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8)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唐冰朱家源张凯朱斌胡坤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瘢痕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蛋白质组学研...
  • 3篇正常皮肤
  • 3篇皮肤
  • 3篇白质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手术
  • 2篇瘢痕疙瘩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再生
  • 2篇护理
  • 1篇新型免疫抑制...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伤患者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朱家源
  • 6篇唐冰
  • 4篇朱斌
  • 4篇张凯
  • 3篇胡志成
  • 3篇陈斌
  • 3篇黎明涛
  • 3篇胡坤华
  • 2篇谢肖霞
  • 2篇廖培娇
  • 2篇梁月英
  • 2篇陈楚芬
  • 2篇郭栋
  • 1篇刘付明英
  • 1篇曹小玲
  • 1篇马达
  • 1篇石芬

传媒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和筛选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中的特异蛋白质。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组织和3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差异双向电泳(2D-DIGE),选择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2 978、2 975和3 053。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我们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差异超过4倍的斑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36种不同蛋白,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达相同的16种蛋白,其中上调蛋白8种,下调蛋白8种;只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有11种不同蛋白,其中上调9种,下调2种;只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有9种不同蛋白,其中上调4种,下调5种。结论:蛋白质组学较好地显示了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进一步研究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有可能对揭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胡志成朱家源朱斌郭栋陈斌张凯胡坤华黎明涛唐冰
关键词: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波形蛋白OSTEOGLYCIN
应用细胞再生技术治疗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被引量:12
2014年
总结了21例应用细胞再生技术治疗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主要措施是手术后予心理护理、五官护理、创口敷料护理、饮食体位护理、功能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本组1例患者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于28d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为:7-10d有13例,10~18d有7例,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8±0.8)d,术后20例患者皮肤外观、弹性良好,面部表情自然,情绪表达充分,无畸形发生,随访1年,患者对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满意:1例2岁患儿出现小口畸形,半年后予整形治疗,效果满意。认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细致的五官护理及坚持功能锻炼是取得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
梁月英廖培娇唐冰谢肖霞陈楚芬
关键词:面部烧伤手术后护理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选择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点分别为2975和3053,对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4种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有11种,下调蛋白有13种。结论成功地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鉴定出增生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
胡志成朱斌朱家源郭栋陈斌张凯胡坤华黎明涛唐冰
关键词:瘢痕增生蛋白质组学
负压创面疗法及其装置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负压创面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上世纪90年代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封闭负压闭合(vacc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因其显著的疗效、安全性等优点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对于负压创面疗法,其作用机制、负压装置设备及其临床应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张凯朱家源唐冰朱斌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负压装置疗法创面安全性
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瘢痕疙瘩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方法2010年1月至6月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瘢痕疙瘩组织和3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选择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2978和3053,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斑点共有40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32种蛋白质,包括上调蛋白有20种,下调蛋白有12种。从功能上可分为载体蛋白(3种)、信号转导蛋白(4种)、增殖凋亡相关蛋白(2种)、细胞骨架蛋白(6种)、细胞外基质蛋白(8种)、免疫因子(3种)、肿瘤相关蛋白(2种)和未知功能蛋白(4种)。结论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显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对这些差异蛋白质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也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和依据。
唐冰胡志成朱斌陈斌张凯胡坤华黎明涛朱家源
关键词: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膜联蛋白V
应用ReCell细胞再生技术治疗26例小儿深度烧伤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Recell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患儿的围手术期术护理措施。方法手术前重视休克期护理、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及特殊部位的创面护理;术后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特殊的创口敷料护理、细致的生活护理、坚持协助功能康复锻炼、详尽的出院指导及重视延续性护理。结果 26例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为:5~7 d 5例,7~10 d 15例,10~14 d 5例,20 d 1例,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9±2.6)d;术后24例患者皮肤外观、弹性良好,面部表情自然,情绪表达充分,四肢关节功能良好,无畸形发生。随访1年,患者对远近期治疗效果表示满意;1例3岁患儿出现左手食指及中指轻度畸形,坚持电话随访半年督促家长协助功能锻炼后,患儿手指功能基本恢复;1例2岁患儿出现小口畸形及左眼睑轻度闭合不良,半年后予整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平稳度过休克期、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术后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生活护理及坚持协助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Recell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梁月英廖培娇朱家源谢肖霞陈楚芬刘付明英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于兔耳腹侧面瘢痕造模,每只兔每侧耳造模创面2个。按照完全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所有兔分为5组,每组8只,每组32个瘢痕创面,按照溶剂、不同浓度芬戈莫德分别注射的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芬戈莫德2.5 mg/m L组、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瘢痕造模成功后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创面瘢痕大小变化,给药后第5天取材,对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量化并比较两组瘢痕创面的瘢痕表皮厚度、瘢痕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芬戈莫德各浓度组兔耳余量瘢痕面积比明显缩小;芬戈莫德2.5 mg/m L组瘢痕表皮厚度为(120.250±6.042)μm,瘢痕表皮增厚明显,胶原沉积率降低,分别与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比较,芬戈莫德2.5 mg/m L组与瘢痕增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瘢痕形成增生有抑制作用,芬戈莫德浓度为2.5 mg/m L时效果最为显著。
马达唐冰石芬曹小玲朱家源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瘢痕增生芬戈莫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