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NY[2010]3024)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文龙于玮台范广玉韦卫胡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蜡蝉
  • 4篇碧蛾蜡蝉
  • 3篇成虫
  • 2篇电镜
  • 2篇电镜扫描
  • 2篇行为习性
  • 2篇习性
  • 2篇空间分布型
  • 2篇分布型
  • 2篇感器
  • 2篇茶树
  • 2篇茶园
  • 2篇抽样技术
  • 2篇触角
  • 1篇电镜扫描观察
  • 1篇性腺
  • 1篇扫描电镜
  • 1篇蜕皮
  • 1篇趋光性
  • 1篇习性研究

机构

  • 8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陈文龙
  • 4篇于玮台
  • 2篇范广玉
  • 1篇胡文静
  • 1篇韦卫

传媒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可可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2013年
该文采用了6种聚集度指标,2种回归模型对可可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均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探讨了Iwao理论抽样模型及Willson序贯抽样技术,从而确定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不同抽样点数下的累积虫口量.
范广玉陈文龙
关键词:茶园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碧蛾蜡蝉行为习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碧蛾蜡蝉7种重要的行为习性,包括若虫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成虫取食活动、若虫和成虫趋光性。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多在傍晚和凌晨蜕皮,耗时32~108 min不等,蜕皮时腹部不断向前伸直延伸;成虫羽化持续50 min左右完成,日羽化高峰在8:00~12:00及18:00左右;交尾一般在夜晚,弱光下进行,田间不易发现。交尾时有两种姿势,主要是雌虫固着于枝条,雄虫主动展翅求偶,雄虫翅展成30°左右锐角,交配时间长达35~60 min不等,交尾结束时,雄虫会轻微扇动翅;成虫一般在交尾后3~6 d产卵,雌虫产卵昼夜呈"M"型,有两个高峰,分别在20点左右及深夜。产卵时翅闭合,用产卵器在枝条上下划动刻出梭形刻点,每产一粒150~180 s,产完一粒后,向前爬行1~2 mm继续产卵,形成一条产卵刻痕,多条产卵刻痕在茶枝上形成几条平行纵列,每条平均约由23个刻点组成,略突于枝条表皮外;碧蛾蜡蝉成若虫对黑光和紫光两种短波光有明显趋性,对振动敏感;低龄若虫多聚集在嫩叶背面取食,高龄若虫及成虫聚集停栖在寄主植物枝条上,呈"1"字形或两排"1"字形排开取食。研究结果对研究碧蛾蜡蝉发育历期及田间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于玮台陈文龙
关键词:碧蛾蜡蝉行为习性产卵
碧蛾蜡蝉成虫触角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碧蛾蜡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显示碧蛾蜡蝉成虫触角为刚毛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雌虫触角稍长于雄虫;雌、雄成虫感器数量不多,但感器类型丰富,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具弯钩感器、带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廓形感器、三角形感器、耳形感器共7类.两性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弯钩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仅分布在雄虫触角柄节,而带状感器和耳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虫触角柄节.雌、雄成虫触角鞭节均未发现有感器的存在.
于玮台陈文龙
关键词:碧蛾蜡蝉触角感器
碧蛾蜡蝉卵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给碧蛾蜡蝉的防治、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参考,主要进行了茶碧蛾蜡蝉着卵分布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测定了碧蛾蜡蝉卵在茶园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分别探讨了Iwao、Willson的2种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卵在茶园呈聚集分布,根据Blackith提出的分析方法,认为聚集分布原因是昆虫自身行为引起。Iwao序贯抽样法需调查64株(1块卵的误差)或256株(0.5块卵的误差)才能最后确定茶园卵块密度,而Willson序贯抽样法只需调查10株即可确定茶园卵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于玮台陈文龙
关键词:茶园碧蛾蜡蝉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碧蛾蜡蝉行为习性的观察
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ma Walker)为茶树主要害虫。本文观察了碧蛾蜡蝉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雌虫产卵纵向产于茶树冠层,一般每列刻痕有2~19个刻点,每个刻点有1粒卵,刻痕均是稍突出于枝条表...
于玮台陈文龙
关键词:碧蛾蜡蝉茶树害虫行为习性趋光性蜕皮
二个不同发育阶段茶银尺蠖雌蛾性腺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雌蛾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探索信息素的合成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位于第8、9/10腹节的节间膜上,由其表皮下方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并几乎覆盖整个节间膜形成一个近乎完整的环状。成熟雌蛾(3日龄)性腺的超微结构照片显示性腺细胞具有发达的微绒毛、质膜内褶、大量的脂滴、细胞间的运输孔道以及细胞桥粒等结构组织。而在未成熟雌蛾(羽化5h内)性腺细胞内,这些结构均明显缺失或发育不完整。
胡文静陈文龙韦卫
关键词:超微结构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在茶树半翅目害虫上的应用及展望
2012年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是一种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植物组织中刺探行为引起的电信号变化技术。本文对EPG技术基本原理及采用该技术分析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在茶树上取食情况和目前该技术的应用作了相关阐述,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在茶树上半翅目害虫防治方面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于玮台陈文龙
关键词:EPG刺吸式口器昆虫
可可广翅蜡蝉成虫触角的电镜扫描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可可广翅蜡蝉成虫触角的形态及其感器的类型和分布.共发现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锥形感器、三角形感器、耳廓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除柱形感器外,其他类型的感器在雌、雄虫触角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无较大差异,而柱形感器仅见于雌虫触角,雄虫未见.各种感器主要分布在柄节端部,而鞭节上未发现任何感器.此外,在柄节端部还发现一种由多个三角形感器和耳廓形感器形成的感器簇.
范广玉陈文龙
关键词:扫描电镜触角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