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0674048)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孟献丰沈湘黔王云龙刘为李东红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壳核结构纳米Fe包覆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制备被引量:1
- 2010年
- 以金属盐、柠檬酸和玻璃微珠等为原料,采用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金属铁包覆空心玻璃微珠壳-核复合材料。采用SEM/EDS、XRD对包覆前后的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加料速度对壳-核微球的形成、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晶粒尺寸约为50.2nm的纯铁均匀包覆的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包覆层显示出均匀、光滑和紧密的特点,包覆层Fe原子为体心立方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颗粒分散均匀性,促进了包覆层的形成。随着碳酸氢铵滴加速度的增大,引起均相沉淀的发生,在颗粒表面形成凸起。
- 孟献丰李东红沈湘黔刘为
- 关键词:纳米FE玻璃微珠
- 热处理条件对BaSm_(0.3)Fe_(11.7)O_(19)铁氧体纤维结构演化和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金属盐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尺寸在1μm以下具有较大长径比的BaSm0.3Fe11.7O19铁氧体纤维.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前驱体纤维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50℃焙烧1 h后,BaSm0.3Fe11.7O19铁氧体相已基本形成,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BaSm0.3Fe11.7O19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纤维表面更加粗糙,片状结构明显.同时,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矫顽力(Hc)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晶粒尺寸为58.4 nm附近达到最大值(459.2 kA/m),表明BaSm0.3Fe11.7O19纤维的临界单畴尺寸在60 nm左右.在低温(-196℃)和室温(27℃)下样品的磁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与纳米晶的表面自旋有关.
- 孟献丰王云龙沈湘黔
- 关键词:纤维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