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230)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黄彪卢泽湘范立维陈礼辉郑德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油茶籽
  • 1篇油茶籽油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成分
  • 1篇脂肪酸成分分...
  • 1篇水处理
  • 1篇笋壳
  • 1篇热解
  • 1篇籽油
  • 1篇萃取
  • 1篇流化
  • 1篇流化床
  • 1篇快速热解
  • 1篇废水
  • 1篇废水处理
  • 1篇茶籽
  • 1篇茶籽油
  • 1篇产率
  • 1篇超临界
  • 1篇超临界CO2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3篇黄彪
  • 2篇卢泽湘
  • 1篇陈彦
  • 1篇郑德勇
  • 1篇陈礼辉
  • 1篇陆则坚
  • 1篇董健
  • 1篇范立维
  • 1篇柳河昆

传媒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基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综述了生物基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本体絮凝剂、改性絮凝剂、复合絮凝剂、改性复合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对生物基絮凝剂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廖益强黄彪柳河昆卢泽湘陈彦
关键词:废水处理
超临界CO_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油茶籽进行萃取,提取油茶籽油。考察了油茶籽平均粒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平均粒径0.605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30L·h-1和萃取时间90min,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下油茶籽油萃取率为91.17%。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28%。
卢泽湘范立维郑德勇廖益强黄彪陈礼辉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脂肪酸
流化床快速热解笋壳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笋壳为原料,石英砂为流化介质,在自行研制的流化床快速热解装置上进行热解试验,研究了热解温度、物料尺寸、进料速率、滞留时间和添加剂对笋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KNO3热解效果较好,较佳工艺条件是热解温度500℃、物料尺寸1.0 mm、进料速度50 g.min-1、滞留时间0.8 s、KNO3浓度0.4%,液体产率可达62.7%。
廖益强黄彪董健陆则坚
关键词:笋壳快速热解流化床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