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KM200711417013)

作品数:4 被引量:195H指数:3
相关作者:孟斌郑丽敏于慧丽贾磊张景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空间结构
  • 1篇集聚区
  • 1篇简单随机抽样
  • 1篇交通方式
  • 1篇办公
  • 1篇城市
  • 1篇城市空间结构
  • 1篇抽样方法

机构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孟斌
  • 2篇于慧丽
  • 2篇郑丽敏
  • 1篇张景秋
  • 1篇么贵芬
  • 1篇贾磊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9
2011年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区居民通勤时间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从2005年38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43.6分钟,通勤时间增长显著。通过比较城八区居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发现内城居民的通勤状况有所改善,而城近郊区居民通勤状况则不乐观,通勤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将社会经济属性不同的人群的通勤时间进行比较,也发现通勤时间变化和年龄、学历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通勤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铁建设等交通发展因素以及居民通勤方式的变化对居民通勤时间大幅增加影响显著,同时通过对典型就业集中区域和居住功能为主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城市规划中对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也对居民的通勤时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孟斌郑丽敏于慧丽
关键词:交通方式影响因素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运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北京城区范围内的976个写字楼点位为基础,辨析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存在状态、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为研究北京城市办公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提供方法借鉴。研究认为,北京城市内部存在明显的办公集聚区,并且空间偏向差异显著,一级集聚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且集聚方向与交通线方向一致,近3/4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只有1/4分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形成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不同特点。究其原因,第一,经济功能分化催生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产生;第二,行政区界限成为办公空间扩展的天然屏障;第三,城市功能定位引导办公集聚区分布。CBD、金融街、中关村和上地是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办公集聚区。
张景秋贾磊孟斌
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被引量:144
2009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北京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在近万份实际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角度审视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城市居民单程通勤时间为38分钟,其中通勤时间超过40分钟的人群比例为43.7%,可见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程度比较严重;同时,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角度都可以发现北京居民职住分离现象在区县尺度和街道尺度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而言城市中心区域职住分离情况好于郊区,在郊区中重点开发的卫星城镇工作机会较多,在这些区域就业者的职住分离问题并不严重;而一些重点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由于功能过于单一,这些区域的居民职住分离问题十分突出。集聚分析表明,北京市存在明显的就业和居住集聚区,并且两者在空间上的错位比较明显;对城市居民的通勤流向的分析表明,向心流还是主体通勤方向,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逆向通勤,表明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正在逐渐演变。
孟斌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大样本的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基础,对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方案进行研究,对两次抽样结果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1)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抽样调查应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在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并且研究对象具有空间相关性时,抽样调查选择空间分层抽样更为合理。2)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时,通过综合因素进行分层可以提高分层效率,并且使得抽样样本点的布局更加合理。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
关键词:简单随机抽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