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70094)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伟肖宗志刘彦波刘伟谭春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晚清
  • 2篇清季
  • 2篇清末
  • 1篇督抚
  • 1篇新政
  • 1篇行省
  • 1篇宣统
  • 1篇选任
  • 1篇选任制度
  • 1篇袁世凯
  • 1篇述论
  • 1篇劝学所
  • 1篇自治
  • 1篇外官
  • 1篇县官
  • 1篇宪政
  • 1篇宪政编查馆
  • 1篇就地正法
  • 1篇抗衡
  • 1篇会议厅

机构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篇刘伟
  • 2篇肖宗志
  • 1篇彭剑
  • 1篇刘彦波
  • 1篇谭春玲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晚清关道的职能及其演变被引量:4
2010年
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大多数以守巡道兼任海关监督,称"关道"。关道的职能主要是海关税收与办理通商口岸交涉事宜,但由于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发展,关道对海关的征税职能旁落,只拥有税收保管权和对常关的征税权。但另一方面,关道的通商交涉职能则得到强化。由于关道职能的发挥是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里进行的,又不能不受原有体制的限制和督抚的制约,因此,关道交涉职能运行中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它的改革也就不可避免。
刘伟
关键词:晚清关道
抗衡民权与清季行省会议厅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会议厅是"行省衙门"的制度设计遭到督抚群体抵制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督抚群体对于设立会议厅,开始的时候并不积极,在《各省官制通则》公布后的两年中,只有一省设立,其他省份均在观望。但到了1909年咨议局第一届常会召开之前,有几个督抚设立了会议厅。文献显示,其设立的动机,是为了应付即将设立的咨议局。到了1910年,以前没有设立会议厅的许多省,也变得热衷此事了。此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咨议局第一届常会上,咨议局对督抚的大权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民权的壮大对其权势的威胁,而内阁侍读学士吴士鉴猛烈攻击咨议局,并建议设立会议厅作为与咨议局对立的机关,更促使督抚们为了抗衡民权而设立会议厅。
彭剑
关键词:会议厅督抚宪政编查馆
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及其后果被引量:4
2010年
实任地方官员的职事收入主要由俸禄和额外收入组成,而候补文官在从事职事活动中,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法定俸禄和一些额外收入。在晚清时期,相对人数庞大的候补官员大军来说,署缺和当差的机会少而难得。所以,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少而不稳定。清季的新政改革还没来得及触及到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问题,也就不能克服由此带来的政治与社会后果。
肖宗志
宣统年外官制改革方案的讨论
2013年
1906年中央官制方案奏定后,新设和改组的各部很快完成了新官制的建设,并从人事、行政和监督方面,建立起对各省司道的上下垂直统驭关系,督抚权力有被架空的危险①。宣统年间,出使大臣李家驹和宪政编查馆提出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四级说;而各省督抚则彼此电商,提出"内外统筹"的三级官制办法。但他们出自各自不同立场的利益较量,终使方案的制定异常艰难,不得不"因陋就简"地草草了事。
刘伟苏明强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总结近十年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层次拓展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建议,并就近代政治制度史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伟谭春玲
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被引量:3
2012年
在清末的兴学热潮中,州县出现了一个新机构——劝学所。劝学所总董和劝学员由本地人担任,办学经费主要是自筹,职权上包揽地方一切办学事务,具有很强的自治特点。但是,由于当时地方自治并未成立,劝学所更多的是秉承提学使指令,并在地方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所以只是一个半官治半自治的机构。随着劝学所的出现,州县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劝学绅董群体,他们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官府的札委,职责范围涉及官办学务和自治学务两个方面。虽然他们并没有被纳入正式官员的行列,但却具有正式权力,成为半官半绅、亦官亦绅的双面人物。劝学所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清末地方机构改革中新旧交替的内在矛盾和基本特征。
刘伟
关键词:清末劝学所官治自治
“停部选”与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改革被引量:5
2010年
晚清以来,随着督抚权力的扩大,原有的部选与外补并存的州县官选官结构受到冲击。新政开始后,清廷不得不停止部选,将州县官的选任权交给督抚。但由于停部选涉及吏部与督抚的权力,带来二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使这一改革表现出新制与旧制纠葛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仕途壅滞的问题。"停部选"实际只是一个从"部选与外补并存"向"全归外补"过渡的过程,并没有完成。
刘伟
关键词:清末选任制度
清季新政中的“直隶模式”
2010年
"直隶模式"是清季新政时期创设的有直隶特点,走在全国前列的一套方法和样式。直隶改革取得了成效并形成一种经验,或中央政府予以采纳和推广,或被其他省份自觉仿效和借鉴。"直隶模式"涉及军政、警政、学务和宪政等领域。
肖宗志
关键词:袁世凯新政
晚清两湖地区州县“就地正法”述论被引量:7
2012年
清廷于咸丰三年(1853)起实施"就地正法"政策,藉以应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性的大动乱。两湖地区自19世纪50年代后"盗贼会匪"充斥、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因此,此间督抚们根据清廷的就地正法政策和两湖地区实际情形,制定相关的惩办措施,不仅明确了就地正法的范围和对象,而且使就地正法执行者下延到州县官甚至乡绅、团练,他们都可以随意就地处决"盗匪"。州县实施就地正法分为绅团直接正法、州县官直接正法和州县官审讯、道府委员复讯、督抚批饬正法三种类型。
刘彦波
关键词:晚清就地正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