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14)

作品数:65 被引量:627H指数:17
相关作者:区又君李加儿柳学周徐永江陈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3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石斑
  • 18篇石斑鱼
  • 18篇斑鱼
  • 10篇卵形鲳鲹
  • 9篇七带石斑鱼
  • 9篇超微
  • 9篇超微结构
  • 8篇驼背鲈
  • 8篇波纹唇鱼
  • 7篇胚胎
  • 6篇胚胎发育
  • 6篇组织学
  • 6篇饥饿
  • 5篇星鲽
  • 4篇盐度
  • 4篇幼鱼
  • 4篇稚鱼
  • 4篇条斑星鲽
  • 4篇条石鲷
  • 4篇染色

机构

  • 3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8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海南大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烟台开发区天...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广东省大亚湾...
  • 1篇滦南县水产服...
  • 1篇通辽市畜牧兽...

作者

  • 35篇区又君
  • 32篇李加儿
  • 11篇柳学周
  • 8篇陈超
  • 8篇徐永江
  • 8篇陈国华
  • 7篇勾效伟
  • 6篇廖光勇
  • 5篇廖锐
  • 5篇王永波
  • 5篇王珺
  • 5篇苏慧
  • 4篇尹绍武
  • 4篇骆剑
  • 4篇庄志猛
  • 4篇何永亮
  • 4篇王永翠
  • 4篇蔡文超
  • 4篇王妍妍
  • 4篇张本

传媒

  • 10篇渔业科学进展
  • 7篇南方水产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水产学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Curren...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布在中间部。驼背鲈脑垂体中只有1种GTH分泌细胞,只是呈多种形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鱼类脑垂体的结构,为驼背鲈的繁育和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王静香李加儿区又君王刚
关键词:驼背鲈脑垂体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七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septemfasci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两部分组成,没有明显的中片,头部前段无顶体,主要有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细胞核,核中主要是致密的染色质,还分布有一些核泡,核外由核膜包围,将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核膜最前端紧贴质膜,核后端有植入窝,近端中心粒和中心粒间体位于其中。头部后端为袖套结构,由质膜包围的袖套结构延伸到后部,使整个头部呈椭球形,质膜后端沿鞭毛形成一个袖套腔,袖套结构中分布有中心粒复合体、线粒体以及囊泡等。精子细胞的细胞膜不光滑,呈现小的皱折。七带石斑鱼精子的尾部细长,紧接于头部细胞核,穿过袖套腔,通过基体与核紧密结合,中心粒复合体也位于此,且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呈钝角,鞭毛的轴丝由此形成,基体与鞭毛间的过渡区轴丝无中央微管,呈"9+0"型。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其起始端开始于前端基体,轴丝外仅有少许细胞质。
廖光勇区又君李加儿陈超庄志猛
关键词:七带石斑鱼精子超微结构
盐度对卵形鲳鲹幼鱼渗透压调节和饥饿失重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探讨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渗透压调节的影响,研究了深水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幼鱼鳃Na+-K+-ATP酶(NKA)活性,血浆、鳃和肾渗透压以及饥饿失重在盐度渐变条件下的反应。实验设5个盐度梯度组,分别为5、15、25、30和35。结果显示,鳃NKA活性除盐度15外都呈先下降后升高随之回落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在2 d后的各时间节点随盐度变化呈"U"型分布;血浆渗透压在相同盐度下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随后回落并趋于稳定,2 d后在各时间节点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30和35组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肾脏对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比鳃敏感,在低盐度时(30以下),鰓和肾共同完成对渗透压的调节,在较高盐度(30以上),肾对渗透压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盐度变化对卵形鲳鲹的饥饿失重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卵形鲳鲹幼鱼对盐度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在盐度5—35范围内的盐度变化均能适应,一般在1—2 d内可达到稳定,且更适于在低盐度水环境中生活。
区又君范春燕李加儿于娜
关键词:卵形鲳鲹NA+-K+-ATP酶渗透压
卵形鲳鲹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消化道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口咽腔较小,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突起;上下颌无齿,鳃耙内侧具有绒毛状细齿,口咽腔具有多种类型齿;食道粗短,内表面分布有许多较为宽大的黏膜褶;胃呈"U"形,盲囊部明显,贲门部和盲囊部具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前、中、后肠黏膜褶丰富,后肠黏液细胞密度最大,肠长比为0.61;幽门盲囊细长,有25~35条。消化腺为肝胰脏。食道以Ⅰ型黏液细胞为主,贲门部以Ⅰ型和Ⅲ型黏液细胞为主,盲囊部、幽门部、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以Ⅲ型黏液细胞为主,后肠以Ⅱ型黏液细胞为主。
区又君李加儿勾效伟
关键词:卵形鲳鲹消化道组织学组织化学
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4
2012年
比较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lucidus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微结构,总结了4种鱼耳石形态的异同鉴别特征.结果表明:矢耳石呈长圆形或者盾形,基叶、翼叶、后基叶、副基叶以及中央突均不发达,主凹槽明显且贯穿整个耳石,背面具数个圆形晶状突或尖形晶状突或两者兼有.星耳石翼叶较基叶发达,中央突发达,为粗壮突起,四周边缘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叶形晶状突,为宽叶形或窄叶形.黄唇鱼、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微耳石略呈纺锤体形,丁氏(鱼或)的微耳石略呈长方形.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平均长高比分别为1.259~1.890、1.332~1.531和0.643~0.716.矢耳石长占体长的比为4%~6%,矢耳石高占体长的比为2%~5%.矢耳石仅有1个中心核和1个原基,星耳石大部分具1个中心核和1个原基,但也有少数具有1个以上的中心核或原基.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李刘冬勾效伟
关键词:黄唇鱼大黄鱼棘头梅童鱼耳石微结构
斜带石斑鱼仔鱼变态过程中甲状腺的发育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长期以来,许多海水鱼仔稚鱼培育阶段的一大难题是成活率低。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大规模苗种培育仍未很好解决,仔鱼经历第二背鳍棘从生长到吸收的变态过程时死亡率很高。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仔鱼的变态过程和提高仔鱼存活率。因此,了解仔鱼甲状腺的发育变化特点有重要意义。
唐啸尘刘晓春林浩然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仔鱼甲状腺发育
卵形鲳鲹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鲹研究了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观察发现,仔稚鱼鳃的早期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鳃耙未出现,仔鱼主要依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丝分化、发育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逐渐形成,具备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第3阶段(18日龄之后)为鳃器官生长发育完善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发育完善,鳃的形态和功能与成鱼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鳃丝总数随仔稚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个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随仔稚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表明,卵形鲳鲳鲹的分化和发育是与仔、稚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功能的完善相一致的。
区又君何永亮李加儿
关键词:卵形鲳鲹胚后发育分化
驼背鲈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2011年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的颗粒形态大小和细胞核的形态,可将粒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粒细胞、II型粒细胞、III型粒细胞和IV型粒细胞。单核细胞圆形,表面较平整,偶有伪足伸出,空泡多见;淋巴细胞的胞质少,仅在细胞核边缘处形成薄薄的一层,细胞器少;血栓细胞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呈带状分布,胞质中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少量的线粒体;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成层分布包绕在核周围。此外可见到嗜曙红细胞吞噬红细胞、血栓细胞成群聚集分布的现象。
王静香李加儿区又君王永翠
关键词:驼背鲈血细胞显微结构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被引量:17
2008年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6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的5种同工酶(EST、LDH、MDH、ME和A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种同工酶的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Est-1在这6种组织中都存在,Est-2只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LDH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共检测到3条谱带,Ldh-2只存在于肾脏中;M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Mdh-1表达为MDH1和MDH2 2条酶带,Mdh-2表达为MDH3 1条酶带,在肝脏中的活性最强;ME由1个基因位点编码,只检测到1条酶带,肝脏的含量丰富;A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只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共检测到3条谱带。
齐旭东区又君
关键词:卵形鲳鲹同工酶
条斑星鲽CYP19a基因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10年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作为P450细胞色素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性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末端酶,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P450arom由CYP19单基因编码。但是在鱼类中存在两种P450芳香化酶,分为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和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它们由不同的基因(CYP19a和CYP19b)编码,分布在不同的组织。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 cDNA扩增克隆,在国内外首次获得全长为2167bp的条斑星鲽CYP19a cDNA序列,并将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450arom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存在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通过RT-PCR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条斑星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9a基因主要在脑、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其次在肠、肝脏、肾脏也有少量表达。同时也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处于不同发育期的精巢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Ⅱ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Ⅴ期精巢中表达量最低。
金国雄温海深柳学周何峰李吉方陈彩芳史宝张葭人陈晓燕史丹杨艳平
关键词:条斑星鲽克隆MRNA表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