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4000609)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英泽李智勇潘进社陈建国马晓晖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化
  • 4篇骨化中心
  • 3篇次级骨化中心
  • 2篇软骨
  • 2篇胎儿
  • 2篇组织学
  • 2篇骨骺
  • 2篇股骨
  • 2篇MRI
  • 2篇磁共振
  • 1篇远端
  • 1篇组织学检测
  • 1篇组织学特征
  • 1篇骺软骨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放射摄影
  • 1篇放射摄影术
  • 1篇钙化
  • 1篇X线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作者

  • 4篇潘进社
  • 4篇李智勇
  • 4篇张英泽
  • 3篇陈建国
  • 2篇孟钊
  • 2篇马晓晖
  • 1篇张奇
  • 1篇宋朝晖

传媒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胎儿股骨次级骨化中心的组织学特征
2006年
为观察软骨骺内次级骨化中心与软骨管的关系,及次级骨化中心初始形态结构。实验于2004-09/2005-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胎龄25,30,35周女性胎儿右侧股骨远、近端包括部分骨干的软骨骺标本,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成解剖形态完整的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胎龄25周的股骨远、近端均未发现组织学上的骨化中心;在软骨骺内,出现数目较多的软骨管。②胎龄30周的股骨远端,骨化中心呈现团块状成群的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嗜碱性的类骨质填充于细胞间;骨化中心部位包含数条软骨管组织,动脉壁较薄,管腔窄小,腔内含有红细胞,其旁还可见一些壁薄不规则的管腔结构,无内容物,为静脉腔和毛细淋巴管;在骨化中心以外的地方,软骨管的管径比骨化中心内的软骨管明显粗大。③胎龄35周的股骨远端,出现已骨化的骨化中心,位置靠近干骺端,骨小梁清晰;骨化中心部位未见软骨管组织,在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骺内,软骨管的数目明显较少。④胎龄30,35周的股骨近端均未发现组织学上的骨化中心。说明胎儿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初始时其内存在软骨管,软骨管对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起作用。
陈建国张英泽潘进社李智勇
关键词:胎儿股骨软骨骨骺组织学特征
小儿骨化中心在MRI和X线上出现时间的对比及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张英泽陈建国马晓晖潘进社孟钊宋朝晖李智勇
关键词:骨骺核磁共振放射摄影术
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X线与MRI下出现时间的对比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I与X线下出现的时间以及形态的差异。方法:57名健康男孩志愿者,按年龄分成5个组,从5岁组到9岁组。每组分别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采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行右腕关节扫描及CR射片。观察尺骨远端在MRI及X线片上的不同表现。结果:尺骨远端骺软骨在MRI下呈高信号表现,外形近似于成熟的尺骨远端,骺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最早在MRI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带,位于高信号表现的骺软骨中,平行于干骺端,此信号带在X线下不能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后在MRI下呈粟粒状的低信号表现,位置靠近干骺端,并非骺软骨中央,骨化中心与干骺端呈两种信号强度,X线下骨化中心表现一粟粒状影。结论: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I下的出现时间较X线下早,最早在MRI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的临时钙化带。
张奇李智勇张英泽潘进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骺软骨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
胎儿股骨次级骨化中心的MRI和组织学检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用MRI检测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位置、形态等,和组织学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测了胎龄6-8个月女性股骨远近端。同时与相应组织学H-E染色标本比较。结果:MRI检测结果:胎龄7个月+的81%股骨远端出现骨化中心征象,骨化中心始于偏心位。8个月+的股骨远端均出现骨化中心征象。胎龄7个月+、8个月+的股骨近端和6个月+股骨远近端均未出现骨化中心征象。H-E切片观测结果:证实了MRI检测阳性区有早期骨化中心征象。结论:MRI能检测出早期表达区,早于X线中所见,骨化中心见于骨组织尚未完全形成之前。
陈建国张英泽潘进社马晓晖孟钊李智勇
关键词:胎儿股骨次级骨化中心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