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10) 作品数:54 被引量:423 H指数:15 相关作者: 李家乐 张国范 杨凤 闫喜武 张跃环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菲律宾蛤仔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 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3个全同胞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n=90),但孵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n=90)。在不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生长情况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C2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F2平均壳长大28.24%,且差异显著(P<0.05,n=90)。D3绝对生长最大比平均值高37.24%。稚贝期间,40日龄I1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78.29%,且差异显著(P<0.05,n=90)。I1绝对生长也最大比平均值高87.61%,其中400~500μm个体占30%,500μm以上个体占53.33%,家系内个体趋于大型化,而B1、B3家系内个体生长性状出现衰退现象,趋于小型化,300μm以下个体分别占整个家系的83.33%、90%。在相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存活率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I2存活率最高比平均存活率高94.14%,E3存活率最低比平均存活率低72.65%。稚贝期间,40日龄时各家系稚贝的存活率较高,都在85%以上。变态期间,同胞家系出现变态延迟及变态规格小型化现象。附着变态时间从第15天延迟至22天,变态平均规格为(193.18±12.15)μm,K1变态最小规格为(183.00±14.42)μm,以K为父本的3个家系变态规格普遍偏小,表现出父本效应。各家系变态率不同,存在明显差异,E3家系变态率最高为(94.33%±0.58%),B2家系变态率最低为(7.33%±2.08%)。综合33个同胞家系的各项指标,I1早期生长抗逆性状最优,可进一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闫喜武 霍忠明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家系 发育 文蛤不同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 eretrix m 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林志华 贾守菊 董迎辉 柴雪良 陆荣茂 张永普关键词:文蛤 地理群体 同工酶 泥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泥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研究,完善了泥蚶受精生物学的特点和胚胎发育时序,并首次发现了泥蚶存在多精入卵现象。泥蚶成熟未受精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 姚韩韩 林志华 董迎辉 朱东丽 沈和定关键词:泥蚶 受精 细胞学研究 文献传递 文蛤疾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9年 刘连生 闫茂仓 赵海泉 李国 马爱敏 林志华关键词:文蛤 疾病 病理学 不同群体缢蛏营养成分的多元性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本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缢蛏的总蛋白、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灰分、呈味核苷酸、甜菜碱、游离总糖、肌球蛋白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其中,脂肪酸、游离总糖、外套膜中呈味核苷酸及肌球蛋白含量均呈现出春季含量明显高于秋季的规律(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p<0.05),甜菜碱含量无显著差异。春季的长街种群优势主要体现在甜菜碱、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的含量;秋季的长街种群缢蛏优势主要体现在游离总糖、脂肪、肌球蛋白明显高于当季的其他种群(p<0.05)。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缢蛏营养的多样性,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养殖缢蛏,滩涂养殖方式的缢蛏品质上明显优于围塘养殖缢蛏,聚类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各样品最终可以聚为两类,即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 李太武 林叶 苏秀榕关键词:缢蛏 脂肪酸 氨基酸 菲律宾蛤仔橙色家系F2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研究 于2008年8月,采用"壳色协同选择"方法,在菲律宾蛤仔30个全同胞家系F中,挑选存活率最高的橙色家系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在家系选择实验中,橙色家系F继续保持了F存活率高的特点,平均存活率... 闫喜武 霍忠明 张跃环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家系选择 文献传递 菲律宾蛤仔家系选择及近交效应研究 以2007年建立的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为材料,从中选择出具有优良表型性状的9个家系(A,B……I),采用家系内近交和家系间混交的方式建立子了9个近交家系(A,B……I)和1个混交家系(O)。结果表明:家系子一代中I生长最... 霍忠明 闫喜武 张跃环关键词:家系选择 实验组 文献传递 饥饿再投喂对缢蛏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0年 在海水温度8~11℃,盐度20~22,pH7.4~7.9的条件下,将采自福建宁德的5种规格缢蛏(平均壳长0.7cm、1.4cm、2.0cm、4.0cm、6.0cm分别记为N1、N2、N3、N4、N5,其中N1、N2、N3为稚贝)饥饿6d后投喂单胞藻5d,以淀粉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了饥饿再投喂期间不同规格缢蛏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过程,对缢蛏的补偿生长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缢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有随个体增大而下降的趋势,总抗氧化能力随个体增大而升高。饥饿阶段:N1组消化酶活力迅速大幅下降,N2、N3、N4组不同程度升高后下降,N5组在饥饿期间无明显变化;丙二醛含量显著(除N3)降低(P<0.05),2~3d时降至最低,此后开始上升。恢复投喂后各组消化酶活力分别在1~4d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P<0.05)。恢复投喂3d后N1、N4、N5组丙二醛含量降至显著小于饥饿前水平(P<0.05)。试验期间各规格缢蛏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果表明饥饿再投喂对缢蛏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其消化能力,说明可设置合理的饥饿再投喂模式使缢蛏发生补偿生长。 章承军 刘健 陈锦辉 吴建辉 李家乐 王玲 沈和定关键词:缢蛏 消化酶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泥蚶(♀)×毛蚶(♂)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母本、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为父本,运用同步催产法,同时收集泥蚶的卵和毛蚶的精子进行人工杂交授精;在受精过程开始... 朱东丽 林志华 董迎辉 柴雪良 姚韩韩 王昭萍关键词:泥蚶 毛蚶 杂交 受精 早期胚胎 文献传递 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2年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5mm时,随规格增大而增大,当稚贝规格>9.5mm时,耐淡水浸泡能力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经干露和淡水浸泡的稚贝在开始7d内生长缓慢,生长速度远不及未经处理的稚贝,7d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经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杨凤 谭文明 闫喜武 张国范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干露 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