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800)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新春孙翀鹏万齐陈镜聪何建勋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9篇张量成像
  • 9篇坐骨
  • 9篇坐骨神经
  • 9篇扩散
  • 7篇扩散张量
  • 7篇扩散张量成像
  • 4篇周围神经
  • 3篇失神
  • 3篇失神经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张量
  • 3篇弥散张量成像
  • 3篇病理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功能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支

机构

  • 10篇广州医科大学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新春
  • 11篇孙翀鹏
  • 9篇万齐
  • 8篇陈镜聪
  • 6篇钟志伟
  • 6篇何建勋
  • 5篇陈妙玲
  • 4篇赵康艳
  • 4篇周嘉璇
  • 3篇许乙凯
  • 3篇伍筱梅
  • 3篇邹乔
  • 2篇朱巧洪
  • 2篇林云恩
  • 2篇王鹏
  • 2篇蒙秋华
  • 2篇邓颖诗
  • 1篇俞家熙
  • 1篇陈智杰
  • 1篇许启锋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关节外科...
  • 3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方面均有较多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扩散加权成像的原理以及近年来其在骨肌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与前景。
万齐李新春周嘉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骨肌系统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臂丛神经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孙翀鹏何建勋赵康艳
关键词:臂丛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失神经靶肌肉的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弥散张量成像和波谱在评价兔失神经靶肌肉退变及再生的价值。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32只,白兔右后肢制作失神经支配骨骼肌退变及再生模型,左侧为假手术侧)和对照组(4只),所有白兔分别于术后1 d、3 d,1、2、3、4、6、8周对靶肌肉进行T2图、弥散张量成像和波谱及病理检查,每时间点4只,测量不同时间点T2值、弥散张量参数、波谱参数及病理学变化特点。结果 32只兔造模成功,术后第1天,失神经靶肌肉波谱areaTMA、areacr、HighTMA、Highcr开始上升,弥散张量参数λ∥值、λ⊥值及FA值开始下降,以λ∥值最显著,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上靶肌肉肌纤维间质出现水肿;3 d^4周,areaTMA、areacr、HighTMA、Highcr继续上升,λ∥值、λ⊥值及FA值继续下降,T2值开始轻度延长,T2值、大部分波谱及弥散张量参数在4周时到达峰值;而病理上则有血管扩张、充血淤血、渗出、肌纤维灶性萎缩、肌肉间隙增宽的出现;6~8周,上述指标均缓慢恢复,相对应病理改变逐渐减轻。经LSD法进行组间对比,T2值、FA值、λ∥、λ⊥及areaTMA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分别为3 d^8周,1 d^6周,1~6周,1~6周及3 d^2周(P<0.05)。结论 MR T2值、弥散张量和波谱均能有效评价失神经靶肌肉退变及再生的情况,三者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失神经靶肌肉的病理学变化趋势相一致,λ∥值是所有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敏感度比较从高到低依次是弥散张量成像、波谱、T2值。
蒙秋华陈镜聪陈妙玲万齐林云恩钟志伟李新春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学
扩散峰度与扩散张量成像对比评估兔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兔周围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7只,于右后肢建立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分别于术前、1、3天、1、2、4、6、8周行DTI及DK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定量参数,并于各时间点随机取2只兔子行电镜检查。结果:DKI参数中平均峰度(MK)值在损伤后第1天明显下降并在较低水平波动,自第2~8周逐渐上升,损伤侧与假手术侧MK值于2~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天各向异性分数(FADKI)值明显下降至最低点;3天~8周持续上升,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径向峰度(RK)值仅在6周时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轴向峰度(AK)值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DTI参数中FADTI与FADKI变化趋势一致且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仅在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KI可用于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的评估,但与DTI相比,DKI在评估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时可能并不能提供额外价值。
万齐余煜栋包盈莹夏晓颖王鹏彭玉刘洁琼谢晓斌李新春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评估兔坐骨神经挤压伤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DTI评价坐骨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方法建立32只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并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分别于损伤后24h、4天、8天、2周、4周、6周、8周、10周行DTI及纤维束示踪,并对4只兔在建模前扫描作为损伤前组;测量并比较损伤前及各时间段损伤远端坐骨神经FA值、λ⊥及λ∥,分析光镜及电镜下损伤远端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 DTI纤维束重建显示挤压伤后远端神经截断,2周后远端纤维束逐渐增多,至10周时接近损伤前。损伤后24hFA值较损伤前下降(P<0.01),损伤4天后FA值显著降低(P<0.001);6周后FA值显著回升(P<0.001),10周FA值仍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4天远端λ⊥显著升高(P<0.001),6周后显著回落(P=0.007),10周后λ⊥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损伤后远端λ∥无显著变化。损伤远端FA值及λ⊥的变化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DTI能够反映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
孙翀鹏李新春许乙凯朱巧洪钟志伟陈智杰伍筱梅
关键词:坐骨神经扩散张量成像
锰增强MRI评价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锰增强MRI(MEMRI)评价坐骨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方法建立20只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于损伤后24 h及2、4、6、10周行锰增强MRI,4只为损伤前组;在神经损伤远端胫神经和腓神经分别鞘内注射400 m M Mn Cl2溶液30μl和20μl,测量并比较损伤前及损伤后各时间段损伤近端的相对信号强度(ΔS),同时采用趾张反射和改良Talov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ΔS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光镜及电镜下损伤远端神经的病理改变相对照。结果锰增强MRI显示损伤前坐骨神经明显强化,损伤后24 h近端轻微或无强化,2周起逐渐强化,至10周时明显强化。损伤后24 h损伤近端的ΔS较损伤前明显下降(P<0.01),至损伤后6周时ΔS较前有显著回升(P<0.01),但损伤后10周ΔS仍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ΔS与神经功能评分之间显著相关(r=0.899,P<0.01)。ΔS的变化与病理改变大致相符。结论 MEMRI能够反映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孙翀鹏李新春许乙凯陈妙玲钟志伟伍筱梅
关键词:坐骨神经磁共振成像
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的建立及扩散峰度成像的b值优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制作适合MRI监测的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并对扩散峰度成像(DKI)b值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使用宽度约8 mm的自制扁嘴钳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选取右后肢为手术侧,左侧为假手术侧,于术前及1 d、3 d、1周、2周、4周及8周各时间点行DKI扫描,b值分别为0、750、1500 s/mm^(2)及0、1000、2000 s/mm^(2)。于各时间点随机取2只兔子进行病理检查。结果DKI1500与DKI2000各参数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FA1500与FA2000均在第1天降至最低,之后在3 d~8周持续回升,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天均明显下降,此后开始缓慢、曲折上升的趋势,双侧MK1500值在术后第2周(P=0.022)、第4周(P=0.018)、第6周(P=0.016)及第8周(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K2000仅在第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K值及AK值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扁嘴钳钳夹兔坐骨神经中段制作损伤与修复模型,可方便使用MRI对损伤段神经进行直接监测与定量测量;DKI周围神经成像最大b值取1500 s/mm^(2)可能较2000 s/mm^(2)更为合适。
梁晓韵万齐余煜栋彭玉陈智杰李新春
关键词:周围神经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
兔坐骨神经牵拉伤MTR值与肢体功能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后不同时间点牵拉远段神经磁化传递率(MTR)与肢体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后肢为损伤侧,建立坐骨神经牵拉伤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随机将实验兔分为两组,A组(n=12)于术前1天、术后1和3天以及1、2、4、6和8周分别行双侧后肢磁化传递MRI扫描,测量牵拉远段神经及假手术侧神经的MTR值;同时对实验兔的肢体功能进行展趾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分析术后1~8周MTR值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B组(n=8)于上述各时间点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牵拉远段神经的MTR值于损伤后1天明显降低,2周时达最低值,4~8周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各时间点MTR值与假手术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牵拉伤后1天兔展趾反射及Tarlov评分降至最低;伤后1天~1周评分保持较低水平;伤后2~8周评分逐渐增高、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伤后1~8周牵拉远段神经MTR值与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病理检查显示术后1周神经开始退变,2周时髓鞘退变最显著,4周后开始恢复。结论:牵拉远段神经的MTR值与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提示MTR值可用于监测伤后神经功能退变及再生的情况。
赵康艳李新春万齐陈镜聪孙翀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坐骨神经
弥散张量成像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示踪术(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r丌)是在常规弥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可通过监测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和测量各向异性来提供组织的显微结构和组织架构等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常规MRI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近年来,DTI及DTT示踪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周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的诊断。由于神经纤维的组织学特性,沿着神经轴突长轴方向弥散略高于垂直于它们的短轴方向,导致各向异性扩散存在差异,因此,周围神经病变适合采用DTI及DTr技术对细微结构进行评估及量化研究。
陈镜聪李新春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周围神经病变各向异性扩散组织架构示踪技术MRI技术
失神经骨骼肌修复的MR定量与肢体功能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失神经腓肠肌T2值及横截面积,观察展趾反射、Tarlov坐骨神经评分,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48h开始升高,48h至9周T2值与假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均高于假手术侧。T2值-时间曲线为逐渐上升-缓慢下降型。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缩小,6周萎缩最明显,7周逐渐恢复,10周后肢横截面积基本恢复正常。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与同侧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0.48,P均<0.05)。结论定量测量失神经骨骼肌的T2值可预测肢体功能的变化趋势:随着T2值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T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动态测量T2值可作为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退变及修复的客观指标。
李新春陈妙玲陈镜聪孙翀鹏何建勋赵康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肢体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