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40402)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苏岩姜劭栋施芹裘安萍师玉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侧面碰撞试验中前排假人背板力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对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前排假人背板力的典型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背板力曲线可划分为碰撞初期的假人上半身相对座椅靠背晃动阶段、侧气囊作用阶段、门板变形侵入阶段、B柱和门槛梁明显变形侵入阶段和车辆快速向右侧侧移阶段等5个阶段。依据背板力曲线中主要阶段的走势和幅值,并结合试验结果,可进行侧气囊和车身侧面结构的优化。
- 商恩义高劲松师玉涛
- 关键词:侧面碰撞试验
-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微传感器及系统被引量:1
- 2015年
- 本课题目标是针对汽车ESP系统高性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应用目标,突破MEMS传感器系统集成、低成本批量制造、高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形成规模化制造能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陀螺仪和MEMS加速度传感器实用新产品,开发出ESP系统,实现MEMS传感器的验证和批量应用。
- 关键词:ESP系统电子稳定程序微传感器MEMS传感器汽车
- 对某车型两种侧面撞柱试验假人伤害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在L车型开发过程中,用ES-2型假人分别进行了FMVSS214和E-NCAP侧面撞柱试验。FMVSS214试验柱壁障从车辆碰撞侧偏前位置斜向侵入,E-NCAP试验柱壁障从碰撞侧垂直侵入。两种柱壁障侵入方式最终造成FMVSS214中假人向碰撞侧倾斜不明显,上半身受力时序依次为身体的上、中、下,且试验中座椅侧翼阻尼作用小,侧面安全气囊腹部位置易发生触底;E-NCAP中假人上半身有明显向碰撞侧倾斜现象,上半身受力时间比较接近,且座椅侧翼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在执行的E-NCAP相比,在用ES-2型假人碰撞下,FMVSS214试验中假人胸部伤害相对偏小,腹部伤害相对偏大;在2015版E-NCAP侧面撞柱试验调整方案实施时,约束系统开发需要提高对腹部的保护作用。
- 商恩义侯福震师玉涛杨劲松
-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驱动电路参数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将遗传算法与低频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捷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法,用于提高低功耗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模拟驱动电路的瞬态性能,并缩短设计周期。该方法通过对闭环驱动电路模型进行高低频解耦,提取闭环驱动电路的低频模型;将提取的低频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给出完整的优化方法,得到了满足各项实际约束的最优电路参数。针对某型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建立了SIMULINK低频仿真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约束条件。应用该方法求出了系统启动速度最快的PI控制器的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起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参数可使超调量小于50%,相位误差小于5°,1%调节时间从优化前的0.42s减少到优化后的0.19s,实验与仿真误差小于5%。得到的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正确有效,具有可实施性。
- 赵健苏岩赵阳夏国明
- 关键词:遗传算法非线性系统
- 双质量振动式硅微陀螺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考虑硅微陀螺的设计和结构优化,研究了陀螺固有频率及模态对其性能的影响。针对本课题组研制的双质量振动式硅微陀螺,利用能量法建立了固有频率的理论公式,对硅微陀螺的低阶模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8.6%,与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0.6%。利用Allan方差分析法对陀螺进行了静态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其角度随机游走为0.0578(°)/hr12,零偏不稳定性为0.459(°)/hr。与传统的单纯依靠有限元仿真的模态定阶相比,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省略繁琐的结构参数调整过程,更高效地完成陀螺模态定阶,而且可用于陀螺的结构优化过程。
- 姜劭栋苏岩施芹裘安萍
- 关键词:固有频率能量法模态
- 基于数据分析的轿车乘员约束系统性能改进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以C-NCAP为评价目标,利用正面碰撞试验中假人各数据间的关联性,综合分析各约束系统共同作用对假人运动姿态的影响及起到的保护作用,进而提出乘用车乘员约束系统的改进方案。台车碰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案不但能显著提高约束系统的性能,而且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 商恩义高劲松
- 关键词:轿车乘员约束系统数据分析
- 高真空环境下硅微机械陀螺品质因数的温度特性被引量:4
- 2015年
- 分析了温度在高真空环境下对硅微机械陀螺品质因数的影响机理。阐述了热弹性阻尼的复频率模型和硅材料的温度特性,建立了品质因数温度特性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得到常温下品质因数的温度系数为-9.76×10-3/℃。利用ANSYS对品质因数的温度系数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常温下品质因数温度系数的仿真值为-9.96×10-3/℃。对硅微机械陀螺进行品质因数温度实验,得到常温下品质因数的温度系数为-9.02×10-3/℃,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8.20%。实验结果表明:高真空环境下建立陀螺品质因数温度特性的理论模型可为陀螺的温度误差补偿提供理论依据,为陀螺的优化设计提供实际指导。
- 姜劭栋苏岩裘安萍施芹
- 关键词:硅微机械陀螺品质因数温度特性高真空
- 硅微陀螺仪正交耦合系数的计算及验证被引量:9
- 2013年
- 硅微陀螺仪多采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其加工的相对精度较低,从而易产生正交耦合误差,影响陀螺仪的输出。为了优化设计硅微陀螺仪结构,提高其性能,本文建立了陀螺仪正交耦合系数的理论分析模型。首先,利用能量方法推导陀螺仪驱动梁的面内刚度;然后,建立陀螺仪的刚度矩阵;最后,推导了正交耦合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针对本课题组研制的双质量振动式硅微陀螺仪,理论计算出其直接耦合系数为4.74×10-5,二次耦合系数为8.44×10-7。得到的陀螺仪的正交耦合系数为4.75×10-5,与仿真值相差8.7%。分析得到陀螺仪正交耦合系数的最大值为2.18×10-4,与仿真值相差7.9%。最后,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的结果表明,建立的正交耦合系数理论分析模型可为硅微陀螺仪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 姜劭栋裘安萍施芹苏岩
- 关键词:硅微陀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