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96)

作品数:15 被引量:463H指数:10
相关作者:夏正楷杨晓燕王赞红刘德成崔之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全新世
  • 2篇遗址
  • 2篇灾害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背景
  • 2篇中全新世
  • 2篇粒度特征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喇家遗址
  • 2篇环境变化
  • 2篇环境演变
  • 2篇降尘
  • 2篇古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结构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科学
  • 1篇软体动物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夏正楷
  • 4篇杨晓燕
  • 3篇王赞红
  • 3篇刘德成
  • 2篇董广辉
  • 2篇崔之久
  • 1篇孙雄伟
  • 1篇赵青春
  • 1篇梁亮
  • 1篇陈福友
  • 1篇岳升阳
  • 1篇叶茂林
  • 1篇吴庆龙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古代文明辑刊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尘暴降尘与非尘暴降尘的粒度特征被引量:41
2003年
据搬运风力大小和源区差别将大气降尘分为尘暴降尘和非尘暴降尘。选择典型尘暴和非尘暴天气搜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类降尘物除外观色泽不同外,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粒径为5-6准和> 8准的颗粒物是大气降尘的较稳定组分。尘暴降尘粒度比非尘暴降尘偏粗,分选更差。典型非尘暴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尘暴降尘呈现双峰态粒度分布特征,其原因是远近距离共同搬运和强烈气流对粗细颗粒的混合搬运共同作用。现代尘暴和非尘暴降尘粒度分布曲线与黄土—古土壤的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但现代尘暴和非尘暴降尘与黄土—古土壤的粒度参数存在差异,表明降尘堆积物受到环境改造作用的影响,黄土化过程使降尘堆积物丧失一部分风成特征。
王赞红
关键词:粒度特征尘暴降尘
青海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土壤微形态研究的任务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土壤微结构,这对重建土壤形成时的环境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初步分析了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在喇家遗址内的土壤微结构中发现有铁质胶膜,表明了局部较强的淋溶作用。喇家遗址外的土壤微结构中孔隙较多,出现了大量暗色矿物,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定向排列特征,显示了成壤过程中受到生物的扰动和水流作用的影响。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
关键词:喇家遗址土壤微形态土壤微结构水流
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被引量:103
2005年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的黄河二级阶地面上沉积了厚约2m左右的平流沉积物,每次洪水形成1个由红色粘 土水平层和黑灰色粘土水平层组成的洪水单元。对研究剖面洪水沉积层的磁化率测量区分出了14个洪水单元, 代表了14次特大洪水的发生;利用盆地内的考古资料,将古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定为3700~2800aB.P.。粒度分 析表明官亭盆地平流沉积的沉积物几乎全部由粒径小于4的悬移物质组成,其分选系数>2,偏度<0,峰态中等。 与黄河中游进行比较,官亭盆地的平流沉积粒级更小,偏度更小且呈负偏。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
关键词:黄河上游
北京2002年3月20~21日尘暴过程的降尘量与降尘粒度特征被引量:49
2004年
本文对 2 0 0 2年 3月 2 0~ 2 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尘暴过程进行了降尘量和降尘粒度的研究。通过对分时段监测取得的 1 3组降尘样品进行降尘量和粒度测定 ,结合风速变化情况 ,可将本次尘暴分为尘暴前期和尘暴后期两个过程。降尘量和粒度参数值在尘暴前期和后期都呈现不同特征。结论认为 ,风速是降尘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当风速进一步增大时 ,降尘量反而有所下降。说明北京地区尘暴降尘量除受本地风速影响外 ,还与粉尘浓度等特征有关。尘暴降尘的粒度基本呈双峰态分布。本次尘暴初始降尘主要为细粒径颗粒 ,尘暴前期降尘粒径随风速而变化 ,尘暴后期降尘粒径基本维持在 5~
王赞红夏正楷
关键词:风速降尘量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被引量:122
2003年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这场自然灾害导致了喇家遗址的毁灭,其中黄河异常洪水可能是史前人类遭受灭顶之灾的主要元凶。喇家遗址灾难事件及其原因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加深对4 kaBP前后黄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的认识,而且对于揭示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也具有一定意义。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
关键词:喇家遗址齐家文化
我国中原地区3500 aBP前后的异常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被引量:48
2003年
我国中原地区的新寨期(3550~3400aBP)属新石器文化晚期,是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夏文化)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河南新寨遗址新寨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是一个异常洪水时期,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古代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孢粉分析和氧、碳同位素测定表明,相对于龙山期和二里头期干燥-半干燥的气候环境,新寨期气候明显变湿。气候的突然变湿与异常洪水事件同期出现,说明气候的转型可能是导致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中原地区3500aBP前后环境演变的认识,而且由于此时恰好处于华夏文明起源的前夜,因此也为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夏正楷王赞红赵青春
关键词:古气候洪涝灾害环境演变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被引量:12
2005年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第四纪科学家而言,古人地关系的研究只能通过环境考古学来实现。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第四纪科学主要承担 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重建古人类活动区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②探索遗址形成和废弃的自然原因;③包括农业考古、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等的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不同尺度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小尺度环境考古,采用主题研究;中尺度、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所有的高级尺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低级尺度研究基础之上,就像一座金字塔。低级尺度研究是基础,是高级尺度研究资料和证据的积累;同时不同研究尺度可大可小,它的界定根据研究主题而决定。第四纪科学在环境考古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古学家与地学家的精诚合作,需要双方多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还处在资料积累阶段,应该循序渐进发展环境考古学。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
关键词:第四纪科学环境考古古人类环境演变
我国北方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9
2003年
史前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调查表明 ,4kaB .P .前后是我国北方异常洪水多发的时期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在这一时期普遍出现不同形式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异常洪水事件的出现与当时的降温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气候变冷引发的相对湿度加大和降雨量增多可能是造成这次异常洪水事件的主要原因。出现于华夏文明诞生前夕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对华夏文明的演进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黄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和下游的黄淮海平原 ,异常洪水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导致这些地区早期文明的衰落 ;而位于我国地貌大势二级阶梯与一级阶梯之间的中原地区 ,尽管洪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但它并没有导致早期文明的衰落 ,恰恰相反 ,先民们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 ,通过与洪水的争斗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的诞生。
夏正楷杨晓燕
关键词:自然灾害气候背景
中原地区距今5000—4000年间古环境重建的软体动物化石证据被引量:19
2003年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指出古代湖沼的演化与当时气候的变化一致。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原地区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梁亮夏正楷刘德成
关键词:全新世
豫西—晋南地区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环境背景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位于我国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先民们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古老文明。
夏正楷
关键词:先民发祥地华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