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436)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陆勤方拥军林如峰何璐璐芮耀耀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肿瘤
  • 1篇血液肿瘤科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预后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远处转移
  • 1篇皂苷
  • 1篇粘连蛋白
  • 1篇中耳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如皋市人民医...
  • 2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方拥军
  • 3篇陆勤
  • 2篇芮耀耀
  • 2篇林如峰
  • 2篇何璐璐
  • 1篇李倩
  • 1篇李捷
  • 1篇戎留成
  • 1篇韩勤
  • 1篇张正东
  • 1篇黄丽珍
  • 1篇邱阳
  • 1篇施正贤
  • 1篇刘文静
  • 1篇戴谦
  • 1篇杨引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 ICC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针对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与解析;圈员进行头脑风暴,选择要因;根据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以及标准化。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8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68例为品管圈组,比较两组患儿的PICC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1.49%,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引领护士、家长走出儿童PICC维护的误区;同时可以提高圈员的管理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提高护士的自信心,促进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戴谦刘文静韩勤
关键词:品管圈儿童
儿童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目前对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rimitive neuro ectodermal tumor,PNET)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疗效和预后因素也存在一定分歧。文中旨在探讨儿童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从2010年0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例PNET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表现、CT及超声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7个月,分析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结果 4例为中枢型PNET,9例为外周型PNET;中枢型PNET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活动障碍或肌力下降,而外周型PNET的临床表现以包块、腹胀为主。13例患儿中3例分别转移至肺、淋巴结和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体表或体腔包块。12例患儿可见Homer-Wright型假菊花团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例CD99(+),9例VIM(+),8例Syn(+)。完成化疗的11例患儿中7例疾病稳定无复发,2例失访另外2例化疗结束后4~6个月复发。4例中枢型PNET 3例存活,后遗症表现为肌力下降、活动障碍、抽搐。中枢型PNET和外周型PNET均死亡1例,分别为诊断后7、16个月时死亡。结论儿童PNET临床表现多样,恶性程度高,长期生存率低。免疫组化检查如CD99、VIM等有重要诊断价值,中枢型PNET易有后遗症。
林如峰方拥军陆勤何璐璐芮耀耀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叶瘤预后
加减二陈汤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耳积液中纤维粘连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考察加减二陈汤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耳积液中纤维粘连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108例单患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7例。检测治疗前后纤维粘连蛋白、细胞因子、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纤维粘连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粘连蛋白、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降低(P<0.05),IL-10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纤维粘连蛋白、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降低(P<0.05),IL-10显著升高(P<0.05),且耳积液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复发率和感染率显著降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减二陈汤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显著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耳积液中纤维粘连蛋白、TNF-α、IL-1β、IL-6及提高IL-10有关。
施正贤季宜芳姚冬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纤维粘连蛋白细胞因子
氯胺酮对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干预的最佳剂量和应用途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干预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最佳剂量和应用方法。方法选择5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0.9%NaCl 2ml/h)、模型组(5mg/kg LPS)、小剂量氯胺酮组(5mg/kg LPS+5mg/kg氯胺酮)、中等剂量组(5mg/kg LPS+10mg/kg氯胺酮)和大剂量组(5mg/kg LPS+20mg/kg氯胺酮)各10只,检测血清肝肾功能、肺组织炎症因子及氧化因子水平。结果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10、IL-6、IL-8、MIP-2、iNOS、MDA、NO2-/NO3-水平及NF-κB结合活性较模型组及小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等剂量组大鼠血清ALT、UN和Cr水平低于大剂量组(P<0.05);与小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等剂量及大剂量氯胺酮对ALI大鼠有强效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中等剂量的治疗安全性更具优势。
郑贞林邱阳黄家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氯胺酮WISTAR大鼠
APE1/Ref-1—656A〉C和1349T〉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2011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3/10万人口,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儿童ALL的发生与环境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1,APE1/Ref-1)在DNA修复和氧化还原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黄丽珍李倩薛瑶李捷芮耀耀何璐璐陆勤杨引戎留成张正东方拥军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多态性
合并远处转移的儿童肾母细胞瘤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肾母细胞瘤是儿童预后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肺、肝、骨骼等是其发生血行远处转移的常见器官,也是影响疾病疗效的重要因素。文中旨在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合并远处转移时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从2011年09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9例儿童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超声或CT检查和手术后肿块病理、免疫组化等确诊,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06月,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和转归情况。结果患儿初诊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或腹痛。7例为肺部转移,1例肝转移,1例为肺部和肝同时转移。9例患儿病理类型中7例为预后良好型,2例为预后不良型。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至随访结束时9例患儿中1例因肿瘤原发部位复发死亡;1例仍在化疗中,肿瘤原发部位未复发;7例患儿处于缓解状态,其中4例通过CT检查肺部转移灶完全消失,2例肺部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或钙化,1例肝转移灶已消失。腹部CT平扫+增强证实7例缓解患儿原发肿瘤病灶均未复发。结论肺、肝为儿童肾母细胞瘤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通过放疗、化疗和再次手术能取得一定的缓解。
林如峰方拥军陆勤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远处转移转归
七叶皂苷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方法:MTT法比较七叶皂苷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检测各组细胞中p53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七叶皂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七叶皂苷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P<0.01),并随着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检测发现七叶皂苷处理能够促进细胞中p53和Caspase3的mRNA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七叶皂苷能诱导卵巢癌细胞株SKOV3凋亡(P<0.01)。结论:七叶皂苷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季宜芳姚冬娟
关键词:七叶皂苷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