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EA120030)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章乐高德胜唐燕姚菲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对学校场域中“听懂了吗”的反思
- 2014年
- 在中小学校园里,"听懂了吗""听明白了吗""记住了吗"等作为一种教师话语方式,不仅高频率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也是教师布置作业、安排活动、传达规则或要求时的最终补充语。这一问题没能在师生之间形成对话,而是转移了教师责任,强化了学生顺从的习惯,限制了教师、学生与自我的交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姚菲
-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被引量:1
- 2014年
- 称赞与敬重是古典伦理学中两个迥异的重要伦理概念,然而在"躲避崇高"的现代社会中却遗忘了二者的区分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勘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辨明称赞与敬重的对象及活动原则各有不同。在德育实践中,应遵循称赞与敬重的规定性,区分值得称赞与值得敬重的事物,走出实践中的活动误区,以促学习者之道德成长。
- 唐燕高德胜
- 关键词:称赞敬重亚里士多德道德教育
- 个体化社会与承认的教育被引量:3
- 2013年
- 个体化社会已经来临,其表现为人们从传统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得不独自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以从众的无意识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趋同。承认有三种形式:情感关怀、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生活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因为重建社会关系、摆脱身份焦虑、寻求自我认同都离不开他人的承认。个体化社会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儿童以承认,这是由儿童情感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个体化社会的教育中充斥着大量的蔑视所决定的。承认的教育需要把教育的终极目的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共同体的建构,并以此展开三种形式的教育承认:给予每个学生以教育爱;承认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成就。
- 章乐
- 关键词:个体化
- 政治冷漠与教育的谋生化被引量:9
- 2013年
- "人是政治动物",但我们这个时代,政治冷漠却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人们对政治的信仰和信心开始丧失,怀疑政治的意义,逃避政治,埋头于个人事务。与此同时,作为准政治活动的教育也已经谋生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谋生的手段。政治冷漠与教育的谋生化不是彼此孤立发生的现象,它们有共同的社会基础,而且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政治冷漠促使教育的谋生化,教育的谋生化也滋生出政治冷漠。
- 高德胜
- 关键词:政治冷漠
- “道德银行”的争论与反思——兼论奖励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与限度被引量:1
- 2014年
- "道德银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德育实践,其实质是奖励在德育中的运用。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从社会现实、功利伦理和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其合理性;反对者则从义务伦理、技术操作等角度论述其不合理性。反思这些争论可以发现,"道德银行"在小学开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考虑其使用限度。
- 章乐
- 关键词:道德银行学校德育
- 论闯入儿童秘密世界的道德后果及其教育应对
- 2015年
-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的秘密也开始产生。秘密的产生容易引起儿童的疏离感和焦虑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任感和责任感的产生。然而,很多家长爱子心切,侵犯孩子的隐私,用不正确的方法探索孩子不愿让人知道的世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对他人的不信任。这样的行为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不利,使孩子缺乏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因此,家长应还给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能拥有自己的秘密世界,守护自己的秘密。此外,家长还应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在自己独有的世界和大家共同生活的世界里都能很好地成长。
- 叶雅萱章乐
- 关键词:教育应对
- “恐慌人”与让人复归平静的教育被引量:1
- 2014年
- 恐慌是过度恐惧的情绪状态,它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性格",其症状是屈从权威、信任丧失以及自私蔓延。"解放"的三次剥夺带来了现代人的脆弱性,科学主义盛行带来了人造恐慌的蔓延,以及"政治"的异化使得消解恐慌的公共之路丧失,是"恐慌人"形成的现代根源。面对着"恐慌人"的形成,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与平静的场所,一方面,可以防止儿童过早地接触社会中的恐慌,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对社会中的恐慌提供相应的拉力。具体而言,教育应该引导儿童追寻美德与智慧;培养儿童的"风险意识";构建学习的共同体。
- 章乐
- 关键词:恐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