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7) 作品数:15 被引量:92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宏伟 邵建立 卜欠欠 曾慧兰 程飚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暨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形貌、超微结构、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尼古丁作用PDLFs后的细胞形貌及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尼古丁作用于PDLFs后,细胞固缩,出现大量空泡,水肿,胞核固缩崩解,粗面内质网扩张成池,线粒体嵴扩张;细胞增殖受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期和S期比例下降,凋亡率增高,周期阻滞和凋亡率随尼古丁浓度递增而增加;尼古丁作用后,PDLFs分泌bFGF和IGF-I水平下降,ICAM-1、VCAM-1、TGF-β1及VEGF水平均上升。结论:尼古丁使PDLFs形貌及超微结构出现凋亡改变,并抑制其增殖。尼古丁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影响PDLFs的修复功能。 陈慧中 卜欠欠 孔卫东 曾慧兰 李阳 刘宏伟关键词:尼古丁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细胞因子类 脂肪抽吸术后包扎裤的制作与应用 2013年 臀股沟、大腿、上下腹部及髂腰部等多部位联合脂肪抽吸术术后包扎困难,尤其是臀股沟和大腿部位。传统多采用弹性绷带包扎,易松动、移位,起不到加压固定作用,容易导致术后抽脂部位出现瘀肿和皮肤凹凸不平;而普通弹力包扎裤则穿脱不方便。脂肪抽吸术后24h内切口处渗出液量多, 黄海玲 刘宏伟 佘文莉 曹凤 刘晖关键词:脂肪抽吸 护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10^-5、1×10^-6、1×10^-7、1×10^-8mol/L)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Ft)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肖静 刘宏伟 程飚 肖丽玲 徐媛 李升红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增殖 迁移 分化 阻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l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Ⅱ及ATl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lR阻断剂Losartan(每天20mg/kg),在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TlR阻断剂Losartan对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TIR阻断剂Losartan对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分别为(63.55±2.57)%、(80.78±4.65)%。Losartan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82±4.08)%、(65.05±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1.93±0.17)mm,Losartan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0.75±0.16)mm、(1.49±0.1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7.15±0.42)mm2,Losartan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6.92±0.49)mm2、(4.91±0.35)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Losartan处理组创面局部EC.F、VEGF、bF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阻断剂抑制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产生,因而延缓了创面愈合的速度。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徐媛 肖静 肖丽玲 邵建立关键词:血管紧张素 创面愈合 几种再生医学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衰老是机体的自然进程,皮肤老化是机体衰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内源性(遗传、病理生理、心理等)及外源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的影响.内源性老化主要由遗传决定,常与机体其他器官共同发生,表现为皱纹产生、皮肤下垂和干燥.紫外线(UV)照射(光老化)是外源性皮肤老化的关键因素,长期接触UV的皮肤表现为粗糙、皱纹深乱、失去弹性,常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1]. 王婧薷 刘宏伟 付小兵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面部年轻化 可移植脂肪颗粒存放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制作了一款保存可移植脂肪颗粒存放器,应用于脂肪注射隆乳手术中。脂肪注射隆乳术由于技术要求,需要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低压力进行注射,以致手术操作时间长。为保证在注射移植过程中也能够保持颗粒脂肪的良好活性,我们将待移植脂肪存放于内装冰块的存放器内进行无菌低温保存,以提高脂肪组织存活率。自制的可移植脂肪颗粒存放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易于临床操作,易于清洁消毒灭菌,可重复使用,制造成本低,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黄海玲 刘宏伟 佘文莉 李升红 曹凤 刘晖关键词:脂肪移植 氯化钴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用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图谱,结合质谱技术鉴定、分析化学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前后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CoCl2作用人脐带MSC,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细胞总蛋白。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表达蛋白做质谱鉴定,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类。结果建立了CoCl2作用人脐带MSC的蛋白质组图谱,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1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其生物学功能涉及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修饰、脂类代谢、辅酶与辅基、细胞周期、免疫和防御、细胞结构和运动、信号转导、蛋白靶向和定位、神经细胞的活动、肌肉收缩等。其中过氧化物还原酶-1(Prdx1)表达下调,α-烯醇化酶(ENO1)、单胺囊泡转运蛋白1(VAT1)表达上调。结论低氧对人脐带MSC的影响涉及多蛋白及多个功能通路。 曾慧兰 钟启 贾海涛 覃永亮 卜欠欠 韩新爱 刘宏伟关键词:氯化钴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蛋白质组 创面修复“TIME”原则及其意义 被引量:52 2012年 背景: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的:全面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明确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和PubMed数据库(1994/2011),检索词分别为"TIME原则,创面准备,创面愈合"和"TIME principles,wound bed preparation,wound healing",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分析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原则及效果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498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2篇。TIME为创面处理过程中创床准备4项原则性的方法的首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tissue);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infection/inflammation);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moisture);E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edge of wound,non migrating)。目前TIME原则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创面处理指导工具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徐媛 刘宏伟关键词:创伤愈合 溃疡 清创 慢性创面 尼古丁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尼古丁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前后,一氧化氮(NO)、细胞内钙离子(Ca2+)的变化及α7nAch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尼古丁作用于MSCs后24、36、48 h,MSCs内NO的释放情况;尼古丁作用MSCs 24 hf,luo-3/AM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内Ca2+变化;用RT-qPCR检测尼古丁作用后α7nAchR的表达情况。结果:尼古丁作用MSCs 24、36 h后,各实验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但在48 h,质量浓度0.8与1.0 mg/mL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尼古丁作用后,各实验组质量浓度(0.6、0.8、1.0 mg/mL)的Ca2+荧光强度分别为(141.26±16.01)(、164.90±18.39)、(198.76±17.63),均高于对照组(119.30±14.14),其中质量浓度0.8、1.0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SCs可表达α7nAchR,且尼古丁作用后表达水平增高,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尼古丁可上调人脐带MSCs的α7nAchR表达,并通过刺激MSCs释放NO、升高细胞内Ca2+从而致MSCs凋亡。 覃永亮 曾慧兰 卜欠欠 钟启 韩新爱 陈洁 苏泽轩关键词:尼古丁 间充质干细胞 一氧化氮 钙离子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Ang)Ⅱ 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深Ⅱ度烧伤后即刻、3、7、14和21d取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T1和AT2的表达;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在正常皮肤,AT1和AT2表达强度较弱。但伤后第7天表达达高峰,14d降低,AT1的表达下调更明显。烧伤后7dPCNA阳性细胞数最多,14d后降低。烧伤后7~14dTUNEL阳性细胞数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下降。结论烧伤愈合过程中AT1和AT2的表达具时空特性,这种变化与创面修复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 谢光辉 刘宏伟 程飚 李升红 邱建勇 曹荣关键词:创面愈合 增殖 脱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