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48)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宝富张瑞臣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胡塞尔
  • 4篇哲学
  • 4篇现象学
  • 3篇自我
  • 3篇黑格尔
  • 2篇证法
  • 2篇主体性
  • 2篇先验
  • 2篇发生现象学
  • 2篇辩证
  • 2篇辩证法
  • 1篇第一哲学
  • 1篇学说
  • 1篇哲学范式
  • 1篇哲学体系
  • 1篇知性
  • 1篇质料
  • 1篇认识论
  • 1篇认识论意义
  • 1篇实践哲学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9篇杨宝富
  • 4篇张瑞臣

传媒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哲学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我问题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以批判哲学中的自我认识问题为线索,运用历史的与系统的方法重构康德对自我的规定。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对自我的(单纯出自理性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揭示向另外的即实践的自我认识之可能性的过渡,这种自我认识通过能够达到自我规定的那种实践的先天综合命题表达出来。
杨宝富张瑞臣
关键词:康德实践哲学自我认识
黑格尔对古代怀疑主义的重新阐释——基于黑格尔早期构建其哲学体系路径的考察被引量:1
2017年
福斯特、马尔马斯和福尔达都曾指出,黑格尔对古代怀疑主义的理解存在着某些偏差。本文基于黑格尔《怀疑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一文中的相关论述,试图阐明黑格尔对于古代怀疑主义及其历史的考察所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通过深入考察第四个问题,即黑格尔对于安尼西德穆斯的十个论式和阿格里帕的五个论式的前后态度的不一致,来指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由于黑格尔立足于自身的哲学思考所作出的创造性阐释,即黑格尔将古代怀疑主义视为其哲学体系的方法——辩证法——之入口。
荆晶
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
“纯粹理性批判”与“纯粹理性体系”——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关系的一种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本文根据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的若干提示,引入康德把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分为"纯粹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体系"两个步骤这个视角来考察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所谓黑格尔绝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阐释。
杨宝富
关键词:黑格尔纯粹理性批判现象学逻辑学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范畴直观学说及其认识论意义
2013年
在现象学运动的奠基性著作《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意向性理论确立范畴直观的合法性。范畴直观学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支点,但对于该学说论证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学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围绕范畴直观的质料与行代现者这两个核心问题,通过现象学描述的方式重构范畴直观学说,并着重考察其中最关键的"范畴代现"问题,最后探讨这个学说对于回应近代哲学中感性与知性之问题的重要意义。
杨宝富
关键词:质料知性
Ereignis在海德格尔之思想道路上的位置
2012年
海德格尔的运思始终围绕着存在问题展开,而他切近这个问题的路径发生了几次变更。他的思想历程并非直线行进,而是发生了根本转向,由此产生了所谓的"海德格尔Ⅰ"和"海德格尔Ⅱ"的区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不从这个聚讼纷纭的区分入手来考察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而是根据他在晚年对自己切近存在问题的诸路径的回顾,表明他的思想道路唯有通过后期的主导词Ereignis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结构。
杨宝富
关键词:EREIGNIS
康德理论哲学中的自我意识问题与自我学说被引量:3
2015年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在自我意识问题史上具有枢纽地位,本文通过探讨那些围绕自我意识展开的相关问题来论证,康德的理论哲学将自我区分为逻辑自我、现象自我和本体自我,但它们不是三个自我,而只是看待自我的三重观点;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三重化自我的学说,在近代哲学史关于自我问题的探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杨宝富张瑞臣
关键词:自我意识
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中“纯粹性”的危机被引量:5
2016年
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的方法所阐发的"纯粹现象学的理念",可视为传统的"纯粹性"理念的现代回响。在发生现象学阶段,这两种方法虽然得到了完善,但在自我之本质问题上陷入困境,因此,"纯粹性"在发生现象学中面临危机。本文首先以哲学史上"纯粹性"的两种代表形态(柏拉图和黑格尔)作为背景,其次考察了现象学对"纯粹性"的阐述,最后揭示了发生现象学为何在自我课题上引发了"纯粹性"理念的危机。
杨宝富
关键词:胡塞尔纯粹性先验还原
凸显的现象学——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之主体性理论的一个基础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将主体之主体性追溯到被动构造的层次,联想即属于被动构造的一个基本方面,而联想正是在感觉材料凸显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文通过对凸显进行现象学描述,展现一种关于凸显的现象学,借以阐明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之主体性理论的一个基础问题。
杨宝富张瑞臣
关键词:胡塞尔主体性
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作为独立的“第一哲学”范式被引量:2
2014年
在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第一哲学”概念之后,笛卡尔与胡塞尔各有以“第一哲学”为题的著作。他们的“第一哲学”具有各不相同的意蕴,分别代表了第一哲学的三种范式。但是,在关于它们之相互关系的讨论中,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被置于比较尴尬的境地:论者往往忽视它的独特性,而将之归并到另外两种范式中,特别是阿佩尔(K-O.Apel)与列维纳斯(E.Levinas)各执一端,
杨宝富张瑞臣
关键词:第一哲学先验现象学胡塞尔列维纳斯阿佩尔
胡塞尔与黑格尔:殊途同归?——对海德格尔的一个论断的反思
2016年
本文针对海德格尔关于胡塞尔与黑格尔"殊途同归"的论断,阐述一种新的"胡塞尔黑格尔异同论"。一方面,两者的主题(即绝对主体性)分别体现为被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辞同而实异;另一方面,两者除了在方法上存在着直观与思辨的差异之外,在主题和方法之关系方面也有重要区别,即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揭示绝对主体性,但以此方法形成的认识不是这种主体性的完成,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但揭示而且完成绝对主体性本身。因此,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比"殊途同归"更为复杂的关系。
杨宝富
关键词:胡塞尔黑格尔主体性辩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