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8-0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孔彦鸿刘茂松石炼陈利群徐一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城市
  • 3篇水系统
  • 2篇湿地
  • 2篇水环境
  • 2篇水源地
  • 2篇水质
  • 2篇太湖
  • 2篇排水
  • 2篇污染
  • 2篇城市排水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新区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溢流
  • 1篇饮用水水源
  • 1篇饮用水水源地
  • 1篇雨季

机构

  • 12篇中国城市规划...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城市规...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江苏省水资源...
  • 1篇杭州市城市规...

作者

  • 3篇何舸
  • 3篇石炼
  • 3篇孔彦鸿
  • 3篇刘茂松
  • 3篇陈利群
  • 2篇徐一剑
  • 2篇徐驰
  • 2篇周文
  • 2篇杨雪姣
  • 2篇李迎霞
  • 2篇王召森
  • 2篇马俊花
  • 2篇俞云
  • 1篇钟远岳
  • 1篇张志果
  • 1篇李孝安
  • 1篇孙淑云
  • 1篇陈岩
  • 1篇周长青
  • 1篇王晓燕

传媒

  • 4篇给水排水
  • 2篇净水技术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规划师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建设科技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雨内涝后城市排水规划管理的思考被引量:30
2011年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问题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因,认为全球变暖、城市不透水面积扩大、雨洪消纳能力不足、管理体制等是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城市暴雨的治理对策,认为城市规划理念的变革是解决城市暴雨内涝问题的前提,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是解决城市暴雨内涝问题的有力保障。
陈利群王召森石炼
关键词:暴雨城市内涝排水规划
杭州市城市污水工程专业规划编制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城市污水工程专业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互动结合,才能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污水工程上位规划,才能使污水工程设施落实到法定的管理规划中,使成果具有可操作性。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污水工程专业规划编制要点,以供参考。
徐承华桂明刘婧蒋江峰李孝安
关键词:污水工程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人工湿地水处理效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但其净化效率及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构建的人工湿地对总固体悬浮物(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几种主要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效应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不同水质指标去除率及其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对物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TSS、TP以及容易生物降解的BOD的去除率较高且相对稳定,而对相对复杂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氨氮、COD和TN等指标的去除率相对较低,稳定性也相对较差;(2)单一类型湿地中,垂直潜流对TN、氨氮、BOD和COD去除率较高,水平潜流对TP去除率较高但对TN去除率较低,自由表流对TSS去除率较高但对TP、氨氮、BOD和COD去除率较低,复合湿地去除效果总体较好;(3)人工湿地对入流浓度高的水体去除率较高且稳定,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人工湿地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有上升的趋势。根据入流水质污染程度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可有效利用各类湿地的相对处理优势及处理成本,达到最佳净化效果。
龙闹刘茂松
关键词:人工湿地去除率META分析污染浓度
暴雨管理模型(SWMM)在城市排水系统雨季溢流问题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2年
该文应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北方某城市小区的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进行仿真,模拟重现期为一年的暴雨状况下排水管道和节点在不同时段的工作状态,利用SWMM的模拟结果找出主要的溢流瓶颈点位置,并对造成溢流的可能原因包括地面不透水面积所占比例、管径、管道粗糙度以及管道坡度进行了比较和量化分析,得出造成溢流的最主要原因是下游管道的管径过小以及地面不透水面积所占比例过大,据此结果对管网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管道在雨季的工作状况进行了二次模拟。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排水管网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从而帮助减少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涝灾损失。
马俊花李婧菲徐一剑刘广奇李迎霞
关键词:地表径流排水管网
东莞生态产业园水系及水环境整治规划与实施
2014年
为探索新建地区水系水环境建设与改善的方式,通过对东莞生态园水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的介绍及解析,提出新建地区水系水环境规划建设应由一级政府或相当于一级政府的部门统一负责,水系水环境规划应作为水环境整治的重要依据在建设之前编制,规划要充分考虑防洪排涝、水污染整治、水系资源化及绿化景观等内容并经综合协调落实到建设项目,规划要跟踪实施、同步协调等一整套管理思路及技术手段。
覃原吴敬军俞云钟远岳
关键词:水环境整治水系规划
浅谈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其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区域统筹的原则、方法和措施。由于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散性、差异性和规划的特殊性,在规划设计中要突破地域行政界限,强化区域内部机构的合作和协调,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提出适宜的区域共建共享方式,最终实现小城镇区域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合力共建的共赢模式。
周长青孔彦鸿胡小凤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生态规划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重要途径。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沿海新区城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高度、中度和轻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8.1%、7.4%和44.5%。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一核、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并将全区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分别提出相应的发展指引,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何舸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型城镇化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区划
城市总体规划中雨水利用规划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面临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涉水问题,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雨水利用理念,是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案例,分析了规划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规划区自然、环境等条件确定了城市雨水利用初步方案,探讨了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雨水利用与用地布局、绿地景观、水系、道路、防洪等城市规划要素的统筹协调,基于此,构建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以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石炼
关键词:雨水利用洪涝灾害水系统中新天津生态城
太湖流域河流与湖泊间主要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基于2006--2012年太湖流域主要观测断面水质监测资料,应用冗余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流域上游入湖河流、下游出湖河流与太湖湖体间水质在5、10、20、40和80km等不同观测尺度上的关联性。研究表明,2006--2012年,太湖流域水质总体较差,但不同观测尺度内主要水质指标超标率存在较大差异,太湖湖体水质好于上游入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总体好于下游出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是太湖湖体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其溶解氧、总磷和氨氮对太湖湖体相应指标超标率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超过50%,分别达到75.9%、67.4%和57.4%;在单尺度上,太湖湖体水质主要对上游0—5km内环湖河流水质变化的响应较显著,而对其他尺度河流水质无明显响应。在下游出流区,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对出湖河流相应水质指标超标率的累计尺度和单尺度方差贡献率均低于7%,河流水质受太湖湖体水质的影响总体较小,且尺度效应不明显,下游出流区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的高超标率更多受陆源污染的影响。
钟晶晶刘茂松王玉杨雪姣姜旭娟徐驰
关键词:方差贡献率
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对景观背景的响应被引量:22
2012年
为探索流域水质对景观背景的响应,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0.5—24 km共9个尺度上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降水量、地形等景观背景因子与河流水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0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整体有逐渐改善的趋势,超标水质指标主要包括总磷(TP)、氨氮(AN)、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上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林区和平原水网区的差异,下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河段上下游间的差异。河流水质受到多种景观背景因子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依赖性和区位差异性。AN、TP、DO在流域上游与聚落用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耕地、河网密度正相关。COD、BOD在流域上游主要与自然湿地负相关,与人工湿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坡度负相关,与河网密度正相关。总方差贡献率在上下游表现出一致的尺度依赖特征,均在较小(0.5—1 km)和较大(16 km)两个尺度上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自然湿地和坡度,河网密度和耕地分别为上游、下游地区在较小和较大尺度上解释能力最高的景观因子。
周文刘茂松徐驰何舸王磊杨雪姣
关键词:河流水质土地利用多尺度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