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12JSW-07)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汤金霞梅阳春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冲突——翻译伦理模式理论再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借鉴西方翻译伦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翻译伦理学是当今中国翻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在西方翻译伦理学诸流派中,由翻译的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构建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对中国翻译伦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以至于国内翻译界出现了要以该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国翻译伦理学的呼声。但该理论的前四种伦理在服务主体、主体定位和译者定位三个维度上的冲突导致它们互不兼容,旨在融合四种翻译伦理的承诺伦理也未能解决兼容性问题。因此,以翻译伦理模式为基础构建中国翻译伦理学的设想并不可行。
- 梅阳春汤金霞
- 范式、缺陷、新视角: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之透视
- 2013年
- 著名翻译家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呈现四种范式,即卞之琳英诗汉译研究,卞译《哈姆雷特》研究,卞之琳汉语新诗英译研究以及卞之琳的翻译与其汉语新诗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现有研究中也存在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重复,一些研究论据不足,结论牵强,研究者尚未就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当中的"似"原则和"译"原则的所指达成共识等缺陷。新语境下的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开展。
- 梅阳春汤金霞
- 关键词:范式
- 传承、超越——卞之琳“信、似、译”翻译三原则面面观被引量:1
- 2013年
-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是对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形似与神似","直译与意译"的传承和超越。卞之琳的"信"继承了严复"信"对原作对译作诚信的要求,但所指范围比后者广,尊重原作的程度比后者高;卞之琳的"似"继承了"形似与神似"对维系译文与原文的适当关联性的强调,但破除了"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无谓争论,为译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对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在范围上作了限定;卞之琳的"译"继承了"直译"和"意译"对翻译与创作关系的定位,但破除了"直译"、"意译"理论的二元对立,为译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汤金霞梅阳春
- 关键词:卞之琳直译意译
-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翻译伦理解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中蕴含的翻译伦理一直被国内翻译界忽视。卞之琳提出"信"是为了破除"信达雅"对译者的桎梏以及强调译文需要对原作忠实;提出"译"的目的是破除"直译""意译"的无谓争论和批判译界为追求译文的美感而对原文内容不忠的不当译风;提出"似"一方面是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无法做到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译文必须满足译入语文化规范的要求。"信"和"译"折射的都是翻译的再现伦理,"似"折射的是翻译的规范伦理,"以似致信"是卞之琳融合2种翻译伦理的方式。
- 梅阳春汤金霞
- 关键词:卞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