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202)

作品数:30 被引量:499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晓斌林伟立汤洁王淑凤张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本底
  • 9篇酸雨
  • 6篇大气本底
  • 5篇遥感
  • 5篇降水
  • 4篇时空分布特征
  • 4篇NH3
  • 4篇CO
  • 3篇电导
  • 3篇电导率
  • 3篇气溶胶
  • 3篇气象
  • 3篇卫星遥感
  • 3篇污染
  • 3篇二氧化氮
  • 3篇反演
  • 3篇NO
  • 3篇PH值
  • 3篇SO2
  • 3篇臭氧

机构

  • 28篇中国气象科学...
  • 14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4篇西藏高原大气...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中国大气本底...
  • 2篇浙江省气象局
  • 2篇淮安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阿勒泰地区气...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山西省气象信...

作者

  • 24篇徐晓斌
  • 12篇林伟立
  • 8篇汤洁
  • 7篇王淑凤
  • 7篇张鹏
  • 6篇孟昭阳
  • 6篇邱红
  • 5篇程红兵
  • 5篇张兴赢
  • 4篇张艳
  • 4篇李晓静
  • 4篇巴金
  • 4篇颜鹏
  • 3篇徐敬
  • 3篇丁国安
  • 3篇于晓岚
  • 3篇黄富祥
  • 3篇刘年庆
  • 3篇赵明现
  • 2篇刘希文

传媒

  • 5篇气象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科技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Scienc...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年份

  • 7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M5双向嵌套化学传输网格模式 模拟2003年中国区域CO和NO_2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TM5(双向嵌套网格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2003年中国区域大气CO和NO2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O和NO2的季节变化明显,CO总量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30°-40°N),NO2的年平均高值区主要在中国中东部和四川盆地附近。CO的垂直变化随季节变化显著,不同地区的垂直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NO2不同季节的垂直廓线变化不大。
张艳张鹏Jeroen Kuenen张兴赢李晓静邱红王维和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被引量:19
2009年
实现对大气反应性气体的业务化观测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为了满足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目标要求,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反应性气体观测系统2年来的业务试运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涉及质量控制技术中零/跨检查和多点校准的执行情况,确定了执行零/跨检查、多点校准和零/跨调整的指导性频率,提出了基于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简要阐述标准量值传递方案和仪器测试、检验和维护中所应注意的内容。
林伟立徐晓斌于大江代鑫张忠华孟昭阳王瑛
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的太阳周期活动信号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1979-1992年卫星TOR对流层臭氧数据库资料,以及同期太阳辐照度数据序列,考察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与太阳辐射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分布表现出与太阳辐照度相同的变化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太阳周期变化特征.逐月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照度增加导致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增加的正效应.在太阳周期内,太阳辐射增加可使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平流层臭氧和臭氧总量分别增加1.31、4.97、6.628DU,或4.07%、2.04%、2.28%.该特征与赤道太平洋地区完全相反,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背景大气NOx和水汽含量的差异;二是青藏高原频繁发生的平流层一对流层大气物质交换和输送.
黄富祥刘年庆赵明现
关键词: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太阳周期
混合层厚度的经验计算及与探空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根据Nozaki计算混合层厚度的经验参数化方法,利用部分时段的北京、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新疆阿勒泰、海南三亚、青海西宁、云南腾冲7个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14:00(北京时)的混合层厚度,并与短期的臭氧探空资料中的Vaisala RS-80气象探空仪观测资料(位温廓线和折射系数梯度)分别确定的混合层厚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气象探空资料位温廓线和折射系数梯度分别确定的混合层厚度一致性很好,同时用这两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混合层厚度。Nozaki方法可以较好地揭示混合层厚度日变化特征;但是当混合层厚度大于2000 m时,该方法计算值偏小,而小于1000 m时稍偏大;该方法计算值在北方站点(北京、龙凤山、阿勒泰、西宁)偏高,南方站点(三亚、临安、腾冲)偏低,而且计算值在无云时误差较大,多云时误差较小。
马金郑向东
关键词:混合层厚度
我国典型气候及生态区大气中SO2、NO2和NH3的被动采样观测
酸雨是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每年我国因酸雨和主要致酸气体(二氧化硫)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
孟昭阳徐晓斌祁栋林周怀刚王振发俞向明蒋和荣张忠华代鑫周发海盈祝勇林涛何什芬蒙涛张红安于晓岚王淑凤何晓欢蒋宜安
关键词:二氧化氮被动采样
文献传递
电导率加和性质及其在酸雨观测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3
2008年
大气降水中离子成分的电导率具有可加和性,国际上已经普遍应用该原理对大气降水离子成分观测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即所谓的相对电导率差(conductance percent difference,CPD)方法。该文应用CPD方法对我国4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的电导率和降水离子成分数据进行了数据质量分析,针对我国的降水电导率范围偏高等特点,对国外推荐的CPD统计检验指标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我国应用CPD方法时宜采取pH值分组的方式,并根据这种分组方式的统计分析,估计4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的部分pH值观测数据可能存在-0.05左右的测量误差。该文还依据降水中离子成分电导率的可加和性原理,提出K-pH不等式方法,可以用于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的pH值和电导率数据的现场校验和数据质量的分析评估。应用K-pH不等式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现场质量检验时,对pH值小于5.0范围的酸性降水效果尤其显著。应用K-pH不等式方法对1992—2005年间全国酸雨观测站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部分酸雨观测站的pH值测量数据可能存在-0.1^-0.3左右的系统性负偏差。
汤洁徐晓斌杨志彪巴金王淑凤
关键词:酸雨观测降水化学数据质量评估PH值电导率
基于SCIATRAN模型的二氧化氮DOAS反演敏感性试验被引量:13
2008年
气溶胶和地表反照率是影响星载SCIAMACHY仪器观测数据定量遥感NO2大气柱总量的2个主要因子。文中利用高光谱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在考虑分子吸收和气溶胶多次散射影响基础上,精确模拟了气溶胶、地表反照率和NO2气体浓度变化对差分处理前后卫星反射光谱的影响,并定义影响因子f,对3个模拟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剔除卫星反射光谱中慢变光谱变化成分,DOAS方法明显降低了气溶胶和地表反照率对卫星反射光谱的影响;(2)差分处理前,3个模拟参数的影响强弱依次为地表反照率、气溶胶和NO2浓度;而差分处理后,3个模拟参数的影响强弱依次为NO2浓度、地表反照率和气溶胶。在影响趋势上,气溶胶和地表反照率很相似,均体现为宽带效应,在440—450nm内有水汽强吸收和多次散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的较大峰值;NO2浓度变化对差分处理前后的光谱都呈现气体吸收结构的影响特性;(3)由于吸收和散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基于卫星观测的差分光谱中仍然残留有气溶胶和地表反照率的误差,地表反照率约占18.6%,气溶胶约占6.2%。因此,当前SCIAMACHY遥感的NO2产品在中国区域浓度偏高,需要对气溶胶和地表反照率进行二次精细化的订正。
齐瑾张鹏张文建董超华邱红李晓静
关键词:气溶胶地表反照率
地基傅立叶红外高光谱遥感观测大气成分平台建设及其反演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国际大气成分地基观测网络(NDACC)通用的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傅立叶红外(FTIR)高分辨率地基光谱仪器IFS 120M,在国家卫星中心建立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进行高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反演技术初步研究。阐述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的建设,高光谱仪器的调试和观测参数化研究结果,并且阐述了光谱的预处理和定标研究,利用地基高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技术的初步研究。
张兴赢张鹏廖宏胡秀清李元张立军戎志国邱红
关键词:地基遥感大气成分辐射定标反演技术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over Beijing,China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NH3) were conducted using Ogawa passive samplers from February...
Zhaoyang Meng1, Xiaobin Xu1, Weili Lin 1, Xiaoming Jiang2, Ying Wang1, Xiaofang. Jia3 1 Key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 Center for Atmospheric Watch and Servi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关键词:NH3NH4+BEIJING
文献传递
1992~2006年中国降水酸度的变化趋势被引量:78
2010年
分析了全国74个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降水pH资料.结果显示,15a间中国酸雨区的整体分布格局没有重大改变,长江以南仍是最大的连续酸雨区和重酸雨区,北方地区尚未形成大范围的连续酸雨区.1999年前的8a间全国酸雨污染呈现减缓趋势,2000年后,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出现连续大范围的酸雨污染加重趋势,其综合结果使得中国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程度发生区域性变化.15a间,华北、华中、华南呈现连续大范围的酸雨污染加重现象,其中华北和华中的长江以北地区较明显;中国重酸雨区之一的西南地区的降水酸度减弱,酸雨污染程度呈现缓解趋势;相应地,长江以南的重酸雨区中心有向东发展的趋势.对同期的降水电导率资料的分析显示,15a间中国降水中可溶性离子成分含量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其中1999年前为快速增加期,2000年后基本稳定或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部分观测站的降水pH年变率与非氢电导率年变率正相关的事实显示,颗粒物排放和其浓度水平下降导致降水酸性增强有可能是影响中国一些地区降水酸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汤洁徐晓斌巴金王淑凤
关键词:酸雨降水酸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