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324)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侯丽王宜兵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都市
  • 1篇都市计划
  • 1篇求实
  • 1篇公共空间
  • 1篇公共利益
  • 1篇公众
  • 1篇公众参与
  • 1篇城市
  • 1篇城市更新
  • 1篇城市公共
  • 1篇城市公共空间
  • 1篇城市设计
  • 1篇大都市
  • 1篇大上海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侯丽
  • 1篇王宜兵
  • 1篇张宜轩

传媒

  • 1篇城市规划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58年的青岛会议:溯源、求实与反思
论文对1958年在青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史料挖掘和整理,勾画了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重点介绍了刘秀峰所做的大会总结报告内容,并从历史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对该事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青岛会议作为一五...
侯丽张宜轩
文献传递
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规划被引量:7
2013年
城市规划的现实任务是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城市问题,而后者经历中国数十年城镇化的强劲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规划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其工作方法和内容必然的革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已然成为城市中最大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在城市更新语境下规划工作如何体现其公共作用,容纳公众意见、建立公共部门与社区、市场的伙伴关系,从较多关注空间效率、美学和设计创新转向在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中保障公共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冲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
侯丽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公共利益公众参与
《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近代中国大都市的现代化愿景与规划实践被引量:4
2015年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共内战、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直至上海解放的整体工作过程和主要成果,以及其核心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对上海未来现代化愿景的描绘和执着追求——这一以海归为主的新兴的专业技术精英团体在1940年代中后期对都市计划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城市发展作用方式的认识,在现实的约束下对现代规划技术方法、理念进行的选择与调整,对重大城市发展问题的论争。该事件对于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侯丽王宜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