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05200)
- 作品数:22 被引量:271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瑛连松勇张正唐纯志王小玲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作用与脑肠互动被引量:20
- 2015年
- 功能性肠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尚不明确。脑肠互动理论在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肠互动的整体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发挥其双向调节效应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互动理论入手对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冷金成张微李思宇田珍李瑛
- 关键词:针刺功能性肠病
- 中医药从脾论治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被引量:6
- 2019年
- 单纯性肥胖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对单纯性肥胖病病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相关分子机制、遗传因素及基因分析方面。而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其代谢途径的紊乱会影响宿主的肥胖和代谢,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相关性的发现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靶点提供思路,如脾失运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病因之一。未来,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脾失运化的机制,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促进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肥胖。
- 何燕陈栋徐斌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病肠道菌群脾胃学说中医药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内现代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穴特点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分析现代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针刺治疗FC的现代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刺治疗FC的经穴特点和规律。结果:共获254篇文献,涉及148个腧穴,共1 872频次,其中十四经穴109个,1 816频次;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使用最频繁;足阳明胃经穴使用频次最高,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个数最多;胸腹部腧穴使用频次和个数领先;特定穴个数和频次占绝对优势,以五输穴、交会穴、腹募和背俞穴最多。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内现代针刺治疗FC文献分析发现,重视胸腹局部和循经取穴是现代针刺治疗FC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刺处方的主要部分。
- 苏志维李瑛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针刺数据挖掘
-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被引量:52
- 2012年
-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
- 方继良Hui KS KathleenLiu JingNixon Erika周科华王小玲朱兵
- 关键词:针刺感应疼痛神经网针刺镇痛
- 消化系统疾病谱中针灸优势病种的研究近况被引量:7
- 2012年
-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除外)的针刺研究文献数量在当代针灸优势病种中占有一定优势,说明针灸治疗该类疾病具有稳定疗效。黄琴峰从多角度数据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推荐消化系统针灸有效病证为呃逆;常用有效病证为腹痛、腹泻、便秘、呕吐;次常用有效病证为假性肠梗阻、痔、溃疡性结肠炎、胃下垂、厌食、肝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现综述如下。
- 罗容章薇
- 关键词:优势病种针灸
- 运用数据挖掘研究现代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穴规律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最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最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 郑华斌陈媛陈骥李瑛
- 关键词:数据挖掘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疗法
-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探讨焦虑、抑郁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关系及针刺对其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共观察43例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于针刺治疗后第1、2、4周进行评估。并以针刺治疗后患者第1、2、4周的周排便总次数为针刺疗效的评价指标。比较焦虑或抑郁患者在功能性便秘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心理障碍程度与排便频率的关系,以及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焦虑、抑郁状态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周总排便次数有相关性。但其排便的频率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结束后便秘患者的周排便次数均增加(P<0.05),心理障碍者均得到改善。结论: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肠病患者的周排便次数有相关性,针刺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吴琼张正唐纯志赵洁于隽连松勇王军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焦虑抑郁针刺疗法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及针刺研究应用(二)被引量:6
- 2012年
- 4实验过程控制
4.1序列、参数的选择fMRI对硬件的要求很高,目前fMRI研究大部分在1.5T以上的MRI机上进行。使用的扫描序列主要是梯度回波(GRE)序列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EPI更常用,其时间信噪比较高,可对全脑一次成像。但EPI对磁场的不均匀性非常敏感,需要强大的梯度系统支持。
- 方继良王小玲
- 关键词:针刺疗法磁共振成像
- 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CT方法将40例功能性腹泻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对照组16例,用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结果:俞募配穴组在治疗4周、8周后随访时对周排便次数的改善、在8周后随访时对大便性状的改善均优于洛哌丁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总体疗效差别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在改善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并未明显优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 李卫章薇
-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电针
- 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总病例数为125例,其中功能性便秘63例,功能性腹泻62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合募俞组(n_1=33)和药物组(n_2=30);将62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合募俞组(n_1=32)和药物组(n_2=30)。合募俞组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功能性便秘药物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功能性腹泻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同病种患者均比较合募俞组和药物组在基线期、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4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的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募俞穴对改善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泻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优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 丁燕洪李莉连松勇唐纯志张正
- 关键词:功能性肠病便秘枸橼酸莫沙必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