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YB201210)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葛士建王淑莹彭永臻路聪聪杨锦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苯酚
  • 2篇脱氮
  • 2篇污泥
  • 2篇硝化
  • 2篇氨氧化
  • 1篇短程硝化
  • 1篇氧化菌
  • 1篇氧化速率
  • 1篇抑制动力学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物
  • 1篇脱氮系统
  • 1篇污泥沉降
  • 1篇污泥沉降性
  • 1篇污泥性能
  • 1篇污水
  • 1篇污水生物
  • 1篇硝化速率
  • 1篇累及
  • 1篇氨氧化菌

机构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作者

  • 3篇路聪聪
  • 3篇彭永臻
  • 3篇王淑莹
  • 3篇葛士建
  • 2篇张琼
  • 2篇杨锦辉
  • 1篇曹旭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苯酚对氨氧化菌硝化和污泥性能冲击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以苯酚为毒性抑制剂,短程硝化污泥为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氨氧化菌硝化过程的抑制特性和抑制动力学,以及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呼吸速率的短期冲击影响。结果表明,55mg.L-1苯酚的存在使硝化速率降低37%;低浓度苯酚条件下(<80mg.L-1)符合Monod单分子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可逆性抑制,恢复后呼吸速率可达20~25mg O2.L-1.h-1;且因接种污泥含大量异养菌使得抑制常数(52.871mg.L-1)远大于纯硝化菌群系统。另外,苯酚的存在促使菌群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产生更多的胞外聚合物(EPS)抵抗环境变化。苯酚浓度升至135mg.L-1时,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增加87.4%和311.7%;而且EPS组分发生相应变化,蛋白质/多糖(P/C)与初始COD/氨氮(C/N)比呈负相关性,P/C从22.1降至3.80。
路聪聪葛士建王淑莹曹旭彭永臻
关键词:短程硝化氨氧化菌抑制动力学苯酚胞外聚合物
苯酚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亚硝积累及污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SBR缺氧/好氧反应工艺,研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脱氮过程中亚硝积累与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在0~90mg·L-1变化时系统出现2次明显亚硝酸盐积累,最终稳定维持在70%±5%,低浓度(0~30mg·L-1)系统亚硝酸盐积累恢复是微生物改变自身结构及分泌胞外聚合物导致;高浓度(60~90mg·L-1)苯酚条件下亚硝积累是由于苯酚对AOB(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氨氮氧化细菌)和NOB(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亚硝酸氧化细菌)抑制作用引起的微生物种群改变形成。氨氮氧化速率和氮氧化物生成速率由10.85mg N.(g MLSS)-1.h-1和10.12mg N·g(MLSS)-1.h-1降低至2.79mg N·g(MLSS)-1.h-1和2.32mg N·g(MLSS)-1.h-1,亚硝酸盐积累率和氮氧化物生成速率呈现负相关性,与苯酚浓度呈正相关;荧光原位杂交表明苯酚的抑制使得硝化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AOB相对数量由2.80%增加为9.30%。苯酚的可降解性使得系统污泥浓度由2500mg·L-1左右上升至5870mg·L-1。当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胞外聚合物)总量由67.20mg.(g VSS)-1减少至32.10mg·g(VSS)-1时,SVI从165ml·g-1降到50ml·g-1。亚硝酸盐积累、丝状菌和胞外聚合物是引起活性污泥系统SVI变化的原因,其中NAR影响最大,丝状菌次之。
路聪聪王淑莹葛士建张琼杨锦辉彭永臻
关键词:苯酚硝化速率污泥沉降性
苯酚冲击负荷对前置反硝化系统脱氮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短期静态试验和长期前置反硝化SBR工艺处理含苯酚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苯酚质量浓度(0-175mg/L)增大,2个试验中污泥氨氧化速率均逐渐减小,短期试验中最大比基质利用速率由2.898d叫变成O.694d^-1;在前置反硝化系统中,平均氨氧化速率为4.091mg/(g·h),是静态试验(1.812mg/(g·h))的2.26倍,且氨氧化速率与苯酚质量浓度的比值为一恒定值(-0.031±0.005);在0—5h内苯酚与氨氮同时被去除,去除率分别为24.2%和23.5%;受苯酚冲击系统硝化作用破坏后通过自身结构调整15-18d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较高质量浓度(60-90mg/L)的苯酚毒性抑制作用使微生物形态结构受到不可逆破坏,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中DNA质量分数由2.53mg儋增加至34.6mg/g。
路聪聪王淑莹葛士建张琼杨锦辉彭永臻
关键词:苯酚氨氧化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