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B40002)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孙棣华廖孝勇刘卫宁李永福赵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交通流
  • 2篇交通工程
  • 1篇地图
  • 1篇短时交通流
  • 1篇短时交通流量
  • 1篇短时交通流量...
  • 1篇多模态控制
  • 1篇信息物理融合...
  • 1篇移动机器人
  • 1篇运动控制
  • 1篇智能交通
  • 1篇智能交通系统
  • 1篇时间序列
  • 1篇矢量
  • 1篇矢量地图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综合信息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物理系统
  • 1篇线性稳定性分...

机构

  • 6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重庆工程职业...

作者

  • 6篇孙棣华
  • 4篇廖孝勇
  • 3篇刘卫宁
  • 2篇李永福
  • 2篇赵敏
  • 2篇周桐
  • 1篇孙焕山
  • 1篇张建厂
  • 1篇崔明月
  • 1篇田川
  • 1篇郑林江
  • 1篇杨智勇
  • 1篇李硕
  • 1篇何伟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Chines...
  • 1篇控制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邻近车辆最优速度差模型被引量:10
2011年
描述了优化速度模型、广义力模型和全速度差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解决交通流问题的不足。在全速度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驾驶人对非邻近双前车优化速度差信息的关注程度,提出了最优速度差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最优速度差模型与全速度差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应用最优速度差模型,临界稳定性曲线的敏感系数变小,自由流区域明显增大;当敏感系数为0.310 0s-1时,交通流稳定性增强,并未出现负速度现象;当敏感系数为0.777 8s-1且反应系数为0.2时,车辆速度基本保持在0.963 5m.s-1;随着反应系数的增大,速度迟滞环逐渐趋向于一点。可见,最优速度差模型有效。
孙棣华张建厂廖孝勇田川李永福刘卫宁
关键词:交通流线性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considering drivers' steady desired speed被引量:6
2014年
Based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Konishi et al.,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rivers' steady desired speed ef/ect on the traffic flow, we develop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in the real world. By use of the control theory,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our model is deriv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scheme is verifi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firming the correctness of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周桐孙棣华李华民刘卫宁
基于道路节点自适应缓冲区的矢量地图校正算法
2012年
针对传统矢量地图制作中存在的道路位置误差及当前矢量地图校正算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矢量地图校正算法。利用大量浮动车GPS数据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道路节点的自适应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的有效GPS数据进行了筛选,然后通过对筛选后的GPS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处理,获得了更准确道路节点位置。通过对道路节点校正完成道路校正,运用该算法对重庆市某区域原始矢量地图中的道路进行了校正试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对存在位置误差的路段进行有效校正,且对于误差较大路段的校正效果更加明显,校正后矢量地图的平均位置误差显著降低。
孙棣华孙焕山廖孝勇赵敏
关键词:交通工程GPS
交通信息物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36
2013年
为了给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提供参考,针对传统交通系统因缺乏广泛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而尚未实现充分的协调与优化问题,考虑信息物理系统(CPS)是通过集成计算、通信及控制技术将信息基元与物理元素融为一体,并基于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以实现对物理系统的精确认知和有效控制的特点,将CPS概念引入交通系统,对交通信息物理系统(T-CPS)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ITS与CPS的现状,并结合交通系统的特点,构建了T-CPS基本架构,诠释了T-CPS各层次的功能及特点,并对T-CPS和ITS进行比较,讨论了T-CPS的若干关键技术,同时给出T-CPS的实施思路与应用展望。研究结果表明:T-CPS的研究正符合交通物理对象及环境与交通信息空间深度融合的需要,将为下一代ITS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孙棣华李永福刘卫宁赵敏廖孝勇
关键词: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轮式移动机器人智能变结构控制算法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参数摄动和存在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多模态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可相互切换的智能变结构控制器。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出发,根据轮式移动机器人误差的状况,提出多模态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同时,多模态控制按照误差的变化情况来划分控制模态,是一种更加合理地模仿人思维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和模糊PID控制方法相比,能较好地弥补了系统参数摄动的影响,提高了机器人运动控制品质。
孙棣华李硕崔明月廖孝勇何伟
关键词: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模糊PID多模态控制
分车型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针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类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了直接对总车流量进行预测时难以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分车型的流量预测方法。依据各种车型的车流量变化规律不同的特点,选用改进的时间序列算法对大型车和拖挂车的流量进行预测,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小客车和中型车的流量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车辆折算系数将各车型的流量预测值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总车流量预测值;最后利用渝武高速公路上微波车检器的实测数据对提出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和卡尔曼滤波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分车型的流量预测方法均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管控能力建立了基础。
周桐杨智勇孙棣华魏方强
关键词:交通流时间序列
考虑最邻近前车综合信息的反馈控制跟驰模型被引量:6
2013年
拥堵控制中,通过车辆运行状态感知与控制的交互融合,实现对车辆有效控制的过程,具有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典型特征.本文基于Konishi等的研究工作,从交通信息系统与交通物理系统融合的角度,进一步考虑优化速度差和安全间距对车流的影响,在耦合映射跟驰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最邻近前车综合信息的交通拥堵反馈控制方案.运用反馈控制理论,给出了头车速度发生变化时交通流保持稳定的条件,并与前人工作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表明,耦合映射跟驰模型在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下能更有效地抑制交通拥堵.
孙棣华周桐刘卫宁郑林江
关键词:交通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