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502)

作品数:88 被引量:1,143H指数:18
相关作者:张万昌任立良周广胜雍斌许振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42篇水利工程
  • 27篇农业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水文
  • 17篇流域
  • 14篇地形
  • 14篇土壤
  • 13篇河流域
  • 10篇地形指数
  • 10篇数字高程
  • 10篇数字高程模型
  • 10篇水文模型
  • 10篇老哈河流域
  • 10篇降水
  • 10篇高程模型
  • 9篇蒸散
  • 9篇气候
  • 9篇TOPMOD...
  • 9篇DEM
  • 8篇遥感
  • 8篇干旱
  • 7篇蒸散发
  • 7篇径流

机构

  • 40篇河海大学
  • 31篇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气象局沈...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杭州市水文水...

作者

  • 30篇张万昌
  • 25篇任立良
  • 18篇周广胜
  • 11篇雍斌
  • 9篇许振柱
  • 8篇刘晓帆
  • 7篇王玉辉
  • 5篇高永年
  • 5篇江善虎
  • 5篇李琼芳
  • 5篇李相虎
  • 5篇徐静
  • 4篇刘永和
  • 4篇王贵作
  • 4篇王云龙
  • 4篇刘轶
  • 3篇李荣平
  • 3篇王风玉
  • 3篇阳伏林
  • 3篇蔡涛

传媒

  • 9篇水电能源科学
  • 8篇河海大学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Water ...
  • 4篇第五届中国水...
  • 3篇地理研究
  • 3篇水利学报
  • 3篇遥感信息
  • 3篇Atmosp...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测绘学报
  • 2篇水文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测绘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2
  • 1篇2011
  • 18篇2010
  • 21篇2009
  • 28篇2008
  • 25篇2007
  • 3篇200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哈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在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结合模比离差系数累积曲线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老哈河流域降水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性,流域降水量有逐年增加趋势,雨日有逐年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雨日呈正相关性;流域降水量由西南往东北明显递减,雨日分布为上下游偏大、中游偏少;流域降水量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高程每增加1 km降水量平均增加116 mm。
江善虎任立良雍斌贺颖庆
关键词:降水老哈河流域
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梯度分析的遥感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以张掖绿洲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了从1987年到2002年间张掖绿洲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并使用FRAGSTAS移动窗技术获取了所选景观指数的梯度变化分布图。通过分析张掖绿洲内各景观类型的时空演变及景观指数的梯度差异,研究发现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防护林带、河流及灌溉渠系等廊道景观是景观指数梯度变化中的峰值或谷值所在,对绿洲生态安全格局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利用廊道景观的空间特性和景观结构的梯度概念,本文对张掖绿洲景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验证了景观梯度理论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在绿洲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生态安全分析中的适用性。
刘传胜张万昌雍斌
关键词:遥感GIS
Palmer干旱指标在老哈河流域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使用进一步修正的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3~2005年老哈河流域内4个气象站(赤峰、建平、围场、承德)的气象资料,计算53年来4...
刘晓帆; 任立良; 徐静;
关键词:老哈河流域
文献传递
基于栅格的改进型TOP模型在中国两个典型气候条件流域上的对比测试
基于TOPMODEL的基本原理,针对现行TOPMODEL模型中的地形指数计算方法、产流机制、汇流方式三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基于栅格的TOP模型在我国两个不同的典型气候条件流域(湿...
雍斌; 任立良; 黄晴;
关键词:地形指数TOPMODELDEM水文过程径流
文献传递
农田蒸散发时间尺度转换研究及应用
针对目前研究农田蒸散发时间尺度转换方面的不足,对联合期望—方差模型进行改进并进一步扩展,建立了将月蒸散发解集到日蒸散发的解集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梅山气象站,1980~1985年蒸发资料用于确定模型参数,1986~1987年...
李相虎; 任立良; 王贵作; 刘晓帆;
关键词:解集
文献传递
羊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动态模拟被引量:21
2007年
基于4种密度羊草种群的温室模拟试验,分析了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期呈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密度间羊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密度羊草种群的根冠比随生长进程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环境因子是影响羊草种群根冠比变化的主导因素;单株羊草及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但幂函数指数与系数随羊草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资源竞争引起的微环境差异导致了羊草种群根冠比的动态变化,可为定量研究光合产物分配提供参考.
平晓燕贾丙瑞袁文平王风玉王玉辉周莉许振柱周广胜
关键词:羊草种群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根冠比
老哈河流域NDVI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赤峰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和流域内52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方法对老哈河流域内林地、灌丛、草地、耕地4种植被类型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哈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月NDVI和气温、降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现象,林地与灌丛、草地相比,其NDVI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小,气温对植被年内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1982~2006年流域年均NDVI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最好;夏季NDVI与同期和前期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前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老哈河流域夏季气温升高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而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刘晓帆任立良袁飞徐静刘薇喇承芳
关键词:NDVI气温降水老哈河流域
中国东北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1
2010年
对2004~2007年连续3a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10月16日~翌年4月30日)的涡度相关系统测量数据分析表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的日土壤呼吸值为1.08~4.08gCO2·m-2,日最低值均出现在11月下旬.整个非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值为(456.06±20.01)gCO2·m-2,占生长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11%,土壤呼吸月平均最低值主要出现在1,2月份.非生长季日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均呈非生长期起始期和终止期高、中间期低的变化态势.当10cm土壤温度高于0℃时,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01),解释率为38%~70%;当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大于0.1m3·m-3时,土壤呼吸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01),解释率为18%~60%.选取土壤温度高于0℃时的观测资料,耦合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可得到更好的土壤呼吸模拟模型,解释率达53%~79%,土壤呼吸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为2.7%~11.8%.非生长季土壤呼吸是生长季土壤呼吸的22.4%,在东北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荣平周广胜王宇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9
2008年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和凌晨4:00左右;生长季日均最大值(0.14mgCO2m-2s-1)出现在6月份,日均最小值(0.03mgCO2m-2s-1)出现在8月份。在日尺度上,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控制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呼吸速率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总辐射,而在生长中期,控制因子则为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尺度上,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则为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20~30cm)、总辐射和气温。约有72%的土壤呼吸作用生长季变异是由表层土壤含水量和总辐射共同决定的,其中0~10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节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可以单独解释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的51%。
师广旭耿浩林王云龙王玉辉齐晓荣
关键词:土壤呼吸环境影响因子
Application of spatially varying storage capacity model for runoff parameterization in semi-arid catchment
2009年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designation of water storage capacity for each grid cell within a catchment, which considers topography, vegetation and soil synthetically. For the purpose of hydrological process simul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a spatially varying storage capacity (VSC)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the vertical hybrid runoff mechanism.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VSC model, both the VSC model and a hybrid runoff model were used to simulate daily runoff processes in the catchment upstream of the Dianzi hyd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73 to 197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was 0.80 for the VSC model, and only 0.67 for the hybrid runoff model. The higher annual average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the VSC model means that this hydrological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daily runoff processes in semi-arid regions. Furthermore, as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VSC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Li-liang RENGui-zuo WANGFang LUTian-fang FANG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