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07-128)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 相关作者:宰金珉梅国雄宋林辉周峰刘益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考虑固结的基坑开挖回弹问题有限层求解被引量:5
- 2009年
- 在综述前人有关基坑变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开挖回弹量直接影响到基坑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后期沉降,但相关研究很少考虑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固结影响。现引入固结有限层法,通过增加开挖部分的耦合矩阵和开挖部分的渗透矩阵,建立三维横观各向同性土体考虑固结的开挖回弹问题的有限层求解格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分析开挖过程中坑底土体的动态固结过程和负孔压的消散规律,研究固结对坑底土体回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坑底土体的孔压随时间逐步消散,从负孔压慢慢消散到零,且符合Mandel-Cryer效应,坑底的回弹量随时间不断增加,且中心点回弹量较大,边缘点回弹量相对较小,总体成中心对称的倒锅底形。
- 宋林辉梅国雄宰金珉
- 关键词:固结有限层法
- 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岩土工程关键技术被引量:8
- 2008年
- 城市建设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动力,同时也给岩土工程学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避免地涉及基坑开挖支护、桩土相互作用、深基础抗浮以及埋深基础的变形等诸多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抓住上述问题与传统问题的不同点,在指出问题特殊性的同时,对每个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基坑开挖支护方面提出了能够考虑位移变化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在桩土相互作用方面提出广义复合桩基理论,实现桩、土承载分担比的明确化,在深基础抗浮方面通过试验证明实际的水浮力比理论值小,并提出考虑基础底板受力的抗浮设计方法.在埋深基础的变形方面指出开挖卸荷引起的应力计算方法的特殊性,并提出考虑回弹和固结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通过上述具体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当前风靡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
- 梅国雄宋林辉周峰宰金珉
-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基坑开挖支护桩土相互作用
- 粘土地基中的水浮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本文运用模型试验方法,对粘土层中深基础上的地下水浮力的力学效应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和地下水浮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的地下水浮力始终比按阿基米德定律计算的理论水浮力要小,具体的变化规律可用折减系数来表示,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水位刚达到时的折减系数达到0.3~0.4。随着时间的增长,折减系数逐步增大,最终达到0.65~0.72。
- 宋林辉刘益梅国雄宰金珉
- 关键词:深基础地下水浮力折减系数模型试验
- 地下水浮力折减试验研究被引量:37
- 2009年
- 通过运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处于不同环境中深基础上的地下水浮力的力学效应进行分析,主要探讨砂土层和黏土层中的地下水浮力折减情况,并对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和地下水浮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层中的地下水浮力基本不存在折减,实测值与按阿基米德定律计算的理论值基本相等;而黏土中的地下水浮力实测值始终比理论计算值要小,且水浮力受水位回升的高度和时间的影响,具体的变化规律可用折减系数来表示,低水位下和水位回升初期的折减系数较小,约为0.4左右,随着时间和水位的增长,折减系数逐步增大,最终达到0.70。地下水浮力的可折减性和变化的不确定性表明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浮力计算理论的必要性。
- 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
- 关键词:深基础地下水浮力折减系数模型试验
- 静压沉桩挤土机理探讨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针对预制桩在静压沉桩过程中出现的挤土现象,从土体小主应力方向加载的角度考虑,视浅层土体的隆起为小主应力方向(水平向)加载引起大主应力(垂直向应力)增加所致。在已有的柱形小孔扩张理论基础上,通过引入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了桩周土体隆起分界面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分析浅层土体的隆起量,并利用Randolph提出的深层土体径向位移解析公式给出深层土体的变形量。最后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与本文的数值解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近。
- 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周峰
- 关键词:静压桩挤土效应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