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1-004)

作品数:147 被引量:762H指数:14
相关作者:曹绪龙祝仰文张路丁伟赵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8篇理学
  • 32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活性剂
  • 30篇表面活性
  • 30篇表面活性剂
  • 27篇油藏
  • 23篇驱油
  • 19篇采收率
  • 18篇提高采收率
  • 17篇缔合
  • 17篇缔合聚合物
  • 17篇油田
  • 16篇原油
  • 16篇聚丙烯
  • 16篇复合驱
  • 16篇丙烯酰胺
  • 15篇离子
  • 14篇疏水
  • 14篇疏水缔合
  • 14篇疏水缔合聚合...
  • 13篇聚合物驱
  • 13篇丙烯

机构

  • 6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8篇中国石化胜利...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东北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化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23篇曹绪龙
  • 21篇祝仰文
  • 18篇张路
  • 18篇丁伟
  • 15篇赵濉
  • 15篇张磊
  • 9篇赵方剑
  • 8篇郭淑凤
  • 7篇王帅
  • 7篇徐志成
  • 7篇张继超
  • 7篇石静
  • 6篇曲广淼
  • 6篇宋新旺
  • 6篇李振泉
  • 6篇郭拥军
  • 6篇徐辉
  • 5篇黄光速
  • 5篇郭兰磊
  • 5篇靳志强

传媒

  • 25篇油田化学
  • 23篇油气地质与采...
  • 5篇应用化工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5篇石油学报(石...
  • 4篇石油化工高等...
  • 4篇石油化工
  • 3篇化工科技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石油化工应用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塑料工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16篇2016
  • 17篇2015
  • 28篇2014
  • 25篇2013
  • 13篇2012
  • 3篇2011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碱三元体系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2020年
强碱三元体系注入油层后,碱与矿物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及物理变化。强碱溶蚀岩石表面,溶蚀产物及黏土颗粒在油层渗流通道上运移沉淀,对渗流造成较大伤害。以A油田为研究对象,从碱对矿物组分的溶蚀性入手,通过渗流实验,借助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等,分析了强碱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及溶蚀后的矿物组分变化,进而研究对岩心渗流能力的影响。岩心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强碱三元体系长时间驱替后,注入压力上升约140 kPa,岩心渗透率平均下降18%。岩心原始孔隙结构在强碱的溶蚀和渗流冲刷下严重破坏,高岭石和蒙脱石等晶体结构被破坏。长时间驱替后,碱溶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及脱落的黏土颗粒运移堵塞和附着在孔喉通道壁面,使岩心的渗流能力下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驱替前、后岩石矿物表面特征发生变化,颗粒运移,元素含量也随之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强碱三元体系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王杰祥马涛马文国于春野秦昊良
关键词:扫描电镜矿物组分渗透率强碱储层伤害
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动态预测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在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过程中,由于注入的化学剂溶液黏度较高、渗流阻力大,相较于水驱阶段,注入化学剂后生产井的产液指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达到预设的配产要求。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的产液能力,严重制约了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在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和油藏数值模拟,首先以孤岛油田东区Ng3—4区块为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然后进行无因次产液指数影响因素研究,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建立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形成了一套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的动态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的数学形式简洁,模型中待定系数含义明确,提出的动态预测方法可以较好地拟合矿场实际动态数据。
姜颜波刘璐元福卿潘玉萍祝仰文魏翠华李峰
关键词:数值模拟数学模型
气液界面上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碱在气-液界面的聚集结构,分析了影响液膜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界面生成能对界面膜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增加表面活性剂在液膜上的浓度利于界面膜的稳定。通过表面活性剂头基与水分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可把表面活性剂周围的水分子分为3种类型:结合水、捕获水和自由水。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静电作用等束缚结合水和捕获水的能力与液膜稳定性密切相关,模拟发现磺基甜菜碱对水分子具有强烈的结合作用,是泡沫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丽娟石静赵方剑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构象气液界面单层膜
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的性能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胜坨油田地层温度大于80℃、地层水矿化度大于20000 mg/L、地层水钙镁离子大于500 mg/L,非均质性强。根据该油藏特点,室内研制了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在超高分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中加入聚合物强化剂。结果表明,强化剂加量由0增至2500 mg/L,驱油体系的表观黏度由7.8增至42.9 mPa·s,黏性模量由120增至315 mPa,弹性模量由0增至106 mPa。在模拟胜坨油田条件下,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超高分缔合聚合物、强化剂质量比4:1)老化60 d的黏度保留率为85.5%,好于改性聚丙烯酰胺(GXPAM)(66.2%),热稳定性良好。在非均质岩心中注入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2500 mg/L),高渗模型产液百分比由98.5%逐渐降低,最低值为32.7%;低渗模型产液百分比由1.5%逐渐增大,最大值为67.3%;后续水驱1.0 PV时,高渗模型产液百分比为58.5%,低渗模型的为41.5%,岩心非均质性得到明显改善。岩心渗透率级差分别为1:5和1:3时,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的采收率增幅为26.0%和10.9%,GXPAM的为14.8%和7.1%。强化聚合物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优于GXPAM,并且在高渗透率级差下的驱油效果较好。
李彬
关键词:强化剂高温高盐驱油效果胜坨油田
基于可视化实验和分形维数的B-PPG微观驱油特征研究
2020年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调驱是高含水老油田进行剩余油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高效驱替方式之一。结合可视化驱油实验和分形维数理论对B-PPG微观驱油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其油藏适应性和矿场增油效果。结果表明,B-PPG驱相对于水驱分形维数更低、驱替前缘更均匀、突破时间更长,能够有效扩大波及范围;B-PPG驱提高采收率值随孔喉比的增大和配位数的减小而增大,即非均质性较强、连通关系较差时,B-PPG驱能够大幅改善水驱开发效果;B-PPG颗粒的粒径与孔喉结构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对于配位数为3、孔喉比为3.0的可视化模型,50~70目的B-PPG驱突破时分形维数最小、提高采收率值最大,矿场实施B-PPG驱时应合理优选B-PPG粒径。
姜祖明
关键词:可视化实验分形维数提高采收率
高温高盐条件下APG-LC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与界面张力被引量:4
2013年
以制备耐高温高盐的泡沫复合驱油体系为主要目的,研究了不同配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s,APG)和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2-Undecyl-N-Carboxymethyl-N-Hydroxyethyl Imidazoline,LC)复合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泡沫量和泡沫稳定性等,并用SVT20N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分别测定了不同配比的APG-LC复合体系在不同浓度时的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APG与LC的配比会直接影响体系的界面张力,当其配比为6∶4且质量分数为0.3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
孟庆阳陈捷赵甜静杨黎明徐毅相明辉Andress Waag宋兴旺祝仰文
关键词:泡沫驱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
有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被引量:4
2016年
为明确有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有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6501能够有效降低正癸烷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浓度为2.0 g/L时6501溶液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稳态值为10-1m N/m;有机碱乙醇胺或二乙醇胺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将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2m N/m,这主要是由于有机碱能够影响烷醇酰胺的溶解性及其在界面上的分子排列,乙醇胺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大于二乙醇胺;聚合物类型对有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有较大影响,加入水溶性聚合物后的有机碱三元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可降至10-3m N/m,而加入疏水缔合聚合物后的有机碱三元体系与正癸烷间界面张力瞬时值升高,稳态值变化不大,保持在10-1m N/m数量级。
郭淑凤
关键词:乙醇胺二乙醇胺烷醇酰胺正构烷烃
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被引量:19
2018年
聚合物在特高温(95~120℃)中低渗透率(50~100 mD)油藏易降解且难注入,为进一步提高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建立乳液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和乳化增粘性能评价方法,并对乳液表面活性剂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研发了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即在温度为110℃条件下形成增粘型乳液,增溶水率大于90%,乳化增粘率大于100%。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乳化增粘型乳液表面活性剂和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的组合驱油方式可提高采收率为17.7%~22.1%。在纯化油田纯17-1单元开展乳液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验,2017年2月交替注入3轮次,油井已见到明显降水增油效果。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创建了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型开发方式,为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吴伟
关键词:乳化性能提高采收率
稠油脱水中掺稀比的优化实验被引量:4
2014年
掺稀油降黏脱水是提高稠油脱水效率、降低脱水能耗的重要方法。为了进行掺稀比的优化,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对稠油脱水中掺稀油的比例与脱水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原油含水降低,稠油的当量含水不一定降低;存在稠油当量含水最优掺稀比。掺稀油工艺参数优化时,应以稠油当量含水作为优化指标。
郭长会何利民辛迎春
关键词:稠油稀油脱水沉降
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泡沫流体的特性及调驱机理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玻璃微观刻蚀模型和填砂岩心模型,考察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的可入性、稳定性和再生性,研究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微观调驱机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存在最低注入压力;渗透率越大泡沫流体的稳定性越好;泡沫流体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再生性与孔喉大小、孔喉比和孔隙配位数密切相关;泡沫流体在不同的孔喉中可通过洗油作用和调堵作用提高采收率,但贡献率不同,在高渗透率大孔喉中以调堵作用为主,在低渗透率较小孔喉中以洗油作用为主,并认为泡沫流体在改善地层非均质性方面的应用将会成为今后油田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胡渤
关键词:泡沫流体稳定性调驱机理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