个一年生苜蓿种质。
张丽芳魏臻武杨占花
关键词:蒺藜苜蓿正交设计种质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