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02)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洪波刘建民尹榕张永巍杨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聚糖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聚糖
  • 3篇WINGSP...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硬化性
  • 2篇硬化性狭窄
  • 2篇粥样硬化性狭...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粥样...
  • 2篇颅内动脉粥样...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9篇洪波
  • 8篇刘建民
  • 4篇尹榕
  • 3篇石向群
  • 3篇杨志刚
  • 3篇张永巍
  • 2篇许奕
  • 2篇赵文元
  • 2篇黄清海
  • 2篇张磊
  • 1篇张晓燕
  • 1篇贾泽军
  • 1篇徐远志
  • 1篇田春鸥
  • 1篇陈丽萍
  • 1篇曹丽
  • 1篇刘曌
  • 1篇张国桢

传媒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核心蛋白聚糖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的心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颅内外动脉狭窄[2]。但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再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比率低于球囊扩张术,仍有7%∽30%的患者在6个月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1,2]。
尹榕洪波石向群刘建民
关键词:再狭窄蛋白聚糖脑血管狭窄新生内膜冠脉支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卒中的预防作用并不优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被引量:2
2010年
当我们在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 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的优劣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是有无证据的支持。在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中,可能会有一些开创性的治疗方法,但最终会将之总结为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
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单组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EMbase、CENTRAL、CBM、CNKI、VIP和中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收集所有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系列报告等,检索时限均从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0日。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4篇文献,包括2 511例患者。其中RCT 2篇,队列研究22篇,病例-对照研究10篇。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6.75%[95%CI(95.82%,97.48%)],30天终点事件发生率为8.75%[95%CI(7.61%,10.04%)],1年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00%[95%CI(11.47%,14.70%)],总病死率为2.98%[95%CI(2.16%,4.10%)],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1.76%[95%CI(18.27%,25.71%)],症状性再狭窄占总观察例数的比率为6.50%[95%CI(4.89%,8.60%)],症状性再狭窄占发生再狭窄例数的比率为26.06%[95%CI(19.94%,33.29%)]。结论当前证据显示,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是有效、安全的。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对照研究,尤其是RCT来进一步验证。
尹榕刘曌张国桢陈丽萍曹丽石向群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WINGSPANMETA分析
Wingspan支架治疗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一例
2014年
患者 男,64岁,因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失语13h,于2010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长期吸烟病史,患病出现上述症状前一天从海拔1500米上至3800米地方.送至我院时呈嗜睡状态,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1分,改良Rankin量表(mRS)5分,完全性运动性失语,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0级,膀胱功能障碍.急诊头颅CT见右侧侧脑室体旁低密度病灶(图1).入院后给予吸氧、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治疗3d后,患者语言清晰,肢体肌力恢复,GCS 15分,NIHSS 11分,mRS 3分;但患者在治疗期间仍有发作性失语及肢体无力,发作时肌力0级,考虑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尹榕洪波刘建民石向群张晓燕
关键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左侧肢体无力慢性支气管炎
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家族成员Decorin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病变,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1]。尽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确切的机制仍然不明确。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small leucine-rich proteoglycans,SLRP)家族成员在血管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ecorin是SLRP的一种,近期有研究发现,Decorin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2-3]。
尹榕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蛋白聚糖类DECORIN
关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些问题被引量:2
2013年
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vertebrobasilar acute ischemic stroke,VBAIS)的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0%~86%,预后良好者仅占13%~21%。VBAIS在发病方式、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均与前循环缺血卒中有一定的差异。而后循环急性缺血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也存在其特殊性,是近年来被逐渐关注的一个问题。
洪波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杨志刚田春鸥张磊张永巍贾泽军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刘建民洪波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51例接受Gateway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37例、Enterprise支架8例、Solitaire支架5例、Neuroform支架1例)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技术成功率为100%。基底动脉病变部位的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术前的74(50~95)%下降至术后的26(0~48)%。4例(7.8%)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等缺血症状,MRI检查提示桥脑新发梗死,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引发的缺血事件。积极治疗后2例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2例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②51例患者中有49%的狭窄部位在基底动脉下段,33.3%在中段,17.6%在上段。基底动脉上段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缺血并发症率高于基底动脉中下段(22.2%比4.8%),但因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可行,但穿支动脉缺血事件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基底动脉上段最为多见。
张磊杨志刚张永巍洪波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刘建民
关键词:基底动脉狭窄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核心蛋白聚糖浓度降低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浆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02例发病在7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及120例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DCN浓度,分析DCN在卒中亚型(TOAST法)间的浓度差异以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浆DCN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DCN浓度低于同水平各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DCN浓度用于诊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显著意义(P<0.001),选取DCN<8 500 pg/ml作为诊断缺血性卒中的诊断界值点时,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62.8%。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提示DCN<8 500 pg/ml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95%CI:2.1~11.1;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DCN浓度显著降低,其浓度变化可以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徐远志杨志刚张永巍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核心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卒中细胞外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